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信息平台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2021-10-18 09:14叶晓慧梁冰燚赵笑雯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全程心脏功能

叶晓慧,梁冰燚,赵笑雯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内三,河南 郑州450016)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由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障碍、各种心肌病引起,最终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该病多见于老年人群,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1-2]。慢性心力衰竭目前无法完全治愈,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由于干预时间过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再次入院率很高,需要长期规范干预以改善遵医行为[3-4]。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健康教育信息推送给患者,并能够借助平台的便利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日常治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知。本研究探讨随访信息平台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以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②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能够熟练使用随访信息平台;⑤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②病情迅速恶化者;③存在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者;④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分布在45~74岁,平均年龄为(67.83±4.55)岁。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分布在45~74岁,平均年龄为(66.83±4.28)岁。两组的性别比、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本研究的16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对疾病以及治疗方案进行宣教,在患者出院前对院外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进行宣教,每两周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随访信息平台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干预: (A)住院期间干预方式:①向患者详细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预后等基本信息,并对患者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解答;②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要求患者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注意饮食搭配,摄入充足营养;③对患者进行药物服用指导,向患者详细解释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劝导患者严格规律服药,避免因不规范服药影响预后;④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定期与患者进行交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生活兴趣;⑤督促患者构建合理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 (B)院外干预方式:①构建随访信息平台,组建管理团队,每天通过平台向患者推送有关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②针对患者反馈的治疗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给予合适的指导和干预;③通过随访信息平台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完整的健康教育。整个干预时间为三个月。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5]:分为完全遵医、基本遵医、不遵医。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6]: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遵医行为比较干预后,试验组的遵医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遵医行为比较[n,n(%)]

2.2 两组的心脏功能比较干预后,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心脏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的心脏功能比较(±s)

组别 n 左心室射血分数(%) 6min步行距离(m)试验组 80 对照组 80 50.11±8.24 512.34±35.73 41.52±7.46 432.61±30.51 t 6.912 15.178 P 0.000 0.000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死亡率很高,但是大部分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院外难以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不能规律服药并限制自身饮食,造成了极高的再入院率。有调查[7-9]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2~3个月内再入院率为15%,病死率可高达30%,造成了较重的社会医疗负担。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很高,目前难以治愈,主要通过长期药物治疗配合饮食控制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规的疾病宣教大多仅存在于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时间较短,内容亦没有针对性,患者普遍接受效果差,难以对患者院外规律用药和饮食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10]。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贯彻治疗全程以及院外,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主要受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影响,因此加强健康宣教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的遵医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的心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随访信息平台结合全程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有效的健康宣教和干预,在院外长期治疗过程中也能够获得有力的医疗支持;通过信息平台患者与医生可以进行动态交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部分医疗需求,也属于一种动态长期监管方式;此外,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患者在重复多次接收信息后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知较为深入,促进患者自发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随访信息平台结合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程心脏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了解心脏
手工制鞋全程LOOK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