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关系研究

2021-10-20 01:41王晓林
关键词:体育运动青少年价值

王晓林

(重庆交通大学 体育部,重庆市 400074)

引言

青少年是新时代的主力军,其兴则国兴,其强则国强,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而且肩负着实现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使命。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家庭环境和道德教育等状况令人堪忧。由于体育运动价值的多元性,它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产生不良体育行为和不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这是当今社会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的普遍现象[1]。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相关”性研究,但很少把新时代青少年的体育价值取向、具体的行为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阐述清晰,这对于正确认识和发展青少年体育事业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再考证、分析、研究,在正确理清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培养策略,这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和行为观,甄别和解决学校、社会与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青少年体育问题,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培养责任使命担当,增强和抵御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从而推动新时代体育强国战略下的青少年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硕博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平台,查阅有关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研究的相关文献50余篇,为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1.2.2 现场观察法 在学校体育场馆、社区广场、公共健身场所等地方,运用高清数码摄像机(索尼PXW-Z280)、录音机、显微录像机以及华为Plus10手机等现代化仪器设备,现场观察并详细记录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动态情况。

1.2.3 网络调研法 运用问卷网设计《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特征网络调研问卷》,内容涉及健身、技能、消费、交往、竞赛、审美、休闲等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经过严格效度检验后,在2020年1月—4月间通过手机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发放调研问卷2000份,回收来自重庆市20个行政区县的社会、学校、家庭的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885份,有效率94.3%(见表1)。同时登录政府、学校、体育网站调研且掌握最新研究动态,为研究提供最新的信息数据。

表1 调研问卷发放分布表Table 1 Distribution table of survey questionnaires

1.2.4 对比归纳法 对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归纳与分析,获取有价值可借鉴的研究线索满足研究需要。

1.2.5 数理统计法 整理统计信息数据,并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绘制图表。

2 研究思路与信息整理

2.1 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查询、现场观察和网络调研3种途径来获取研究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归类比较、综合分析和绘制图表,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注重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注重有效性和真实性相结合,按照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开展科学研究。

2.2 信息整理

通过对文献查询、现场观察和网络调研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归纳、分析和编码,得出青少年的10种体育行为(A-J)、20种体育行为特征(A1-J2)、7类体育价值(Ⅰ-Ⅶ)、21种体育价值取向(①-)以及相关研究信息数据(见表2、表3)。

表2 青少年体育行为特征统计表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teenagers’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behavior

表3 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统计表Table 3 Statistical table of value orientation and behavior performance of teenagers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3 研究结果论证

3.1 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分析

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是青少年在从事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意愿、态度和趋向,具有推动、规范和延迟体育行为的作用,是青少年体育行为发生发展的动力源泉[2]。通过调研数据信息来看:青少年主要有7大类21种体育价值取向,且分别具有不同的主体体育行为及其特征形式(见表3)。其中健身养心类(87.2%)、体育精神类(81.0%)、知识技能类(74.7%)是新时代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价值取向(见表4)。原因在于:首先,体育本质的时代属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和认同,健康中国观念深入人心,体育运动不仅仅是我国中老年人改善身心机能的主要手段,而且越来越成为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自身体育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有直接关系[3]。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大量的青少年体育组织、团体、协会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出现,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咨询、指导、宣传服务,使青少年对体育本质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升[4],逐渐重视体育对运动、适应和生存等能力的培养。其次,弘扬体育精神成为时代主题,民族感和强国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和知名学者的榜样力量成为激励青少年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这种在心理激励和社会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可以推动广大青少年在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在继承和发展中培养青少年自信、自立、自强、敢于拼搏的精神。最后,学校体育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支援[5],在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让青少年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中提升了体育认知水平、改善了身体机能和体育生活方式,逐渐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延伸到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后,使青少年对体育的“偏爱”就显得更加明显。

而从表4所反映的数据信息来看,虽然其他的体育价值取向比例较低一些,但仍然是青少年体育行为发生的动力要素,通过体育审美、交往、休闲、竞赛价值的体现,不断地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探索体育运动规律的激情和梦想。

表4 青少年体育运动中的价值取向情况统计表 (N=1885)Table 4 Statistical table of value orientation in teenagers’ sports(N = 1885)

3.2 青少年体育行为特征分析

体育行为是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被调查者的数据显示:青少年主要有10种体育行为,20种行为特征(见表2),其中健身行为(91.1%)、学习行为(84.5%)和锻炼行为(80.0%)是新时代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3种主要行为(见表5),这与青少年的3类主要价值取向相吻合。但是,通过对青少年体育行为和行为特征出现的频次统计来看(见图1、图2),体育行为及其特征的出现频次并不存在正负相关。可见,青少年的体育行为虽由价值取向决定,但行为特征的出现却不同步,各种行为特征既表现出独立存在也表现出相互联系(详见表3),即每种价值取向会出现多种行为特征,每种行为特征会出现在多种价值取向之中。这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结构、性别、家庭环境、知识水平、经济状况、运动能力等众多因素存在差异而导致青少年体育行为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6]。但通过深入系统研究发现,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特征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关联,正是某种价值取向的存在,才推动和激励着青少年从事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7],成为学校操场、社区广场、公共健身场所等多元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群体,并不断探索和体验冒险、时尚和刺激的体育活动形式[8],例如高山滑雪、翼飞、攀岩、跑酷、探险、越野等等运动项目,这样所展现出的体育行为特征就具有多样性。

图1 青少年体育行为表现频次统计Fig.1 Statistics of frequency of teenagers’ performance of sports behavior

图2 青少年体育行为特征频次统计Fig.2 Statistics of frequency of teenagers’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behavior

表5 青少年体育运动中的行为情况统计表(N=1885)Table 5 Statistical table of teenagers’ behavior in sports(N = 1885)

3.3 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特征关系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线性分析图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度,但也略有区别(见图3、图4),经过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最终推论出二者之间具有“因果-促进”和“并列-抑制”2种关系且绘制二者之间的关系图(见图5)。

图3 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特征关系散点图Fig.3 Scatter diagra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nagers’ orientation of sports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behavior

图4 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行为及其特征折线图Fig.4 Broken line diagram of teenagers’ orientation of sports value,behavior and characteristics

图5 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特征关系图Fig.5 Relationship diagram between teenagers’ orientation of sports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behavior注:此图信息根据网络和现场调研信息数据整理归纳分析后所得,图中代码详见表3。

3.3.1 因果-促进关系 此关系的特点是:关联度大,动机目的明确,具有直接的行为原因和运动结果,且参与意识强烈,延续性长,运动效果显著。由于价值驱动,青少年能实现体育运动效率利益最大化[9]。当然,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年龄、性别、知识、能力、兴趣等不断变化,他们对体育的认知态度也发生改变,行为特征也就表现出巨大差异。但是,归根结底,体育价值取向在青少年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是青少年参与健身、锻炼、消费、学习和竞赛的主要动力源泉,存在着显著的因果-促进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积极乐观的新型体育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习惯,增强身心健康和改进身体机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

3.3.2 并列-抑制关系 此关系的特点是:有关联度,行为目的明确但具有不确定性,参与意识不强,易终止体育行为,或者过度依赖而导致形成不良体育行为,例如电子竞技游戏,过度消费、狂妄追星、网络赌博、校园暴力等现象[11]。这主要由于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而引起的,如果不加以干预和纠正将会对新时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12]。当然,在被调查的青少年群体中,部分青少年虽持有较低比例的价值取向,体现出被动、随意、不确定等行为取向特征,但对体育行为的控制能力还是非常乐观的,能够正确辨别区分行为与不良行为之间的界限,产生由被动参与变主动参与的可能性,这多见于体质弱、能力低、认知水平不高的青少年群体,但通过教育、学习、训练、培训等手段,这种心理抑制逐渐转变为心理适应,例如体育中考、达标测试、有氧减肥等等,都是在体育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后,形成正确的积极主动的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13]。

3.4 基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培养策略

3.4.1 把握时代特征,强化顶层设计,深度挖掘和整合培育资源 开放、共享、创新的新时代特征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方法和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培养作为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前提和基础,为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人力支撑,也决定着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层次和质量[14]。基于此,在精确理清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政策文件,依据体育强国的理论框架和战略设计进行顶层设计,明确青少年体育价值教育的任务和功能,制定过程目标和终极目标,发挥政府机构和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引领、普及和推广作用,尤其是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的主阵地功能,在人才、资金和物质资源上给予支援,深度挖掘和创新整合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共享资源[15],把精武精神、爱国报国精神、女排精神、道德模范精神、抗疫精神、孝恩文化、民族英雄事迹融入到青少年体育价值教育之中,建立校内外开放共享的体育思政课程体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精神铸魂育人,从而塑造健康乐观的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

3.4.2 依托时代背景,结合身心成长规律,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 在共筑体育强国梦的新时代背景下,应看到国内外的各种复杂环境和思潮对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的养成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给家庭和学校体育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惑。因此,在正确理清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依托时代新要求、新格局和新形势,按照青少年身心成长轨迹,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是培养积极健康的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的有效手段。其中家庭是体育价值教育的早期阶段,此阶段通过家庭成员教育为后天继续开展体育价值教育和行为定型奠定基础。学校是体育价值教育的拓展、形成和巩固的最佳教育阶段,此阶段体育教师成为主要教育者,青少年的体育价值取向趋于稳定,行为趋于稳固,体育文化素养得到提升[16],终身体育意识基本养成。而社会体育价值教育则是再巩固、再形成的辅助阶段,此阶段社会成员、群体、组织、社团等对已经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到监督、检验、评判和改进的作用,同时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多种消极现象的干扰,也容易产生不良的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17]。但三者之间要有效衔接,定章建制和科学实施才能够发挥更大的培养效果。

3.4.3 遵循时代规律,构建约束治理机制,实施依法依制依规培养 任何时代的发展都要附以法规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够保障国家机器和社会机构合理运转,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也是如此,这是新时代国家依法治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于青少年体育工作更为重视,更是把其列为基础性促进工程[18]。可见,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培养作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准确理清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更应该在体育价值教育的各阶段辅助以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治理,定期开展法制道德教育以增强法治意识,能有效预防和抵制在培养过程中易出现的各类问题,且在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和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培养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尤其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干扰极大的体育劣性事件[19],例如伤害事故、风险信贷、球场暴力、赌博、服用兴奋剂、损害公共体育财物等,更要加以约束治理,避免形成不良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通过依法依制依规培养提升体育价值教育的层次和质量,为实现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提供强大的后备支援。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价值取向是青少年体育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源泉,起到核心引领作用,每种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同一行为特征会在不同类的价值取向中出现。

4.1.2 青少年有10种体育行为、20种体育行为特征,其中健身行为(91.1%)、学习行为(84.5%)和锻炼行为(80.0%)是3种主要行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特征之间不具有正负相关,出现的频次不具有同步性。

4.1.3 青少年具有7类21种体育价值取向,其中健身养心类(87.2%)、体育精神类(81.0%)、知识技能类(74.7%)是3种主要价值取向,原因在于体育本质的时代属性、体育精神的时代动力和学校体育的教育支援。

4.1.4 经过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推论出二者之间具有“因果-促进”和“并列-抑制”2种关系,要正确处理每种关系,避免产生不良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

4.1.5 基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培养策略是:把握时代特征,强化顶层设计,深度挖掘和整合培育资源;依托时代背景,结合身心成长规律,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遵循时代规律,构建约束治理机制,实施依法依制依规培养。

4.2 建议

4.2.1 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让广大青少年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

4.2.2 正确认识和处理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避免不良体育行为的产生。

4.2.3 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功能,规范引导,加强管理,注重青少年体育学科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青少年价值
青少年发明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呆呆和朵朵(13)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