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的临床价值

2021-10-18 09:14黄秀丽李萍王春晓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母婴育儿

黄秀丽,李萍,王春晓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河南 商丘476100)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从母体子宫内娩出,并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此时期内,因新生儿机体各系统与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机体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功能差,极易造成感染[1-2],故临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具有较高要求。以往临床通常采用母婴分离式的封闭集中新生儿护理模式[3],产妇与新生儿处于分离状态,母婴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近年来,临床对母婴同室进行大力倡导,即婴儿娩出后便与产妇共处一室,由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照护,以此来增进亲子交流[4]。现阶段,将协同护理理念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本研究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新生儿108例。纳入标准:①自然分娩;②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家长拒绝配合;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与躯体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随机将新生儿分为两组各54例。观察组新生儿胎龄39~41周,平均(39.85±0.28)周。对照组新生儿胎龄38~40周,平均(39.76±0.23)周。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本研究中因采取母婴同室措施,产妇从产科出院之后,对新生儿进行陪护。对照组由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进行尿布更换、体温测量、喂养等护理,产妇及其家属不参与其中。观察组由具有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实施新生儿护理,但产妇可参与其中:①医护人员协同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对新生儿四肢活动、皮肤状况、精神状态等进行评估,当存在沐浴或护理需求时,便可开始准备沐浴或护理物品,按照先冷水后热水的顺序调整沐浴水温至37℃~39℃,在该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指导产妇及家属通过手臂或水温计测量水温,沐浴时先清洗上半身,然后再清洗下半身,避免脐部沾水,沐浴完毕后在脐部涂抹0.5%碘伏,以防止出现脐炎,完成沐浴后更换衣服与包被时,注意动作轻柔,皮肤褶皱处扑爽身粉,确保皮肤干燥,整个沐浴过程产妇在旁协助。②向产妇讲解并示范新生儿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包括新生儿侧卧垫的使用、哺乳后拍背、呕吐处理、新生儿哭闹处理等。③产后2 h可对产妇加强母乳喂养指导,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并在床旁进行母乳喂养示范与指导,包括母乳喂养动作、频率以及注意事项等,示范完毕后,由产妇开始进行母乳喂养。④当新生儿处于平静或清醒状态时,医护人员可指导产妇进行新生儿抚触,抚触前详细告知抚触好处与步骤,提高产妇的积极参与度与配合度。⑤新生儿疫苗接种:医护人员向产妇发放“新生儿疾病筛查家长须知”,产妇认真阅读后签字确认;医护人员与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接种适合度,若适合接种,医护人员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流程进行疫苗接种;医护人员协同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是否出生满72 h,对其进行充分哺乳,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足跟采血以筛查疾病。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脐部护理、抚触护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均采用自制反馈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两项总评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掌握度与护理满意度越高。②比较两组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③护理后,采用育儿自我效能量表[5-6]对两组产妇的育儿自我效能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喂养、安全、健康照顾与促进发育,各项评分均为0~100分,育儿自我效能感与得分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 54 89.96±3.63 90.48±3.15对照组 54 62.15±2.96 66.96±2.31 t值 43.631 44.246 P值 0.000 0.000组别 n 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度评分

2.2 两组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产妇的育儿自我效能感比较观察组产妇的各项育儿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的育儿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表3 两组产妇的育儿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组别 n 喂养 安全 健康照顾 促进发育 86.63±5.16 85.15±2.12 87.15±2.26 83.36±2.15对照组 54 61.15±2.15 60.11±2.25 61.11±2.09 62.18±1.18 t值 33.495 59.521 62.163 63.46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以往临床所用的传统新生儿护理模式主张母婴分离,属于一种封闭式的集中新生儿护理模式。母婴同室则主张母婴共处一室,这不仅能满足新生儿的身心需求,同时也能够促使母婴及早接触,增强亲子情感交流,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度。随着母婴同室的广泛普及,其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日渐凸显。临床研究[7]表明,现有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生儿与产妇的护理需求,故亟需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协同护理是指两个及以上不同个体或者资源协同完成相同目标的过程[8],该护理模式主张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健康护理过程中,强调护理人员作为协调者、支持者与临床教育者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纯母乳喂养成功率、育儿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产妇育儿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在于:首先,母婴同室协同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鼓励产妇积极参与护理,与其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共同发挥护理协同作用。其次,产妇可床旁全程观看医护人员的新生儿护理操作,并可参与评价,不仅能够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还能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通过新生儿护理指导、新生儿抚触指导等,能够促进母婴之间及早接触,提高产妇的新生儿照护能力;通过母乳喂养指导,促使产妇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及早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机体抵抗力,降低相关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除此之外,母婴同室的协同护理模式下,不会出现新生儿与母亲分离的情况,构建了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育儿自我效能感也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的育儿自我效能感与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母婴育儿
偷偷摸摸育儿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育儿神器
母婴网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