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中专生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2021-10-18 08:59孟凡婷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自卑心理认知行为疗法

【摘要】本案例通过对一名男中专学生咨询案例,依据所收集的临床资料,结合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诊断其为一般心理问题,即自卑心理。求助者产生自卑心理是由于对“家庭条件与离异现象”产生错误认知导致。因此,针对其心理问题的特征,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纠正了错误认知,重新构建了认知结构,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重拾自信心。认知行为疗法的成功运用使求助者自卑心理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自卑心理;错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个人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魏某,男,16岁,某中专学校一年级学生,中专文化水平,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母亲两人同租住一普通小区。

(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是独生子,性格内向。父母均为个体工作者,小学文化程度。父親性格内向,沉默少言,自求助者三岁时常年在外工作,与其相处时间较少,回家后与孩子交流不多,尽量满足物质要求。母亲相对健谈,曾在求助者幼年时多次将其夜晚反锁于家中与友人聚会,也因工作忙碌不能按时为求助者提供完整的一日三餐。求助者学习成绩至初中毕业一直处于末等状态,初中时母亲总因学习问题而被动与其班主任进行谈话,但效果不明显。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他人的肯定,求助者心理状态、自信心、自尊心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父母关系在其小学六年级开始僵化,父亲长期不回家,回家后母亲采取冷战与回避态度,偶尔出现父亲殴打母亲现象。在一次父亲殴打母亲后,因一人责备是因为求助者其父母才会这样,致使求助者情绪崩溃,疯狂奔跑、哭泣。因求助者成长过程缺失多方关爱、呵护与鼓励,父母离婚,这些消极暗示导致其认知出现偏差,自卑并轻视自己。

(三)精神状态:求助者具有正常的思维、清醒的意识、一致的言行、一定的自制力与稳定的人格,同时也容易生气、急躁,有焦虑的情绪。

(四)身体状态:近一个月出现失眠现象。

(五)社会功能:不愿意学习,精神不集中,与母亲关系紧张。

(六)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53;SDS:标准分55;SCL-90:总分155。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叛逆、敏感,自尊心极强,因同学看到自己家庭条件一般而感到自卑,看到曾经的亲戚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引起心理不平衡。父母长期关系不佳,影响求助者生活、心理、学习状态。父母离婚后,在谈及自己家庭状况时深感不快、自卑、丢人。升入中专后,在持续的心理压力下,学习分心,脾气急躁,与母亲关系紧张,不愿在家呆下去,感到压抑,无法解决,前来咨询。

(二)个人陈述:“我看见我妈就心烦,她说的话、做的事都让我烦。”“我爸和我妈离婚主要是我妈不对。”“我不想回家,回家也没人,我喜欢呆在网吧。”“我不想让同学来我家,那不是我自己的家,爸妈离婚感觉特别丢人。”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母亲诉述:最近一个月我儿子晚上总睡不着,而且和我顶撞的厉害,我一句话都不能说,得顺着他,否则就和我喊叫。现在上中专学厨师专业,对学习没有兴趣,当初选这个学校和专业都是我帮他选的,他说选什么都行。在家也闷闷不乐,不说话,就自己玩手机,有时候晚上也不回家。

(二)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是上初中后对家庭条件越来越在意,特别是父母离婚后,认为自己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家庭环境都让自己感到自卑,学习成绩不佳,但表现出不在乎的态度。说话语速缓慢、低沉,多数时候低头或看向别处说话,有时抖动双腿,不愿提及自己的家庭,特别是母亲。目前只是不想回家,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母亲,无泛化现象。求助者思维、意识清楚,有自知力,能够正常与咨询师交流,提及敏感问题表现不耐烦,情绪略显焦虑。

四、心理评估与诊断

整合临床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无异常,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性格内向,易敏感,易暴躁,心情压抑,与母亲关系紧张。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错误的认知引起,病引发的躯体症状,即失眠,病程不到两个月。

(一)评估与诊断依据:

1.根据会谈,救助者无躯体疾病,只是因错误认知导致失眠,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判断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产生困扰情绪的原因明显,有完整的自知力,主动就医,有求治愿望,人格未发生明显变化,心理活动协调一致,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精神痛苦程度一般,逻辑思维正常,产生的问题与现实处境相符合,属于常型冲突,自卑、焦虑情绪仅局限于与母亲的关系上,社会功能无严重损害,情绪反应在在生产范围,持续一个月,未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与神经症性问题。

4.根据以上分析,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求助者临床资料中未发现影响其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父亲离异负性事件影响求助者情绪。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自身家庭条件差与离异家庭使其感到丢人);个性特征偏内向,心情压抑,脾气暴躁,与母亲关系紧张。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过求助者与咨询师双方共同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家庭条件差、离异家庭丢人”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缓解与母亲紧张关系,纠正错误认知,消除自卑心理,恢复心理测验正常水平,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睡眠状况。

(二)近期目标:坦然面对自己家庭出身现实与父母离异现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三)长期目标:使求助者具有正确、积极、阳光、完善的认知,提高自信心。

(四)最终目标:使求助者的心理能够健康、向上发展,具有完善的人格。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家庭条件差、离异家庭孩子丢人”的错误认知导致求助者产生了心理问题。经过会谈,了解到主要原因在于其原成长环境、成长经历与个性特点,求助者不能够正面接受家庭条件,不能够应对父母离异负性事件。但是,其目前的情绪、心理与行为未达到较严重的程度,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针对求助者行为、情绪,分析其思维活动,找出错误认知并加以纠正,是治疗此类问题的最有针对性与效果的方法。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目的:

1.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2.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了解求助者个人基本情况;

3.紧张、焦虑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其是否愿意做出改变;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1.会谈法

2.心理测验

过程及结果: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咨询师认真、耐心、主动倾听,鼓励求助者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得其信任;

3.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进一步了解其成长经历,寻找其心理矛盾并探寻其是否愿意做出改变;

4.求助者独立完成SAS、SDS 、SCL-90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进行初步分析;

6.咨询师告诉求助者其表现为一般心理问题,说明若不解决心理问题,则会表现出相应的以躯体症状,目前其失眠就是躯体化症状表现之一,需要定期进行心理治疗,一次咨询并不能够解决问题。

7.布置作业:使用3个词语描述母亲,思考与咨询师的谈话。

(二)心理咨询阶段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自我,提高自控力;

4.学会放松疗法;

5.认知行为干预。

方法:

1.放松训练

2.行为认知治疗

过程及结果:

1.反馈上次的咨询作业:描述母亲词汇:“忙”,“在家少”,“辛苦”,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但不知为什么就会觉得自己的家庭让自己很自卑;

2.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

3.认知分析;

4.根据以上认知分析环节双方进一步商讨:“家庭条件差、父母离异丢人”的错误认知导致求助者自卑心理,因此解决其自卑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这种错误的认知;

5.放松训练

让求助者以全身各部位都舒适的姿势坐靠在沙发上,咨询师口述指导语,让其慢慢地肌肉、精神放松;

6.咨询师扮演求助者母亲,救助者扮演自己,进行对话,观察其情绪变化,让其描述具体想法;

7.咨询师与求助者探讨父母离异问题,让其意识到离异是正常现象,应正视自己的家庭与父母关系;

8.布置咨询作业:回家后做放松训练,争取达到全身完全放松,并运用自如。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目的:

1.能够合理、正确评价自我,自我管理不良情绪(焦虑);

2.继续识别负性想法;

3.加强与母亲的交流。

方法:

1.谈话法

2.行为认知治疗

过程及结果:

1.反馈咨询作业:通过放松训练能够些许缓解自己烦躁情绪,想与母亲发起脾气前,能够通过深呼吸慢慢控制自我情绪;

2.咨询师扮演求助者,求助者扮演母亲,让求助者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候有怎么样的情绪反应,对此进行分析。

3.进一步分析错误认知,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正确的观念,重新审视自我、家庭、父母、离异问题;

4.布置咨询作业:继续巩固前几次的训练成果,经常与父母双向沟通(特别是母亲),父母要抛开离异现实问题,共同关爱、支持、理解求助者。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说道:“不再像以前那样排斥母亲和家庭,也不那么害怕和别人提家庭;覺得父母离异、家庭环境不好都是必须要积极面对的事情,也理解父母离婚的原因,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开始重新和母亲谈话、交流,觉得父母都很不容易,渐渐有心疼他们的感觉。”

(二)他人反馈

母亲认为求助者开始愿意与自己交流,情绪变得稳定,说话不像以前那样烦躁,做事之前都会与母亲说明或者商量,能够很淡然地谈及父母离婚事情,希望自己可以帮助母亲减轻负担,母亲感到很欣慰。

(三)心理咨询师评估

通过谈话、放松训练、行为认知治疗,求助者已基本纠改变了认知;克服了自卑心理;改善了焦虑情绪,消除了躯体症状(失眠),能够较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家庭、父母离婚事实,缓解并改善了母亲的关系。

(四)心理测验结果:

1.SAS:标准分47,属于正常范围;

2.SDS标准分51,属于正常范围;

3.SCL-90:总分147,下降8分。

测验表明:本案例中,求助者认为“家庭条件差、离异家庭丢人”,这是错误的认知,此种错误的认知模式导致其产生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系紧张与自卑心理。首先,排除其器质性病变,其次,根据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性症状与神经症,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积极、可行的咨询目标与方案。运用摄入性会谈、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经过三个阶段,纠正、消除其错误认知,矫正不良行为,建立合理、正确的认知与行为模式。经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求助者自我评估、他人反馈、咨询师评估可以看出,认知行为疗法在本案例中的成功运用,缓解了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善了其自卑心理,增强了其自信心,缓解了其与母亲的紧张关系,提高了其心理承受能力完善了其人格。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第3版、82-83页

(2)“一例自卑心里的案例分析”、http://www.siyuanre.com、2014年1月7日

作者简介:孟凡婷(1987—),女,达斡尔族,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教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体育系英语专业,研究方向: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自卑心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在教学中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