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18 11:43张士芳杨玉菲杨淑静席秀娟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内科

张士芳 杨玉菲 杨淑静 席秀娟

【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方式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接受医治的100例病人,在研究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一组5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方式分别是基本护理、协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自理能力改进状况。结果:与实验组对比,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高些;护理后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护理前均有不一样水平改进,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方式运用在心内科病人的护理上可获得相对理想的实际效果,不但能够改进病人的自理能力,与此同时也得到了病患的认可和满意。

【关键词】协同护理方式;基本护理;心内科;护理实际效果;护理满意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心内科是医学上属于十分关键的科室,接诊患者的病况比较复杂且比较严重,涉及到的疾病包含了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衰等,且以中老年为关键发病群体,以上要素均提升了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工作量和难度。基本护理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式,此类护理方式尽管能够达到一部分病人的要求,但却存有单一性的缺点,无法达到每一位病人的具体要求。协同护理将护理基础理论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从病人的具体情况为起点,专注于改进愈后,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现共选择100例在医院心内科医治的病人,深入分析协同护理的使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列入此时间内的100例心内科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排序,每一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纪41~72岁,均值为(53.12±1.38)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纪42~71岁,均值为(53.18±1.21)岁。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性。本科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执行并经病人签定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执行的基本护理,关键包含健康教育、饮食搭配具体指导和医治具体指导,承担解释病人和亲属提起的疑惑。观察组行协同护理:(1)护理人员与医师的协同: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上,由医师和护理人员一同评定病人的总体状况,根据医护人员与病人一同开展交流和沟通,把握病人各方面的状况,医师承担制订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在掌握治疗方案和病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承担执行。(2)护理人员与亲属中的协同:亲属是护理工作中进行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而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必须先向亲属表明护理方式和护理内容,得到亲属的肯定和适用,并激励亲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上来,为病人给予来源于家里的感情支持。(3)护理人员与病人的协同:选用播放歌曲、派发健康教育知识指南等形式向病人详细介绍有关病症和诊治的有关专业知识,让病人对病症的发展趋势有总体把控,待病人发现异常病症后,病人个人和家人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及早的反应。

1.3点评规范

(1)调查病人对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满意率状况,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评定,满意率关键包含令人满意、一般令人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依据问卷调查所得的成绩判断实际的满意率级别,令人满意和一般令人满意均归属于令人满意的范围,测算后开展小组之间对比。(2)在护理前与护理后两个时间点,评定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应用的分析工具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得分标准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明,选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n,%)表明,选用χ2检测。P<0.05表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率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病人对护理工作中更加满意率,满意率可做到9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进状况

开始护理前两组病人的自理能力均相对性较弱,且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所有的病人的自理能力均有改进,而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对比,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更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对比基本护理与协同护理二种方式在心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上的使用实际效果,根据比较发觉后面一种的护理优点更为突显,病人经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改进,病人主观性上对此类护理方式更为认同,调研反映出的满意程度高些,以上结论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次上展现出了协同护理的优点。协同护理内容的构建以基本护理为基础,在工作上健全和充实了基本护理的内容,更为重视激起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等形式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化。在心内科进行协同护理,每一项护理内容的拟定和执行均根据病人的要求,真真正正达到了“以病人为核心”“以人为本”,并激励病人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病人不会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针对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有提升性功效。协同护理方式的使用使护理工作的层面获得了扩展,护理方位和护理内容也更为细化,做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协同护理受到众多医务人员及其患者、亲属的接受与认同。

总的来说,将协同护理方式运用在心内科病人的护理上不但能够使病人的自理能力提升,而且此类护理方式也获得了病患的认同。

参考文獻

[1]何慧.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2).171-173.

[2]王淑娟,李绍敏.探究协同护理模式运用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医学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44).12,14.

[3]张涵玉.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8).136.

[4]宋颖.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7).284-285.

猜你喜欢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探讨
专案改善对提高心内科责任护士护理评估能力的影响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护理干预对减少心内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
浅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