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罗道病1例

2021-10-21 12:08杨敏赵国林张东伟
疑难病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本例免疫组化肿块

杨敏,赵国林,张东伟

患者,女,64岁,因“发现左乳肿块6个月”于2020年1月2日入院。入院前6个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乳一肿块,“鸽子蛋”大小,不伴乳头溢液,无周期性疼痛,肿块增长缓慢。查体: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无特殊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乳对称,左乳内上肿块部位皮肤发红,皮温不高,无酒窝征及橘皮样变,乳头无明显分泌物,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5 cm×3 cm,无压痛,质硬,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活动度欠佳,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双腋下、锁骨上及胸骨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乳腺彩色超声:左乳低—无回声区,其内低回声团块(BI-RADS4a级),左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20年1月6日行左乳区段切除术,术中病变组织肉眼观:质地硬,边界不清,剖面呈灰白色或灰黄色。术后病理回报:左乳区段皮下组织内见大量淋巴、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图1),未做免疫组化,诊断罗道病(RDD)。患者术后6个月、1年复查恢复良好,未见复发。

图1 乳腺罗道病患者乳腺组织病理表现(HE染色,A×200,B×400)

讨 论罗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少见、特发性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最初由Destombes于1965年描述,1969年Rosai和Dorfman进一步阐述并命名[1]。

RDD多累及颈部淋巴结,淋巴结外受累约占43%,单纯累及乳房病例罕见,国内外文献已报道的乳腺RDD病例不到40例,且多为乳腺单发[2]。RDD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或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病毒感染、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破坏有关[3-4]。RDD典型临床表现是颈部无痛淋巴结肿大,可伴有低热、体质量减轻、盗汗。单纯累及乳腺时常表现为乳腺局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实验室检查可见贫血、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5]。影像学无特征表现,单纯累及乳腺时影像学表现可从单纯性囊肿到乳腺癌,其中,类似乳腺癌的表现较多见[2]。病理活检是诊断RDD的主要依据,典型病理特征:增生的组织细胞胞质中可见完整的淋巴细胞,并可有浆细胞等,淋巴细胞较多时会沿着胞质周边分布,呈淋巴细胞的伸入运动或被吞噬现象;免疫组化S-100呈阳性,组织细胞CD68、CD163和α1-抗胰蛋白酶呈阳性[6]。乳腺RDD需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肉芽肿性乳腺炎等鉴别[7]。本病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症状自然消退,但易复发和误诊[8]。2018年RDD管理相关的共识建议:不伴淋巴结肿大、无症状性皮肤RDD患者可以观察随诊;单发的结外病变,或有气道、颅内、脊柱、鼻窦等处症状者,可手术切除;多灶性、无法手术切除的结外病变,可选择全身治疗,但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5]。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与乳腺癌表现相似,仅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难以进行鉴别,最终通过病理确诊。本例患者仅乳腺单发,选择手术切除,术后长期观察随访。目前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由于对RDD认识不足,术前未对患者进行全身CT、腹部超声或PET/CT等检查来确定其他部位是否也存在病变;患者术后病理考虑乳腺RDD,建议完善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认,但由于患者依从性差,拒绝做免疫组化,因此本例乳腺RDD缺少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依据不够充分。后续将对本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获取更多预后和复发的相关资料。

猜你喜欢
本例免疫组化肿块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