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1-10-21 22:59唐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应用进展静脉输液研究分析

唐宇

摘要:静脉留置针是指在进行静脉通道建立时,将枕芯和外套管共同刺入血管,而在套管到达血管后将枕芯抽出,血管内仅有柔软的外套管,是一种输液方式,目的针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中建立静脉通道是最平常的一种护理操作,也是对患者疾病治疗的一种关键途径,而静脉留置正能够对血管进行有效保护,抢救和用药更加及时,但在封管后,管腔内可能出现回血,不利于后续治疗,留置时间也会收到影响,严重还会出现血栓。医务人员对这一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分析将留置针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案。

关键词:留置针;静脉输液;研究分析;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静脉留置针又被称为套管,针在进行建立时由不锈钢的芯、软的外套管和塑料针座组成,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需要将真心与软管一起送入患者血管后将真心撤出,将软管留置于患者的血管中,属于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的辅助工具。主要应用于短期静脉输液的治疗中,这种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保护静脉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接受反复穿刺出现的痛苦,有助于医务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能够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升,在临床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侵入性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往往会忽视患者的安全以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类似于导管脱出、静脉炎和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所以现代研究人员在对留置针进行不断优化,从材质和维护等多个角度提高留置针的应用质量,使静脉输液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

一、留置针的材料与输液安全

留置针留置的最终目的是便于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用药,最大程度的减少静脉炎以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药物的作用以外,导管的材质是对患者造成损伤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留置针针管材料以全氟塑料、聚氨酯、聚亚氨脂等。这类物质在应用过程中穿刺难度较低,并且价格低廉,渗出率较低,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较低,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聚氨基甲酸酯是聚氨酯的一种弹性体,其强度较高,并且做成的导管表面整体光滑,能够保持足够的硬度,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穿刺,一旦进入血管,这种材质则能够变得柔软,可以漂浮在血管中,避免对患者血管内壁产生硬性摩擦,对于保护患者的血管来说有良好的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务人员选择的导管材质会对患者机体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有机材料均应用于留置针的制作中产生的效果良好,受到了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留置针的回血设计原理以及安全穿刺

回血是临床护士判断穿刺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两种结构类型的留置针,在进行设计时回血的原理有所不同,在进行穿刺时所选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一型留置针所选择的为双回血系数,也就是针管回血和导管回血针管回血,说明针尖已经进入血管,此时需要降低进针角度,继续进针1~2mm则会出现导管回血,则说明套管已经完全进入至患者的血管中,此时向试管内送外导管,并且将针芯拔出即可连接输液接头。二型留置针在进行设计时,其原理为侧孔设计,也就是在针管靠近中间的部位具有一个侧孔,当针尖刺破血管,血液就会进入到针管中,通过侧孔进入至导管和针管之间,此时说明针尖已经进入至血管中,所以需要降低角度,保障导管能够完全进入至血管中,具体的应用特征,通常情况下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医院条件作出相应的调整。除此之外,在穿刺时由于针尖进入血管后,需要降低角度平行进针1~2mm。

三、留置针的维护

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前需要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按摩,尤其是在输液前半小时需要采用热水袋热敷患者穿刺部位的周边血管,使患者血管保持充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血液痉挛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用药前,需要针对患者的穿刺部位和血管类型以及进针角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随后对患者进行进针穿刺,在穿刺前需要对患者的穿刺部位外周静脉血管弹性进行观察,确认其是否出现肿胀或者硬结的状况。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静脉的选择需要避免感染或者发生硬化的血管,尤其是在对老年患者进行穿刺时,需要尽量保障患者的机体功能,使患者的康复质量得到保障。对于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静脉保护患者穿刺点的选择需要由远端到近端,并且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患者每日的液体输入量,患者每日液體输入量需要控制在1000ml以内,而在静脉输液前需要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关于静脉穿刺的相关知识和关于输液的特殊性,确认患者的穿刺部位的护理方式和各种注意事项,使患者家属也能够在患者接受穿刺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

在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一系列的无菌操作来进行各项步骤,并且在穿刺前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局部皮肤消毒,将瓶内介体抽吸,并且将针头垂直插入,降低玻璃微粒产生的污染。

总结

留置针通过50多年的发展,在材质和结构上不断改进,从材质上保障了输液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方案的优化能够有助于提高留置针的应用质量并延长治疗时间对于保护患者的血管以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敏,李红贺,郑玲玲. 外周静脉留置针软管外露长度增加的临床效果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21,21(09):639-643.

[2]栾博楠,吴慧颖,杨斌. 粘贴式四通正压输液接头用于围术期麻醉患者留置针治疗的输液效果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08):51-54.

[3]陈敏,聂臣聪,罗小英. 输液项目组在留置针使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08):38-40.

[4]李丽. 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1,16(18):137-138.

[5]徐志坚,尹慧媛,鲁艳华,丁海燕. CE手法联合单手留置针推管法在神经重症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07):138-139.

[6]石宝燕. 儿童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191-2192.

猜你喜欢
应用进展静脉输液研究分析
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应用进展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