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起“不吃公款吃老板”问题透视

2021-10-18 21:20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9期
关键词:企业主政商公款

2021年9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中秋、国庆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发布第2期每周通报,持续释放一刻不停歇抓作风的强烈信号。记者发现,此次通报的10起典型案例中有2起属于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不吃公款吃老板”的问题。记者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今年以来通报的106期共55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梳理,其中有55起典型问题涉及“不吃公款吃老板”,占问题总数的9.9%。

“不吃公款吃老板”

9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涉及的5名中管干部均存在违规接受私营企业主宴请的问题。如2018年1月底,贵州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蒲波刚由四川省德阳市委书记提任贵州省副省长,即在成都某饭店接受私营企业主为庆贺其升迁安排的宴请。青海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原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原书记文国栋多次接受私营企业主在公司内部餐厅、酒店等处安排的宴请,并饮用高档酒水。其他相关案例中的违纪者,案发时多为地方或单位“一把手”。如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院长张翼宏组织宁安市法院部分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共13人,违规接受某企业主宴请,餐后每人还收受土特产品。

此外,基层组织负责人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如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工业园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容中队中队长李成、副中队长乐成军应某企业负责人李某某邀请,和多名队员在某夜市接受吃请。结账时,乐成军要求李某某将其之前在该夜市挂账费用一起结算。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联荣表示,除了老板们主动邀约请客吃饭的情形,领导干部以“聚”为名或介绍人脉等为由组饭局,邀请老板参加并买单;以及与老板拉拉扯扯、勾肩搭背,到老板定点餐馆吃喝;无需老板到场出面,但费用由老板支付等其他表现形式的“不吃公款吃老板”问题也需要警惕。

宴请选择的场所五花八门

记者注意到,为了掩人耳目,不少违规宴请选在了私人会所、企业内部餐厅,甚至私营企业主的家中进行。55起案例中,存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接受宴请问题的有5起,分别涉及3名中管干部和2名省管干部。如广东省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关英彦在2014年至2020年多次在珠海等地接受私人企业主邀请,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大吃大喝。

今年4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的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均为披上“隐身衣”的违规吃喝问题。通报提到,钦州市某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某某将其经营的酒店接待室改造为接待餐厅,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徐贵经常来这里赴宴,并邀请一些人员陪同参加,且从未支付餐费。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校长唐农多次应广西某工贸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游某和广西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某某邀请,违规在游某开设在某小区的茶庄以及其他写字楼、酒店等地接受宴请。贵港市政府原副市长徐育东和浦北县委原书记韦业葵存在接受企业主邀请,在不对外公开经营的场所违规吃喝问题。此外,据陕西省纪委监委通报,汉中市西乡县委原书记、二级巡视员演晓刚多次接受某私营企业主刘某等人在家中安排的宴请。

逢年过节跟老板吃顿饭交个朋友,也不花公家的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这样改头换面的吃吃喝喝背后,其实是老板们以“饭局”为“局”,放长线、钓大鱼,从而达到“围猎”干部、谋取利益、营造圈子的目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模糊的是亲清政商关系的界限,打开的是腐化堕落的大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研究员王希鹏表示,“不吃公款吃老板”以私人交往掩盖违规的政商交往,其本质仍然是相互利用的權钱交易。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摈弃特权思想,严守纪律规矩、不逾纪法底线,避免从吃顿饭、喝瓶酒、收张卡逐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专家建议,要进一步明晰政商交往界限和禁区,明确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交往主动登记备案等制度,用好行贿人名单制度,查处、曝光一批“不吃公款吃老板”的典型案例,持续释放正风反腐不止步、不松劲的强烈信号。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9.30讯)

猜你喜欢
企业主政商公款
政商关系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影响机制与理论进路
政商亲清,行稳致远
家族企业主角色冲突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模型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浅析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困境形成原因
年轻人眼中的2017年
崇“亲”尚“清”两相宜
开会的不同版本
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