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超声在颅脑外伤开颅术后检测颅内压、血肿的价值

2021-10-15 13:13马红珍马焕珍
康颐 2021年14期
关键词:颅脑外伤

马红珍 马焕珍

【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在颅脑外伤开颅患者术后检测颅内压、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开颅术后检测患者的颅内压和血肿情况,两种方式,对出血量、中线移位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和CT均检测到中线移位,且两种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超声和CT两种方式检测出出血性占位体积,两者平均差为3.31ml,两种测量方式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采用超声和CT都能够很好的检测出患者的侧脑室宽度,两者平均差为-0.65mm,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技术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检测中,超声在患者中线移位、出血性占位血肿等关键指标上和CT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定性,是对ICP和CT的有效补充,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床旁超声;颅脑外伤;颅内压

【中图分类号】R651.1;R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190

對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说,颅内情况的检测对术后治疗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但是由于患者术后常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大型仪器在实际检查中存在较多的不便。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便携式超声仪逐渐被应用在手术室和ICU中,不仅能够在床旁完成相关的操作,为其提供实时影响,且费用较为低廉,无放射性,在神经外科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尤其是针对颅脑外伤患者来说,通过床旁超声的应用为其术后的检测提供了方便。鉴于此在文章介绍中以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床旁超声和CT两种测量方式研究分析床旁超声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行开颅手术的42例颅脑外伤患者,在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均在24岁以上,67岁以下,术前进行了CT检查,明确为颅内血肿,采取手术治疗。

1.2方法

针对所有颅脑外伤患者均采用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以去除颅骨骨瓣的部位为透声窗。首先在手术中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去湿,使用耦合剂在探头和薄膜之间进行涂抹,在骨窗范围内扫查冠状、矢状、水平位的血肿最大径,并对血肿的大小进行计算。采用床旁超声检测患者的中线移位、侧脑室情况。其次在术后的第一天检查对照,对患者血肿清除和;颅内压进行检测评估。

采用CT检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中线移位、术血肿肿冠状、矢状、水平位 血肿最大径,并对血肿的大小进行计算。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将患者的中线结构位置、血肿占位体积以及侧脑室宽度作为临床检测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超声和 CT 在 中线移位、出血量和侧脑室宽度等量化的相关性,Bland-Altman 分析检验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2 结果

2.1中线移位

如图1所示,在对颅脑外双患者的中线移位情况进行检测时,采用床旁超声和CT两种测量方式其平均差为-0.21(95%CI:-0.92,0.23),两种检测技术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2.2出血性占位

经过检测结果显示,采用床旁超声与CT两种检测方式所检测出的颅脑外伤患者出血性占位体积之间的平均差为3.31ml,由此可看出两种测量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3侧脑室宽度

采用超声和CT都能够很好的检测出患者的侧脑室宽度,两者平均差为-0.65mm,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技术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经检测采用床旁超声和CT方式对颅脑外伤患者侧脑室宽度进行检测,平均差为-0.65mm,通过线性回归对比两种测量方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捷式超声影像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神经外科的术中和术后,因其操作较为简单和便捷,且能够在床旁进行操作,费用较为低廉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青睐[2]。尤其是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说,急性颅脑创伤颅骨减压窗为其应用提供了较好的采集区域。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将利用床旁超声和CT的方式针对颅脑外双患者术前术后的中线移位情况、出血性占位体积等相关方面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来验证床旁超声的有效性,也为床旁超声在颅脑外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提供有效参考。

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预后中进展性脑损伤的检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旦颅脑外伤患者在术后出现病情持续恶化的情况,抑或者是在好转之后颅内压增高,就要考虑到进展性脑损伤的可能。在临床ICU监测中尽管具备ICP监护仪等多种监测手段,但是仅仅能够提示颅内压升高,并不能明显颅内压升高的主要因素[3]。因而临床多是通过CT的方式对患者的头颅进行频繁的复查,但是在CT实际应用中也存在部分的问题,如多数的颅脑外伤患者在行开颅手术之后不方便移动,而CT检测则需要移动患者,此外CT本身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其生命监护与支持系统对成像的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相对于CT来说,床旁超声能够在床旁完成相关的检测,操作较为简单,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价格较为低廉[4]。

本次试验的相关数据显示,超声在患者中线移位、出血性占位血肿量等监测的过程中与CT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CT完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压和血肿的监测。

但是床旁超声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针对大面积脑梗塞和弥漫性脑肿胀导致的进展性脑损伤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而多普勒超声或增强超声有可能弥补床旁超声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床旁超声的检测能够明确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可作为术后一种监护与评估的工具在ICU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建勇,黄宇静,林尚奋,李展鹏,凌双,慕容锐,麦玉婵.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在老年颅脑术后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0):134-137.

[2]邢然然,戴勇,黄怀.床旁超声在重症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02):187-190.

[3]张俊锋,熊炜.床旁超声联合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01):160-161.

[4]张维维,刘海波.床旁超声检测视神经鞘直径对颅脑外伤患者颅高压的评估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04):667-668.

作者简介:马红珍(1982.1.15-),女,汉族,河北保定唐县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床旁超声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马焕珍(1984.9.3-),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引发的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36例临床诊治分析
颅脑外伤脑疝开颅去骨减压术后合并脑梗死治疗分析
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后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患者早期、远期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