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铅锌矿的新型硫抑制剂作用机理研究

2021-10-20 09:55徐宝金王明莉
金属矿山 2021年9期
关键词:方铅矿闪锌矿收剂

张 豪 徐宝金 王明莉 陈 波

(1.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安徽马钢罗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1562)

我国铅锌资源丰富,90%的铅锌以硫化矿的形式存在[1]。随着高品位、易选铅锌矿石的不断开发,现阶段入选矿石的品位逐渐降低,矿石性质日趋复杂,对选矿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选矿药剂的开发尤其重要[2]。

黄铁矿是铅锌矿中常见的伴生矿物,工业上通常通过添加石灰来抑制黄铁矿的上浮[3-5]。石灰的使用使得矿浆pH值过高、矿浆泡沫发粘,严重影响精矿品位的提高;此外,高碱工艺排放的选矿废水COD偏高,处理成本较高[6-7]。近年来,选矿工作者在无碱或低碱工艺浮选铅锌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8-9]。新疆千鑫矿业有限公司采用新型抑制剂HS-1部分代替石灰抑制黄铁矿,实现了高硫铅锌矿的高效分离。为完善HS-1与硫化矿表面相互作用理论,以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纯矿物浮选试验,并通过吸附量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HS-1与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的作用机理。

1 试验原料及药剂

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纯矿物经手工锤碎,镜下手选除杂,玛瑙研钵磨矿,干式筛分出0.074~0.037 mm粒级用于试验。试验方铅矿纯度为96.14%,闪锌矿纯度为95.82%,黄铁矿纯度为97.41%,满足纯矿物试验要求。

试验用乙硫氮+丁铵黑药(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为捕收剂,HS-1为抑制剂,2号油为起泡剂,石灰为pH调整剂,其中乙硫氮和石灰为分析纯,丁铵黑药和2号油为工业纯。

2 试验方法

2.1 纯矿物浮选试验

每次称取2 g纯矿物试样置于烧杯中,再加入40 mL纯水,将烧杯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15 min,取出后静置澄清,倒出上清液,然后将试样和15 mL纯水加入到XFGⅡ型挂槽浮选机(主轴转速为1 752 r/min)中,采用预先配置的澄清石灰水调节矿浆pH,搅拌3 min后,依次加入浮选药剂,然后进行浮选,所得产品经烘干、称重,计算产率。

2.2 药剂吸附量测定

每种纯矿物取2 g,加入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49 mL,磁力搅拌5 min后加入1 mL不同浓度的组合捕收剂,再搅拌10 min,澄清过滤得到滤液。将相同条件下,不加捕收剂的滤液作为参比,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乙硫氮和丁铵黑药的吸光度波长,经标准方程计算滤液中剩余浓度,得到纯矿物单位饱和吸附量。

每种纯矿物取2 g,加入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49 mL,磁力搅拌5 min后加入0.1 mL的HS-1,再搅拌10 min,然后加入1 mL能使纯矿物达到单位饱和吸附量所对应浓度的组合捕收剂,磁力搅拌10 min,澄清过滤得到滤液。参比经同样步骤进行试验,但不加捕收剂。测定HS-1作用后的滤液吸光度,经标准方程计算滤液中剩余浓度,得到HS-1作用下乙硫氮或丁铵黑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纯矿物浮选试验

3.1.1 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试验

在自然pH条件下,固定2号油用量40 g/t,考察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对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闪锌矿及黄铁矿的天然可浮性好,浮选回收率较高;随着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的增加,闪锌矿、黄铁矿及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均升高。

3.1.2 矿浆pH试验

在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6×10-5mol/L、2号油用量40 g/t的条件下,考察矿浆pH对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随着矿浆pH的增大,黄铁矿浮选回收率下降,当矿浆pH=12时,黄铁矿浮选回收率只有11.29%;矿浆pH升高对方铅矿及闪锌矿浮选回收率影响较小,2种纯矿物浮选回收率均在80%左右。

为研究HS-1对黄铁矿的抑制效果、降低石灰用量,后续试验确定矿浆pH=10。

3.1.3 HS-1用量试验

在pH=10、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6×10-5mol/L、2号油用量40 g/t的条件下,考察HS-1对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HS-1用量的增加,黄铁矿浮选回收率降低,当HS-1用量为500 g/t时,黄铁矿浮选回收率降至30.25%;随着HS-1用量的增加,闪锌矿及方铅矿浮选回收率几乎不发生变化。HS-1呈弱碱性,在HS-1用量增加时,矿浆pH值无明显变化,表明HS-1可替代部分石灰实现对黄铁矿的抑制效果。

3.2 乙硫氮+丁铵黑药在纯矿物表面饱和吸附量测定

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单位饱和吸附量曲线如图4所示。

由图4(a)可知,随着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的增加,乙硫氮及丁铵黑药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达到75×10-5mol/L时,方铅矿表面的单位吸附量达到饱和,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单位吸附量为1.69 mg/g,丁铵黑药在方铅矿表面单位吸附量为0.75 mg/g。

由图4(b)可知,随着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的增加,乙硫氮及丁铵黑药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达到52.5×10-5mol/L时,闪锌矿表面的单位吸附量达到饱和,乙硫氮在闪锌矿表面单位吸附量为0.45 mg/g,丁铵黑药在闪锌矿表面单位吸附量为0.17 mg/g。

由图4(c)可知,随着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的增加,乙硫氮及丁铵黑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乙硫氮+丁铵黑药用量达到60×10-5mol/L时,黄铁矿表面的单位吸附量达到饱和,乙硫氮在黄铁矿表面单位吸附量为0.95 mg/g,丁铵黑药在黄铁矿表面单位吸附量为0.34 mg/g。

3.3 HS-1对矿物表面乙硫氮及丁铵黑药吸附量的影响

HS-1作用前后的乙硫氮+丁铵黑药吸附量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HS-1对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但能降低捕收剂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尤其能降低捕收剂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

3.4 红外光谱分析

HS-1的红外光谱分析如图5(a)所示。乙硫氮+丁铵黑药的红外光谱分析如图5(b)所示。

由图 5(a)可知,3 689.87 cm-1和 3 643.07 cm-1处为O—H伸缩振动;3 447.30 cm-1处为结晶水伸缩振动,1 458.91 cm-1为—CH3不对称变角振动;872.93 cm-1处为P—O伸缩振动;774.90 cm-1和713.11 cm-1处为C—H面外弯曲振动。

由图5(b)可知,3 373.60 cm-1处的吸收峰为H2O伸缩振动,1 640.19 cm-1和1 624.58 cm-1处为H2O变角振动,来源于乙硫氮中的结晶水;2 962.58 cm-1处为—CH3反对称伸缩振动;2 931.32 cm-1处为—CH2—对称伸缩振动;2 873.46 cm-1处为—CH3对称伸缩振动;主峰2 108.82 cm-1左右的谱带处为液态H2O分子变角振动与摇摆振动的和频峰;1 477.51 cm-1处为NH4+不对称变角振动,属于丁铵黑药的红外特征吸收峰;1 354.23 cm-1处为—CH3对称变角振动;1 296.27 cm-1处为—CH2—扭曲振动;983.65 cm-1处为C==S伸缩振动;836.34 cm-1处为C—S伸缩振动。乙硫氮在1 500~700 cm-1波数范围内,由于N—C==S基团会出现多个较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彼此振动叠加,表现出多个红外特征峰振动的共同结果[10]。根据著作《现代光学仪器分析选论》[11]可知,1 411.72 cm-1、1354.23cm-1、1260.41cm-1、1132.80cm-1、1064.37 cm-1及909.74 cm-1处均为乙硫氮N—C==S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图6为矿物与药剂作用前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由图6(a)可知:①在pH=10的条件下,方铅矿与乙硫氮+丁铵黑药作用后,方铅矿位于3 444.71 cm-1的峰偏至3 435.10 cm-1,2 919.99 cm-1处的峰偏至2 923.60 cm-1,1 634.08 cm-1处的峰偏至 1 635.35 cm-1,说明乙硫氮+丁铵黑药在方铅矿表面发生了吸附;1 485.11 cm-1处出现了NH4+不对称变角振动,是丁铵黑药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可见丁铵黑药在方铅矿表面产生了吸附;984.02 cm-1处出现了C==S伸缩振动,并且在1 418.77 cm-1、1 354.77 cm-1、1 267.80 cm-1、1 138.78 cm-1、984.02 cm-1、910.25 cm-1、838.90 cm-1出现了PbD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的红外特征吸收峰[12],说明乙硫氮在方铅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②在pH=10的条件下,方铅矿与HS-1、乙硫氮+丁铵黑药作用后,相较于未与抑制剂作用的红外图谱,方铅矿在1 458.91 cm-1处出现了—CH3不对称变角振动;在873.01 cm-1处出现了P—O伸缩振动;713.06 cm-1处出现了C—H面外弯曲振动。这3个吸收峰均为抑制剂HS-1的红外特征吸收峰,说明HS-1在矿物表面吸附,而丁铵黑药和乙硫氮红外特征吸收峰并未因为HS-1的加入而消失。以上结果表明:HS-1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不影响乙硫氮+丁铵黑药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即HS-1对方铅矿无抑制作用,这与吸附量研究结果一致。

由图6(b)可知:①在pH=10的条件下,闪锌矿与乙硫氮+丁铵黑药作用后,出现了1 378.41 cm-1处的—CH3对称变角振动吸收峰,来源于丁铵黑药;1 269.16 cm-11及1 208.39 cm-1处出现了乙硫氮红外特征吸收峰;3 435.53 cm-1处的峰偏至3 412.56 cm-1,2 916.91 cm-1处的峰偏至 2 921.19 cm-1,1 634.88 cm-1处的峰偏至1 657.54 cm-1。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捕收剂特征吸收峰较微弱,说明乙硫氮+丁铵黑药吸附在闪锌矿表面,但吸附量较少。②在pH=10的条件下,闪锌矿与HS-1、乙硫氮+丁铵黑药作用后,相较于未与抑制剂作用的红外图谱,乙硫氮+丁铵黑药在矿物表面的特征吸收峰消失,出现了抑制剂HS-1的特征吸收峰1 456.19 cm-1及873.44 cm-1。以上结果表明,抑制剂HS-1在闪锌矿表面作用,阻碍了乙硫氮+丁铵黑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闪锌矿的上浮。

由图6(c)可知:①在pH=10的条件下,黄铁矿与乙硫氮+丁铵黑药作用后的,出现了1 497.54 cm-1处的NH4+不对称变角振动吸收峰,来源于丁铵黑药,由1 477.51 cm-1处吸收峰偏移所得;1 417.93 cm-1、1 270.88 cm-1及 1 200.49 cm-1处出现了乙硫氮红外特征吸收峰;黄铁矿特征吸收峰3 431.98 cm-1偏移至3 434.67 cm-1,1 637.82 cm-1处的峰偏至1 633.92 cm-1。说明乙硫氮+丁铵黑药在黄铁矿表面发生了吸附。②在pH=10的条件下,黄铁矿与HS-1、乙硫氮+丁铵黑药作用后,相较于未与抑制剂作用的红外图谱,乙硫氮+丁铵黑药在矿物表面的特征吸收峰消失,出现了抑制剂HS-1的特征吸收峰1 455.69 cm-1及873.63 cm-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抑制剂HS-1在黄铁矿表面作用,阻碍了乙硫氮+丁铵黑药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从而对黄铁矿产生抑制作用。

4 结论

(1)纯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10时,以乙硫氮+丁铵黑药(摩尔比2∶1)为组合捕收剂、HS-1为抑制剂能有效抑制黄铁矿,部分抑制闪锌矿,而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基本无影响。

(2)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抑制剂HS-1对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减少了乙硫氮+丁铵黑药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能有效抑制组合捕收剂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

(3)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pH=10时,HS-1和组合捕收剂先后与3种纯矿物作用后,矿物表面均出现了HS-1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方铅矿表面捕收剂的特征吸收峰无明显变化,闪锌矿及黄铁矿表面捕收剂的吸收特征峰消失,说明HS-1有效抑制了捕收剂在黄铁矿的吸附,并对闪锌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猜你喜欢
方铅矿闪锌矿收剂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闪锌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链长对Salen型席夫碱捕收剂与金属铜铅配位能力的影响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MG-9#捕收剂在极细粒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Cu-X(X=C,Si,Ge,Sn,Pb)掺杂对闪锌矿ZnS 可见光吸收的影响研究
亚硫酸钠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氧化剂在刺槐豆胶浮选分离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作用及机理
贵州五指山特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的Rb-S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浮选方铅矿精矿中铊的脱除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