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治疗白脉病90例临床观察

2021-10-18 09:46李毛才让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李毛才让

【摘要】目的:探究藏医药治疗白脉病90例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白脉病患者90例,隨机划分成观察组(藏医药白脉疗法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均为45例。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44例(97.78%)高于对照组33例(73.3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于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针对白脉病患者,通过采用藏医药白脉疗法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升患者的疾病疗效明显改善疾病预后,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白脉病;藏医药;临床疗效

白脉病主要指的是病理损害病症或功能性障碍,患者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其作为一种藏医医学的分类方式,指神经功能出现障碍或损害,面瘫、口角歪斜等是主要的症状表现,同时能够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和一侧的面肌痉挛,甚至于一些表现为肢体偏瘫、麻木、肢体的功能障碍头部震颤等,严重时将出现失语症状、意识不清,极易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状态。在藏医的治疗方式中,可通过内服、外用、白脉疗法等进行干预,以便能够很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为正常的生活状态。基于此把藏医药白脉疗法治疗的方式用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的共90例白脉病患者展开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共90例白脉病患者,观察组(藏医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5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9.44±5.03)岁;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59.38±5.11)岁。白脉病各项指标比较无意义P>0.05。排除标准: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术前全身或局部感染;合并精神疾病;患有严重糖尿病;临床资料不全;不服从医嘱;对治疗药物过敏者。纳入标准:提供详细资料;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或损害;无药物过敏史;符合白脉病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主要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一般使用具有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合气血,醒脑开窍之功效的药物为内服药物。对于包括各种急慢性脑血管病、脑萎缩、脑瘫等“白脉”病,藏医通常使用七十味珍珠丸、十八味杜鹃花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味沉香丸、搭配使用。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出具体的用药需求。

1.2.2观察组

基于对照组的基础,联合藏医药外用和白脉疗法等干预。主要使用舒筋活络,活血化淤,干黄水,行气止痛等功效的药物,如白脉膏等,临床也可以根据病情临时添加配方。白脉疗法进行治疗。首先准确好所需的药物,选取光线柔和,较为安静的,同时能够满足洗浴条件的房间。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舒适的体位,用药物涂抹患者的肩、背、腰部,通过手法按摩完成。在具体的按摩过程中,按照白脉经络痛点或走行部位完成,从肢体近端到远端,从上到下,从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整个治疗过程结束。通常为20-30分钟。

1.3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情况。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无效:患者的麻木、肿痛、萎缩、拘挛等症状加重,神经功能障碍无改善;有效:患者的麻木、肿痛、萎缩、拘挛等症状稍作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有所改善;显效:患者麻木、肿痛、萎缩、拘挛等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等完全消失。(显效+有效)/45例*100.00%=治疗总有效率。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时选择NIHSS评分,0-42分为总评分范围,当患者的神经受损越严重则分数越高。分级:正常或近乎正常0分表示;重度21-42分;中重度5-20分;中度4-19分;轻度1-3分。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结果数据由统计员处理分析,并获取最终结论,处理软件为SPSS22.0,统计的全部资料中,用χ2检验计量最后差异、t检验计数资料最后差异,表示方式为用“ ”和(%)等,若得到结论P<0.05,则表明结果的统计分析要求。

2.结果

2.1比较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疗效44例(97.78%)高于对照组33例(73.33%)(P<0.05),见表1。

2.2判定NIHS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于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白脉病:在藏医学中白脉病指的是患者的气血运行受阻、交搏,难以内充肚腑等造成的萎缩、拘挛、麻木、肿痛等病症,在外遇风寒湿气,不适宜的饮食、内伤疫热、毒热,以及起居、外遇风寒湿气等因素下均可造成的疾病。在治疗白脉病中,应当保持心态平衡,心情舒畅,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不宜激烈运动和过度操劳。对照组中内服药物治疗的方式,能够通经活络,调合气血,具有安神、镇静等作用;外用白脉膏等可行气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淤。对患者实施白脉疗法治疗时,需要注意皮肤病患者以及过敏体质等禁止应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疗效44例(97.78%)高于对照组33例(73.33%);观察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意义,但是观察组于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出,对白脉病患者,通过采用藏医药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麻木、肿痛、萎缩、拘挛等症状,安全性较高,取得不错的疗效,减轻病残程度,整体上产生的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白脉病患者,通过采用藏医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的疾病疗效,明显改善疾病预后,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宇妥.元丹贡布著。四部医典[M].藏文版拉萨: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2]宇妥.元丹贡布著。毛继祖等译。四部医典[M].汉文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3]徐敏、梁源、付珂、王张、周游、李晓莉、孙铭.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中成药品种和组方特点研究[J].中药与临床,2020,v.11;No.58(02):49-56.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