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为两岸的电影,为中国的电影

2021-10-19 15:34张明萌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琼瑶

张明萌

图/视觉中国

2019年5月下旬,第11届两岸电影展之李行电影展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89岁的李行拄着拐出现在开幕式上,陪伴他的是近四十年未在公众面前露面的演员甄珍和由他带入行的演员杨贵媚。这时,距他执导自己第一部电影《王哥柳哥游台湾》已经过去60年。同时期的导演胡金铨、李翰祥、白景瑞等都已仙去,而李行一直活跃在电影界,他的名字贯穿了半个多世纪的台湾电影史。

李行本名李子达,1930年生于上海,因战争爆发随家人定居台湾。入行后,他执导了五十余部电影。1963年,李行执导的《街头巷尾》大受好评,为他带来声名;此后的《蚵女》《养鸭人家》等影片让他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成为“健康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1979年起,李行凭借《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连续三年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达到导演生涯的高峰。

李行创作偏向保守,一直坚持乡土气息,拥护传统道德与家庭伦理,有时甚至有说教意味。他的电影中,慈父严母是常见搭配。但这与他本人的经历相反,他父亲严厉刚直,母亲温柔周到。童年时期,父亲丢下一句“我要去西北弘教”,便匆匆离去,留母亲一个人收拾家当,带着四个儿子苦追。

20世纪60-70年代,台湾曾两次掀起“琼瑶热”,皆与李行有关。1965年,他将琼瑶短篇小说《六个梦》中的两篇《追寻》《哑妻》,分别改编为《婉君表妹》和《哑女情深》,票房大爆,琼瑶的小说一时成为各大电影公司的香饽饽。70年代,他搭档张永祥,连续改编《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碧云天》等6部琼瑶作品,将琼瑶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在片场,李行以严格著称,业界流传着“不被李行骂过的演员就不会红”的说法。通过他的镜头,邓光荣、钟镇涛、甄珍、杨贵媚等演员为人熟知,70年代台湾当红演员秦汉、秦祥林、林凤娇皆与他渊源颇深。80年代到新世纪初,台湾电影各个门类的代表人物或多或少都受过李行的调教。

《街头巷尾》·1963·

《蚵女》·1963·

《养鸭人家》· 1965·

《喜怒哀乐》· 1970·

《秋決》·1972·

进入80年代后,李行频频往来两岸三地,不遗余力促进大陆、台湾、香港电影的互动与合作。他的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是第一部在大陆公映的台湾电影,轰动一时。1990年,他率台湾电影代表团首次到访北京,使得隔绝四十年的两岸电影人重聚。在他的斡旋下,两岸三地导演研讨会已由三地轮流举办过若干届。

鉴于年龄与经历的相似,电影界常将李行与谢晋作比较,二人在1992年两岸三地导演会上见面,一见如故。后来谢晋去台中游玩,李行放自己的电影《唐山过台湾》给他看,看到一半谢晋忍不住讲话,他说:“这部片子就是我导演的。你把导演换成谢晋,我的《芙蓉镇》导演换成李行,很像嘛。”2008年,李行录制一档谈话节目,访谈最后主持人说起谢晋离世的消息,他听到后声泪俱下:“谢晋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位巨人!”

在李行电影展的开幕式上,他将自己毕生的电影资料留存于中国电影资料馆。他头发斑白,但中气十足,回忆时数度哽咽。他称,台湾电影资料馆的工作人员曾劝他不要把所有资料带回大陆,“我一直奔走在两岸电影的交流,我只要觉得我有精神有体力,我会继续推动两岸的交流。我回答他说我要落叶归根。”

2021年8月19日,李行因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享年91岁。

健康写实主义

1957年,李行第一次担任导演,他与另外两位导演联合执导了台语片《王哥柳哥游台湾》,票房大获成功,继而拍摄了“王哥柳哥”系列电影迎合市场。当时李行全无导演经验,更遑论个人风格与创作,通常是第二天要拍片了,前一天进电影院看一下上映的影片,看看有哪些处理手法可以借用。

六年之后,李行自组电影公司,拍摄国语电影《街头巷尾》。20世纪50年代初,一个大杂院里住着七八户从大陆来台的外省人,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一直没有放弃重回大陆的希望。他们与院里的本省人相互扶持。拾荒者石三泰对孤女小珠疼爱有加,虽然生活贫困,但两人感情深厚,情同亲生父女,过着平淡但满足的生活。

此时的台湾,盛行武侠电影和爱情文艺电影,处于一片黄梅新腔旧曲和都市奇情悲喜剧的厮杀中,内容虚浮,远离现实。李行将视角对准台湾真实社会面貌,以小市民为主角,着重对人情和中国传统精神的刻画,为当时的影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影片也成为当年台湾年度票房第十名,还被以黄梅调电影在台湾扬名的李翰祥导演在报端盛赞。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琼瑶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徐悲鸿及其现代性再研究
中国第一位话剧导演张彭春对于欧美“写实主义”的中国探索
刍议安德鲁?怀斯作品从隐喻、转变到延续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
谢了琼瑶,哭了花朝
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