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宁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VEGF、ET-1、NO的影响

2021-10-18 09:14步晨音郑建勇赵玉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心绞痛稳定性

步晨音,郑建勇,赵玉君

(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 老年病科,河南 郑州450003)

稳定性冠心病在心内科临床极为常见,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不断变迁,此疾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此疾病可影响ET-1、NO及VEGF等多种血清因子的表达水平,而这些血清因子的变化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发展息息相关。现阶段,临床上针对稳定性冠心病仍以调节血脂水平、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为主[2]。冠心宁片的主要组分包括丹参和川芎,具有消散瘀滞、通畅血脉、通脉止血、益气养阴的效果。依那普利是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增加心血管系统血流量,降压效果较好,且可有效维持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对心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3]。目前关于冠心宁片和依那普利单独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关于两药联用治疗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药联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VEGF、ET-1、NO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在68~86岁,平均年龄为 (78.14±6.7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为 (3.58±1.21)年。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区间在71~85岁,平均年龄为(76.87±7.63)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为 (3.92±1.4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入组患者均已充分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配合度不佳者;②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③存在意识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扩张血管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冠心宁(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50028,规格:0.38 g)治疗,口服,4片/次,3次/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7,规格:10 mg)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5 mg/次,2次/日,2周后调整为10 mg/次,2次/日。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4]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与既往劳累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不会引发心绞痛症状或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80%或不发作,心功能改善至少2级;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50%,心电图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血清VEGF、ET-1、NO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的肘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VEGF、ET-1、NO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VEGF、ET-1及NO水平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EGF、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VEGF、ET-1及NO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VEGF、ET-1及NO水平比较(±s)

组别 n VEGF(ng/L) ET-1(ng/L) NO(μmol/L)研究组 36 对照组 36 182.24±16.13 56.89±6.54 76.24±8.03 106.75±11.36 79.32±8.18 58.62±7.07 t值 22.958 12.850 9.881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稳定性冠心病可分为慢性稳定型和劳累型心绞痛两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冠 心病类 型,病死率 达1.2%~2.4%[5-6]。此疾病极易受到运动及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系列心肌缺血或缺氧所致,发作时会有憋闷或阵发性前胸压榨样疼痛,长达数分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血管内皮对血管完整性和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对血液壁和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具有促进作用,是氧化剂产生和攻击的关键点,其功能出现障碍是导致稳定性冠心病早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VEGF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而来,对血管内皮再生及冠脉侧支血管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血管通透性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临床用于评估稳定性冠心病疾病程度的重要标志物。ET-1、NO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分泌均与血管内皮细胞关系密切。NO可维持血管舒张状态,其水平降低,平滑肌收缩进而降低冠脉扩张反应性。ET-1是现阶段公认作用最强的缩血管因子,其表达水平越高,冠脉越狭窄,可间接反映心功能和稳定性冠心病的病情变化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冠心宁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冠心宁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VEGF、ET-1及NO水平。分析原因在于冠心宁片的成分中包含丹参和川芎,这两类药物均具有消除氧自由基,抑制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防止心肌梗死发生的功效。此外,丹参对心肌能量代谢及钙离子代谢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川芎还可减少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依那普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酶抑制剂,降压效果持久,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毒副作用较小。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各自发挥治疗功效,协同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促进心肌供血恢复[7],进而有效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冠心宁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调节血清VEGF、ET-1和NO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心绞痛稳定性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心绞痛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依那普利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