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泄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21-10-15 13:43贺怀林刘婷婷李铁
康颐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综述

贺怀林 刘婷婷 李铁

【摘要】经行泄泻指每于经前或经期出现腹泻为主的病证,属西医经前期综合征的范畴,是妇科常见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概述了经行泄泻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药疗法,包括经典名方、验方以及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行泄泻;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1.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249

经行泄泻又叫经行而泻或经来泄泻,指妇女每值月经来潮前或经期,出现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净自止的症状,最早出现于《陈素庵妇科补解》。经行泄泻属西医“经前期综合征”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方案和疗效呈现出多样化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而中医药疗法具有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的特点,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探索,出现了诸多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经行泄泻的根本原因是经前脾虚。如《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中指出了经行泄泻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或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导致的脾虚,“经正行忽病泄泻,乃脾虚,亦有外感风冷,内伤饮食而致脾气不实者。”其次是肝郁和肾虚,如叶天士认为经期的五更泄泻是由肾虚所致,“经来之时,五更泄泻……乃肾虚。”除此之外,有医家还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补充,如曲梅等[3]认为热迫大肠也能导致本病。陈敏红则认为体质因素在经行泄泻的发生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4]。董艳玉等[5]认为经行泄泻是人体正气和“轻浅的湿邪”相作用的结果。

2 经方治疗

2.1益气健脾止泻

于志强以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脾虚型经行泄泻,湿盛者加茯苓、白术等健脾化湿;脾肾阳虚者,加山药、鹿角胶等温补肾阳[6]。杨芬萍等[7]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比蒙脱石散治疗脾虚型经行泄泻,结果证明参苓白术散的疗效更佳。

2.2健脾温肾,固肠止泻

魏绍斌临床选用健固四逆散加减治疗本病,方由健固汤与四逆散化裁而成,具有健脾温肾,疏肝除湿,暖土固肠之效[8]。杨正望采用生姜泻心汤加减以健脾和胃化湿、温肾补阳止泻,疗效明显[9]。洪林星等[10]分别应用附子理中丸和四神丸加减治疗脾气不足型和脾肾两虚型经行泄泻,疗效突出。

2.3柔肝扶脾,理气止泻

肖俊[11]、陈建霖[12]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脾虚肝郁型经行泄泻,与逍遥散治疗对比,前者的总疗效明显优于后者,尽管二者都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但加味痛泻药方在改善患者腹泻、腹痛、食欲減退、肢体倦怠等方面较好,而逍遥散在改善患者胸闷、痞满、嗳气等方面更优。

2.4温经散寒,祛瘀止泻

段艳丽继承了清代名医尤怡“瘀血做下利”的观点,认为血虚寒凝、瘀血内阻所致的经行泄泻可以用金匮温经汤进行治疗[13]。

3 验方治疗

吴霭荣[14]研究罗氏(罗元恺)“二稔汤”加减对比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挟湿型经行泄泻的疗效。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后发现二稔汤在改善泄泻和月经症状以及体质偏颇等方面都优于参苓白术散,且远期疗效更稳定。顾映玉临床运用柴归合方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泄泻,此方在改善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15]。

4 针灸疗法

孙颖等[16]运用脐疗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经行泄泻获得了较好疗效。梁韵茹等[17]用腧穴热敏化悬灸联合参苓白术健脾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经行泄泻,取得了不错疗效。徐丽霞[18]以中药配合艾灸治疗经行泄泻,中药选用温肾健脾化湿剂,同时每天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关元、阴陵泉,取得显著疗效。类似的还有郑彦平等[19]以艾灸联合中药治疗经行泄泻,取得了满意疗效。

5 综合疗法

谢萍运用内外合治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经行泄泻,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右归丸,外用中药熨烫下腹部及泡脚,取得较好疗效[20]。王毅以痛泻要方加减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泄泻,与匹维溴铵片治疗对比,本法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更具优势,且具有较高安全性[21]。

6 总结

经行泄泻的病因病机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相关,又以脾虚最为多见。中医审证求因,围绕健脾、温肾、疏肝、化湿等原则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方药、脐疗、艾灸、穴位埋线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无论是经方的现代运用、经验方的总结应用,还是灸法与方药的结合运用,亦或是结合其他疗法治疗经行泄泻,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近年来辨证缺乏标准,针刺或针药联合的相关疗法少,周期疗法运用较少等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总之,对于经行泄泻的治疗,中医药疗法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疗法更是值得借鉴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刘海洋,刘金星.辨证治疗经行泄泻验案1则[J].山西中医,2011,27(03):3.

[2]张盼盼,董莉.国医大师朱南孙治疗经行泄泻验案二则[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04):363-364.

[3]曲梅,王翠霞.经行泄泻中医辨治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04):159-160.

[4]陈敏红.从体质因素浅析经行泄泻病机[J].光明中医,2014,29(01):164-165.

[5]董艳玉,孙悦,王河宝,程绍民,齐城成,丁成华.经行泄泻病因病机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8,49(12):9-11.

[6]任璐露,于志强.于志强治疗经行泄泻临床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09):86-87.

[7]杨芬萍,柳青.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经行泄泻60例[J].光明中医,2014,29(12):2584-2585.

[8]朱晓娇,魏绍斌.魏绍斌应用健固四逆散治疗经行泄泻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08):768-769.

[9]李梦,杨正望.杨正望教授运用生姜泻心汤治疗经期腹泻验案举隅[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03):142-144.

[10]洪林星,付志红.温肾健脾法为核心治疗经行泄泻临床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0):124-125.

[11]肖俊.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脾虚肝郁型经行泄泻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0):2677-2678.

[12]陈建霖.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脾虚肝郁型经行泄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3]段艳丽,张帆.浅谈金匮温经汤在月经病的应用[C].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4次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年会、第4次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9:69-76.

[14]吴霭荣. “二稔汤”加减方治疗脾虚挟湿型经行泄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15]顾映玉.柴归合方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泄泻64例[J].光明中医,2016,31(08):1107-1109.

[16]孙颖,孙英霞.脐疗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经行泄泻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235+238.

[17]梁韵茹,李孔益.腧穴热敏化悬灸联合参苓白术健脾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经行泄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5):183-185+190.

[18]徐丽霞,顾晴.温肾健脾化湿法配合艾灸治疗经行泄泻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02):95-97.

[19]郑彦平,李灏一.艾灸疗法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经行泄泻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11):110-111.

[20]茹丽珂,谢萍.谢萍应用内外合治法治疗经行泄泻验案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03):104-105.

[21]王毅.痛泻要方加减配合心理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泄泻30例[J].陕西中医,2014,(3):280-281.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重剂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