观察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效果

2021-10-15 12:43杨小燕
康颐 2021年14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儿科应用效果

杨小燕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科实施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共计80例,收治时间范围介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之间。按照双盲法对患儿分组,其中40例设为A组实施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另外40例设B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比较两组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A组高于B组(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儿科实施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从而使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更加认可,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儿科;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126

儿科收治的主要是12岁以下的患儿,他们的疾病的种类较多,病情也比较复杂。再加上患儿的年龄原因,无法有效配合治疗,这不仅会提高对患儿的治疗难度,还很容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这就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所以,为了提高对患儿的护理的安全性,防止出现风险事件,就需要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在儿科实施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共计80例,收治时间范围介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之间。按照双盲法对患儿分组,其中40例设为A组实施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另外40例设B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A组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年龄2岁到12岁,均龄5.7(s=1.0)岁。B组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19例,年龄3岁到11岁,均龄5.5(s=0.8)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A组接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内容为:首先,建立静疗小组,小组成员由儿科病区的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对小组成员的监督和培训工作。其次,对小组成员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培养他们的静脉输液操作技能、各种敷贴方法以及对患儿的安抚措施等。同时,定期组织讲座活动,为小组成员发放相关知识手册,邀请专家进行授课,从而提高小组成员的护理水平。最后,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儿科护士合理排班,避免出现疲劳工作的问题。同时,构建规范化的护理风险事件上报机制,避免出现知情不举的问题。事后需要对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疑难静脉治疗病例,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

B组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以及按照正确操作流程对患儿进行静脉治疗等。同时,对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儿接受护理的过程中,记录护理风险事件(非计划性拔管、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情况。并且,在患儿出院前,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2]。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22.0统软件中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比较两组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A组高于B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详情如表2所示。

3  讨论

静脉治疗属于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种疾病都可以采用静脉治疗。特别是儿科收治的患儿,大多数都需要采用静脉治疗,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但是,静脉治疗属于侵入式操作,患儿由于耐受性不佳,很难有效配合。这就导致一旦出现操作不当的问题,就会给患儿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不仅会影响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甚至还会引发医患纠纷问题,严重的影响医院的声誉。所以,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尤为重要[3]。通过实施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提高儿科护士对输液知识了解,增强他们的操作技能,并能够严格的按照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对患儿进行静脉治疗,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预防护理风险事件,保证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4]。

本次研究结果也进行了佐证: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比较两组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A组高于B组(P<0.05)。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主要是因为在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中,将能够通过组建静疗小组的方式,对儿科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护理人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促使護理人员能够规范化的开展相关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风险控。并且,即使出现风险事件,也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将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低,并对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出现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儿科实施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从而使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更加认可,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瑞玲,崔喜红.静疗小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915-916.

[2]赵亚群.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研究[J].当代护士, 2019, 26(4):183-184.

[3]连亚霞.静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 2019,38(33):165-167.

[4] 王静. 静疗小组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10):156-157.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儿科应用效果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