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10-20 00:58陈美陈耀英黄姬丽曾华文李玉珍陈路明
医疗装备 2021年17期
关键词:工作坊精神分裂症康复

陈美,陈耀英,黄姬丽,曾华文,李玉珍,陈路明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 (福建福州 350008)

精神科护理工作性质特殊,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识到了精神障碍患者对心理及社会干预的需求,在精神科的护理模式上尝试寻求变更[1-2]。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情感、知觉、思维、行为方面的障碍,精神感知与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因此,护理干预应以缓解不良情绪和提高生命质量为主[3-5]。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接触人群有限,但是在进入康复期后需要更多地与周围人群接触,逐渐恢复社会功能。传统护理模式的重心在于执行医嘱,并做好常规的心理、环境干预等内容,患者的社会干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工作坊护理模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科护理模式,通过自主手工、小组协作等方式,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微缩社会环境,从而满足患者的社会干预需求[6-7]。本研究就工作坊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98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23~52岁,平均(33.5±5.9)岁,病程2~18年,平均(5.0±1.1)年。观察组年龄24~51岁,平均(33.8±5.6)岁,病程3~18年,平均(5.2±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已进入康复期,病情稳定,无阳性症状;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人格障碍;其他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日常行为及生活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工作坊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前期准备:根据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特点,初步拟定工作坊护理模式的流程,并对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及部分患者开展访谈,了解工作坊护理模式开展的需求和患者的参与意愿,评估可行性,然后根据访谈结果调整流程,制作计划表、活动记录表、签到表和照片墙等,安排社会工作者参与,为患者更好地恢复社会功能创造条件,做好相关的安排和培训工作,确保护士及社会工作者了解工作坊护理模式的计划及相关内容,熟练掌握各类图表的使用方法,通过考核后方可参与本研究。(2)工作坊的构建:工作坊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为手工制作,每次安排10例左右患者参与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参与活动患者的数量调整协同护理人员的数量,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活动期间患者的安全;护士及社会工作者于活动开展前进行示范并讲解,活动过程中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完成示范后发放活动所需材料,并逐步引导患者完成手工制作,鼓励患者发挥想象力,创造具有特色的手工制品;患者于活动结束后对自身的作品进行介绍,并分享感受。(3)反馈评估:收集护士、社会工作者、患者3方的反馈,护士主要反馈活动过程中每例患者的表现、活动的控制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社会工作者主要反馈活动的完整性、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内容,患者主要反馈活动感受;根据反馈情况,注重活动过程的投入感,调整流程,确保患者能够认真参与活动,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将注意力投注在手工制作上。

两组均持续干预4个月。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个月后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康复效果及生命质量。(1)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两组心理状态,SAS<50分为无焦虑症状,SDS<53分为无抑郁症状。(2)康复效果: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从情感平淡或迟钝(0~18分)、思维贫乏(0~24分)、意志缺乏(0~18分)、兴趣社交缺乏(0~18分)和注意障碍(0~18分)5个方面评价两组康复效果,评分越低说明康复效果越好。(3)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从躯体功能(20~45分)、社会功能(20~45分)、心理功能(20~45分)和物质生活(15~30分)4个维度评价两组生命质量,评分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SAS 评分、SDS 评分

干预前,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两组SAS 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4 个月后比较,bP<0.05;SAS 为焦虑自评量表,SDS 为抑郁自评量表

2.2 SANS 评分

干预前,两组SAN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两组SAN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N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SAN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4 个月后比较,bP<0.05;SANS 为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2.3 GQOLI-74评分

干预前,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 GQOLI-74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 GQOLI-74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干预4 个月后比较,aP<0.05;GQOLI-74 为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慢性化的病程不但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给患者、家属、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有效的药物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控制,但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治愈。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症状改善更多属于生理上的控制,心理、情绪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心理,很难重新融入社会,甚至心理问题在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会导致疾病复发[8]。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无论是精神科还是精神专科医院,在管理上一般都不允许非自愿住院患者随意出入,治疗环境相对封闭,患者在治疗期间只能与病友、医护人员进行社交沟通,生活乏味,当患者进入康复期后,这种环境就很难满足社会干预需求,不利于社会干预工作的开展[9]。相关研究发现,手工制作活动能够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重新建立社会功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在淡化体验追忆、转移注意力、重新树立自尊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SAN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传统护理模式对提升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生命质量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工作坊护理模式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康复效果,提高生命质量。但需要指出的是,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康复期存在复发阳性症状的可能,尤其是活动期间,更需注重对其监护,根据每次活动人数调整护士数量,做好患者的引导和安抚工作以及各种手工器械的清点工作,避免患者私自携带危险物品回到病房[12];活动开展前,需做好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的培训管理工作,确保参与活动人员详细了解流程,具有良好的风险应对意识,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负担起自身的职责,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使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工作坊护理模式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康复效果,提高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工作坊精神分裂症康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