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丙泊酚应用于老年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2021-10-18 09:14左丹丹姜蕊卢姗姗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氟烷丙泊酚肺癌

左丹丹,姜蕊,卢姗姗

(信阳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河南 信阳464000)

老年肺癌多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热以及胸痛、胸闷气短等。老年肺癌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患病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临床中治疗老年肺癌,以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为主,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多数患者会选择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为肺叶病灶切除术,手术中对患者的肺脏生理解剖完整性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老年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需进行麻醉,而选择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对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影响[2]。本研究观察七氟烷、丙泊酚应用于老年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经检查后均确诊为肺癌且符合肺癌手术治疗指征[3];③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患有哮喘类疾病或其他肺病者;②患有肝肾功能障碍等慢性疾病或消化道大出血者[4];③意识不清或相关研究所需资料不全者。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 (68.2±0.5)岁;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5.2±0.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信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经桡动脉穿刺建立静脉注射通路,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放置于抗凝管中保存待测。随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常规麻醉药物:咪达唑仑0.08 mg/kg,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3 μg/kg,罗库溴铵3 mg/kg。在进行麻醉前,给予患者面罩吸氧90秒,麻醉工具均为普通的喉镜、双腔支气管导管,在有效定位后与麻醉剂连接。对照组应用七氟烷(厂家:淄博临安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02315;剂量:10 mg×5支)进行麻醉,氧流量均保持在2 L/min左右,并选择半紧闭式的麻醉吸入方式,使麻醉深度保持在40~60之间,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厂家:齐鲁制药厂;批准文号:H20013402;剂量:5 g×10支)进行麻醉,在手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剂量为100~150 kg/min。

1.3观察指标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麻醉指标:药物用量,复苏时间(复苏时间是指患者停用麻醉药物后到意识清醒所需要的时间),拔管时间 (时间越短,表明麻醉效果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躁动不安、支气管痉挛。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表明患者的麻醉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复苏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s,min)

拔管时间(min)观察组 40 187.40±7.7 27.3±2.5 6.5±2.5对照组 40 221.25±9.2 35.5±3.1 11.3±3.3 t 17.8449 13.0224 7.3327 P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n 麻醉药物用量(mg)复苏时间(min)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老年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目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5]。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寿命明显延长,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器官功能逐渐变差,加上男性长期吸烟等原因,导致肺癌患者逐渐增加,且男性患者居多。另外,城市工业化不断发展,导致空气污染严重,进一步提高了肺癌的发病率。老年肺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胸痛、胸闷、呼吸急促等,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肺癌,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麻醉,手术麻醉的方式与患者的手术舒适性、术后并发症等具有直接的关系,选择不合适的麻醉方式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老年肺癌手术治疗中对于麻醉药物的恰当选择与使用,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而且可以抑制患者肺叶切除部位细胞的炎性反应,起到保护患者肺脏细胞正常功能的效果[6]。七氟烷和丙泊酚均属于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七氟烷是一种新型吸入型的麻醉药物,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小,代谢率比较低,并且没有组织毒性。该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采用吸入方式,可对患者进行快速平稳的诱导,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对于全身麻醉的患者而言,因没有刺激性气味,患者更容易接受;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组织吸收,麻醉程度更深[7]。丙泊酚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传统麻醉药物之一,脂溶性较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组织自然吸收,具有见效时间短、稳定性高等优势,且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脑神经细胞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复苏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丙泊酚属于脂溶性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可以通过稀释药物、镇痛药物以及缓慢注射缓解患者的手术疼痛感。有研究[8]认为,在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全身麻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元形态与功能,导致患者手术结束后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七氟烷为临床上新兴的一种吸入型麻醉剂,麻醉稳定性较高,在麻醉过程中,患者体内组织细胞以及血液中的溶解度、吸收度比较低,可以通过术中控制七氟烷的浓度来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如果对麻醉浓度控制不好,会因用药剂量不同导致呼吸抑制存在差异,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丙泊酚作为传统麻醉药物,具有见效时间短与稳定性高的优势,用药后镇静催眠效果显著。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丙泊酚通过静脉给药可以显著提高在麻醉过程中的给药控制能力,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较短,且呕吐、躁动不安、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相对于七氟烷,丙泊酚应用于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氟烷丙泊酚肺癌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