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现状分析

2021-10-15 13:43白晓兰
康颐 2021年14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抗菌药物围手术期

白晓兰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特点,及持续质量改进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现状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到2020年在我院开展一类切口围术期患者2576例,从2019年1月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未实行干预措施的为对照组818例,施行干预措施的为观察组1758例,总结患者病历中手术时间、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切口感染等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术前0.5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我院一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趋于合理,对临床一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一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235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是较为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其主要为持续不间断的收集资料进行动态观察,随时对质量管理进行改进[1]。抗菌药物多用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中,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主要部分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是近些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中重点的管理内容[2]。本次研究分析我院开展一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现状,现进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到2020年进行手术治疗的一类切口患者共调查2576例患者,一类切口患者包括乳腺、甲状腺、腹股沟疝、骨折等。排除术前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术前一周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的患者。其中2018年患者共818例为对照组,2019年到2020年患者共1758例患者为观察组。

1.2方法

本院从2019年1月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未实行干预措施的为对照组,实施干预措施的为观察组。根据国家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要求[3],制订持续质量改进方案进行具体干预,自行设计调查表,将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患者病历信息等进行详细统计[4],包括一类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使用时间、切口感染等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预防用药合理使用的标准为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手术涉及到重要器官、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植入手术等,在术前0.5小时给药,术后给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为进一步改善我院一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院成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根据国家卫健委指导文件制定一类手术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制度及考核标准,感染管理科负责每月调查一类手术患者病历,根据考核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病历在医院质量月分析会中进行讨论,并点评,将考核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在医院质量月分析会中通报并进行相应绩效扣罚,同时,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点评,医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讲座,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抗菌药物使用剂量、频次、时间等进行限定,以更完善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3数据处理

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利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抗菌药物使用率明顯降低,术前0.5小时药物使用率降低,切口感染率也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能直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无高危感染的一类切口手术不建议使用预防用药,这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均有显示。清洁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在术前给药的时机为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根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应在术前0.5小时给药,在手术切口暴露过程中达到药物浓度[5]。本次研究显示,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后,对术前0.5小时给药十分重视,在干预措施实施后术前给药均趋于规范要求,说明正确选择术前给药时机的重要性。一类切口手术应缩短预防用药疗程,不宜超过24小时,对照组普遍存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过长的问题,在术后3天无渗液或切口敷料干燥情况下仍然超疗程使用抗菌药物。但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48小时,用药超过48小时不但不能进一步预防感染发生,还会引发菌群失调,诱发患者发生二重感染。保证预防感染有效的方法应一日多次给药,不可一味地增大剂量,头孢皮试过敏后可选用克林霉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手术仍然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用药时机不当、选用抗菌药物起点高,术后使用时间过长等不合理应用情况。根据以上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引导医院一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逐步达到规范。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一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选择、术前用药时间等方面趋于合理,为进一步改善我院一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赵莹,持续质量改进在3中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4(14):131-132.

[2]洪怡,顾晓红,徐燕丰,等.持续质量改进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2465-2466.

[3]黄华艳,甘英,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J].医学综述,2011,17(23):3581-3582.

[4]陈炜,葛孟华,屠传建,等.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328-3329.

[5]章媛,金岳伟,胡燕平,等,清洁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研究[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9(5):422-423.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抗菌药物围手术期
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氧疗护理中的应用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
开展等级医院评审促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