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和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1-10-21 21:28陈桂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老年患者

陈桂华

摘要:目的:浅析并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予以PVP、PKP治疗的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100例,基于随机抽签法的分组规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5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手术策略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观察组手术策略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统计并比较两组病患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对比两组病患在椎体前缘高度及骨水泥渗漏率等方面的具体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但骨水泥渗漏率为4%,相比于对照组(16%)而言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PKP为临床治疗策略,较于PVP而言,更利于减轻患者疼痛,且在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参考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PKP;PVP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影响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而PVP、PKP的手术应用,能切实帮助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改善腰椎功能、减轻机体疼痛,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1]。为进一步研究以上两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本实验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案例。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分析病例为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依据随机抽签法的分组规则,将以上病患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50例病患中有男性数26例,女性数24例;年龄最大值78岁,最小值66岁,平均年龄为(72.06±15.31)岁。一组为观察组,50例病患中有男性数27例,女性数23例;年龄最大值77岁,最小值67岁,平均年龄为(72.12±15.29)岁。纳入标准[2]:入组对象符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手段确诊;肝肾功能正常,未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未患有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意识及认知无障碍,能有效沟通;临床资料完善无缺失,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手术耐受性差;治疗依从性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对两组病患的临床资料即性别、年龄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未存在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PVP治疗,提醒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并在胸腹两侧放置垫枕,以此促使腹部保持悬空状态。采用C型臂透视对患者的病变椎体进行定位后,于胸腰部开展常规消毒和局部浸润麻醉操作。结合双侧定位法予以穿刺,直至距离病变椎体三分之一处,退出穿刺针芯,并置入导针。在导针的指引下,将工作管套置入患者体内,直至到达椎体前的三分之一处,且经C型臂透视确认后,退出导针。经管套进行骨水泥的灌注,凝固后退出管套,手术结束。

观察组予以PKP治疗,与对照组保持一致的体位及麻醉方式。于患者体内置入工作管套,直至椎体后三分之一时,于管套内置入骨钻;待工作管套到达椎体前臂2至3mm处,置入球囊、退出骨钻。给予患者造影剂碘海醇的注射,待球囊膨胀及椎体高度到达满意的高度后,将球囊退出,于C型臂透视下,经管套内灌注骨水泥,凝固后退出管套,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择取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分析所有病患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分值越高,表明痛感越剧烈[3]。统计两组病患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骨水泥渗漏率[4]。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所有数据均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予以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的疼痛分析

手术前,两组病患的疼痛评分相近,差异未呈现显著性(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至(0.81±0.52)分,且低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病患的其他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且仅有2例(4%)发生骨水泥渗漏现象,占比低于对照组(16%),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困扰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其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折中的常见多发类型,不仅严重降低老年患者的活动行走及生活自理能力,使其生存质量下降,还会大幅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危害不言而喻[5]。总结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目标为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使其早期下床活动,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善。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关键途径,而椎体成形术的应用,是帮助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达成临床治疗目标,改善活动能力和解除病痛折磨的有效举措[5]。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引进和开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类型日趋丰富。PVP与PKP是临床应用相对广泛的椎体成形术,均能在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及减轻疼痛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为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全新路径。经分析[5],PVP能基于經皮穿刺,实现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注射,进而达到稳定支撑骨骼和减轻骨痛的作用。而PKP是基于常规椎体成形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手段,能在低压状态下实施骨水泥灌注,有效矫正椎体形状,减轻疼痛的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起到长久支撑腰椎的重要作用。此外,PKP主要采用球囊进行椎体扩张,避免了与椎体的直接接触,大幅减少了手术对椎体及其周边组织的损伤,保证了手术安全性。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PVP与PKP是两种常用且疗效确切的微创术式,但在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及改善椎体高度方面,PKP的积极效应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琳,魏冬霞,杨璞静. PVP和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108-110.

[2] 韩妮妮,卫凌,杨艳荣,等. PVP和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西部医学,2018,30(10):1524-1526,1534.

[3] 何玉涛,张云.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贵州医药,2020,44(9):1391-1393.

[4] 何涛,张郡,刘钦毅.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精准诊断和微创介入治疗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6(3):655-661.

[5] 陈星,万趸,熊小明,等.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骨伤,2020,33(12):1179-1183.

猜你喜欢
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老年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病例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