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毛细血管增生症一例

2021-10-21 21:00徐浩然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徐浩然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数据公布,卡瑞丽珠单抗(Camrelizumab)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作用。但其不良反应,特别是毛细血管增生症最为常见。患者男性,50岁,因体检发现锁骨上肿物1月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右肺下叶肺鳞状细胞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于2021年2月起行4周期紫杉醇+顺铂联合卡瑞丽珠单抗治疗,后予卡瑞丽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2周期,治疗效果PR。患者于第3周期化疗结束后出现全身多发散在丘疹,遍布头面部及背部,伴瘙痒,破裂后出血结痂。头部近鼻翼处可见一大小约2mm丘疹,质韧,无活动度,诊断为毛细血管增生。第四第五周期用药后丘疹增多伴瘙痒,但可耐受,第6周期完成免疫治疗停药后,丘疹10d后消失,未在复发。

關键词:卡瑞丽珠、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1.前言

肿瘤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卡瑞丽珠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PD-L1抑制剂,对于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是无法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选择[1]。但是卡瑞丽珠单抗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尤其是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RCCEP)较为多见,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97.3%,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且为卡瑞丽珠单抗特有的不良反应[2]。本例报道了卡瑞丽珠单抗治疗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例以及其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节点和处理措施。

2.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0岁,于2020年12月洗澡时发现双侧锁骨上肿物,未予处理,后肿物持续增大,遂2021年2月就诊我科门诊,行胸部CT及组织穿刺活检示右肺下叶基底段鳞状细胞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约5.3x3.8cm,右侧锁骨上淋巴结大小约3cmX2.3cm,结构不清。经评估病情后采用紫杉醇+顺铂联合卡瑞丽珠单抗的治疗策略。患者自2021年2月开始用药,第一次使用卡瑞丽珠单抗后未见明显副反应,自第二次用药后约4d患者头面部及四肢开始出现红色丘疹,伴瘙痒,破溃后出血,诊断为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嘱患者勿抓挠,未予特殊处理。至第6次使用卡瑞丽珠单抗,患者身上丘疹未消除,但未明显进展,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7d左右,患者随访诉丘疹已消失。第三次用药后复查患者相关指标,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CT及B超均未探及。右肺下叶基底段肿物缩小至2.5x1.7cm。前四次使用卡瑞丽珠单抗后肿瘤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抗原:6.08-4.10-2.19-1.52(ng/m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3.954-2.261-2.297-2.363(ng/ml);疗效评价PR。

3.讨论

该患者在第二次使用卡瑞丽珠单抗后4d出现皮丘疹,发病时间25d。患者同期使用的化疗药物紫杉醇+顺铂并无此项不良反应,患者停用卡瑞丽珠单抗3天后丘疹及开始减轻,因此患者该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与卡瑞丽珠单抗存在相关性。

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是卡瑞丽珠单抗的独特不良反应,大约85.7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该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原因目前还没有阐释清楚,有文献说明卡瑞丽珠单抗可以激动人体EGFR(血管生成因子)受体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异常增生[3],据此理论,有人尝试给严重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的患者联合使用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比如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到了12.5%,证实了该理论的科学性。也为今后临床中诊治中度甚至重度毛细血管增生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4]。而发生毛细血管增生症,除非严重到需要停药,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提示减量可以减轻该不良反应。总而言之,卡瑞丽珠单抗在治疗无法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着肯定的疗效,同时伴随高发生率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目前对于该不良反应并没有特殊的特效治疗,在未来的治疗中,如果伴随严重的毛细血管增生,可以加用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作为改善症状的手段之一,这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实验和数据报道。

参考文献:

[1] Lipson, E.J., et al., Antagonists of PD-1 and PD-L1 in Cancer Treatment. Semin Oncol, 2015. 42(4): p. 587-600.

[2] Gangopadhyay, A., 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omplete response to chemoradiation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Acta Oncol, 2019. 58(3): p. 377-379.

[3] Finlay, W.J.J., et al., Anti-PD1 'SHR-1210' aberrantly targets pro-angiogenic receptors and this polyspecificity can be ablated by paratope refinement. MAbs, 2019. 11(1): p. 26-44.

[4] Xu, J., et al., Anti-PD-1 Antibody SHR-1210 Combined with Apatinib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ic, or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Cancer: An Open-label,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Clin Cancer Res, 2019. 25(2): p. 515-523.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中国迎来肿瘤免疫治疗时代
靶向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抑制剂研发进展
MDSC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胸腺五肽超声导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