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推拿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情况的影响

2021-10-18 09:14段青松程立杨荣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强制性偏瘫针灸

段青松,程立,杨荣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商丘476100)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该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会发生偏瘫,因此需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以及康复护理[1]。针灸推拿属于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一种有效方式,对疾病改善有一定效果,但是要促进患者疾病科学康复,加快康复速度,还需实施康复训练。强制性运动疗法属于康复疗法的新型方式,目前其在相关疾病的康复中实践效果良好[2]。本研究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推拿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偏瘫;②签订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合并意识障碍者。依据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 组 男25例、女15例,年 龄46~82岁,平 均 (52.23±12.05)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82岁,平均(52.06±12.1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穴位后,消毒穴位进行针灸,留针半小时,提醒患者平躺,通过点揉按等方法推拿10 min,针灸推拿每日两次。观察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推拿,强制性运动疗法基本过程如下:①限制健肢:治疗过程中需为患者健侧肢体佩戴夹板,约束时间为清醒时间的九成。行为技术:护理人员以及相关家属对患者实施密切关注,监督运动过程,维持患者已经获得的日常活动能力,并用于日常生活。嘱咐患者反复使用患肢,主要包括自己洗漱、打电话、穿衣等。②塑形技术:依据患者的功能缺损情况实施相应的塑形,制定相应的方案,主要规定患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某项动作的次数、完成一项任务所需时间,并对动作完成以及操作标准进行严格规定。在塑形训练期间,需用积极语言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愿意积极配合训练开展,同时指导患者规范训练。③康复训练:通过必要的规范,对患者在训练中取得的小进步进行鼓励,给予明确的反馈。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每日2 h以上,每周开展5次。持续一个月限制患者正常手的应用,并对患者的患侧上肢实施强化训练,用吊带约束患者的健侧上肢,限制健手活动。若患者需要洗澡或睡觉,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需适当将限制解除。限制时间一般会超过清醒时间的90%。之后依据患者肢体远端可执行精细动作状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需求,对患者实施患侧强化运动以及训练,训练内容较多,主要有吃饭、梳头、写字、用筷子等。训练动作的难度设置需参考初期对患者肌肉运动能力的测量评估结果,训练难度应超过患者已有的肌肉运动能力,进而保证患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相应的动作,之后依据规范以及标准,将该动作重复训练。当动作被轻松完成之后,需制定对应的方案以增加动作的难度,并重复训练,保障训练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在强制性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要求患者家属明确强制性运动的相关内容,并与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患者的训练监督以及指导,协助康复训练顺利进行。一般患者每日训练时间为6 h,训练时间为4周。

1.3 观察指标①依据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②训练依从性采用百分制评分,分为完全依从(>80分)、部分依从(50~80分)以及不依从(<50分)。训练依从性为前两者占比之和。③应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 [n(%)]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分组 观察组 n 干预前 干预后40 45.23±10.25 78.26±10.33对照组 40 45.69±10.11 52.63±15.26 t 0.202 8.796 P 0.840 0.000

2.2 两组的训练依从性比较观察组的训练依从性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训练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时间 分组 n物质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干预前 观察组40 10.23±5.26 对照组40 10.96±5.21 t 0.624 11.25±4.26 11.09±5.26 12.02±3.26 11.96±4.05 11.59±5.11 12.59±3.22 0.764 0.431 0.787 P 0.535 0.447 0.668 0.434干预后 观察组40 22.02±2.02 23.26±1.59 22.02±2.61 22.26±2.09对照组40 15.26±2.06 15.23±2.87 15.23±3.11 16.26±2.11 t 14.819 15.479 10.577 12.777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健康有严重危害,致残率较高。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合并症,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3-4]。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科学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强制性运动疗法通过限制患者健侧上肢的运动,强制患者应用规范训练技巧,对患侧上肢进行强化训练,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同时,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脑内相关因子表达和神经功能重塑,对患者患侧肢体实施大量且密集的强化训练,并将康复训练与患者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保证患者吃饭穿衣、叠被均可自我实施,加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5]。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一般需依据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实际情况以及所处阶段进行,减轻患者的肌肉紧张性,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兴奋性增强。相关研究[6-7]表明,单纯利用针灸推拿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推拿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可结合两种方式的优势,实现对患者的科学训练,保障患者运动功能的增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观察组的训练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推拿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提升患者的训练依从性。

综上所述,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推拿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训练依从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强制性偏瘫针灸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山东宣贯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漫画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