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治疗肺癌的效果

2021-10-18 09:14鲁林鹏丁铭明张悦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栓塞支气管病灶

鲁林鹏,丁铭明,张悦

(邓州市中心医院 肿瘤科,河南 南阳474150)

肺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引发因素较多,致死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导致就诊时已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以往临床上对肺癌患者实施化疗治疗时,通常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但是治疗后的生存率以及病情缓解率均比较低[1],需要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配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2],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疾病;②对本研究使用的治疗药物有禁忌证;③合并精神疾病,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8例和12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5.54±6.23)岁;其中腺癌21例,鳞癌14例,腺鳞癌5例;TNM分期:Ⅲa期18例,Ⅲb期22例。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7例和13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 (65.24±6.04)岁;其中腺癌20例,鳞癌16例,腺鳞癌4例;TNM分期:Ⅲa期17例,Ⅲb期2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局麻、选择性插管、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供血动脉的具体情况,取顺铂(60~100 mg)/卡铂(200~300 mg)+丝裂霉素(10~20 mg)/表阿霉素(40~60 mg)+5-氟尿嘧啶(500~1 000 mg)+氯化钠注射液(50 mL),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第1次化疗结束后,间隔4周后进行下一次化疗,化疗3次为一个疗程。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同对照组,而后实施栓塞化疗,插入导管,完成DSA造影,准备好明胶海绵微粒,在支气管内部实施灌注治疗,治疗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栓塞治疗,一直到造影结果显示肿瘤染色与肿瘤血管全部消失,第1次化疗结束后,间隔4周后进行下一次化疗,化疗3次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①治疗效果评定标准[3]: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全部消失,未出现转移及复发等现象,时间超过30天则评价为完全缓解;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其余病灶未发生变化或增大程度在25%以下,时间超过30天则评价为部分缓解;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不足50%,其余病灶未发生变化,或者增大程度在25%以下,时间超过30天则评价为稳定;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体积未缩小甚至有所增大,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有新的病灶出现则评价为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下降、低热、胸痛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n(%)]

2.2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n,n(%)]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对此类患者以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为主,但是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尤其是体质较弱者、病变发现较晚者,或者存在其他合并症而不能耐受手术治疗及放疗治疗者,可以采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及栓塞术治疗。肺癌的病理学基础实际上是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者肺泡上皮细胞出现恶性病变,导致肿瘤向支气管腔内、支气管周围等进行浸润性生长。机体支气管黏膜的血液供应主要取决于支气管动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肺癌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化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将药物直接灌注到支气管动脉,此种治疗方式药物的有效浓度高达80%以上,还可经过肺循环持续性地发挥化疗作用,但是有研究[4]表明,此种治疗方式的完全缓解率较低,患者死亡率较高。肺癌极易出现早期转移,肿瘤组织会通过淋巴细胞、血液、局部浸润、种植等多种途径进行转移。为了有效提高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我院对肺癌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经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物既可以作用于局部原发性肿块,还可以通过冲击化疗参与到再循环过程中,此种联合治疗方式对于转移病灶有着较好的效果,不论是典型或者不典型的病灶,只要是转移病灶,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5]。也有研究[6]认为,对肺癌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有着双重治疗作用,同时实现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与静脉化疗比较,此种动脉灌注化疗有效地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药物生物活性的利用度明显增加[7]。由于支气管动脉属于主动脉上的分支,如果单纯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会随着动脉的血流出现流失,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作用时间明显缩短,但是联合应用肿瘤支气管动脉栓塞或部分栓塞化疗,则能够有效阻断肿瘤血供,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升药物浓度,使肿瘤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有效地控制原发病灶的进展[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相比,联合栓塞化疗治疗的效果更优,并且未因此而引发更多的不良反应,表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栓塞支气管病灶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可怕的羊水栓塞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