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研究进展

2021-10-21 23:17覃东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新生儿发生黄疸主要与其体内血清胆红素代谢异常相关,新生儿黄疸具有较高发病率,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中医疗法、西医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根据相关实验研究显示,联合使用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更加确切。本文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讨论,现作一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新生儿黄疸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包括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疾病发生与婴幼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相关。如果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则胆红素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存在诱发胆红素脑病的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据相关研究统计,病理性黄达发病概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基于此,本文针对新生儿黄疸中西医治疗措施作综述研究,探究其应用进展。

1.西医治疗

1.1换血疗法

为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并确保其能够得到长效抑制,通常情况下采用换血疗法[1]。该种方法主要是将患儿体内已经致敏红细胞替换出来。由于其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方可执行,同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只有在其他治疗方式效果不明显时,才会选择该种方式[2]。

1.2支持治疗

支持疗法主要是预防与治疗相关并发症,例如高碳酸血症、缺氧以及感染等。与此同时,针对饥饿、寒冷损伤以及高渗药物输注等,该方法也具有一定作用[3-4]。此外,支持治疗在避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方面效果显著。

1.3光照治疗

光照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范围最广,并且治疗效果得到大量临床试验验证[5]。针对已经确诊黄疸的新生儿,需要将其立即放入光疗箱中,并使用黑色眼罩蒙住患儿双眼。针对患儿肛门、会阴部位,需要使用尿布等进行包裹,减少光照对患儿产生的副作用[6]。照射方法可选用连续性照射与间接性照射,在照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水平。根据相关实验研究,予以黄疸新生儿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实验结果表明,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更加优异,同时患儿发生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治疗过程中,蓝光波长控制在475毫米左右时效果最佳,患儿胆红素能够快速排出,可显著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7]。间歇性治疗可提升胆红素水溶性作用,进而使其排出体外的时间缩短,达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目的[8]。

1.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降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能够有效减少胆红素生成、增加胆红素摄取,进而促使胆红素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使新生儿肝肠循环减少,起到退黄作用[9]。现阶段,西药应用较少,常见药物为苯巴比妥、尼可刹米以及鲁可等,三种药物合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黄疸患儿联合使用上述三种药物,相较于为采用单独药物治疗患儿,其第一次排便时间、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同时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显著[10]。苯巴比妥可使胃液分泌减少,降低胃张力。其在降低胆红素浓度方面主要是促进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与血清胆红素相结合,进而提升胆红素排出效果[11]。除此之外,苯巴比妥還可削弱胆红素能力,提升胆汁流量,加快胃肠蠕动,进而加速患儿排便,使其排便次数增加。基于此,胆红素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其再吸收概率被降至最低。

2.中医治疗

2.1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较为确切,并且副作用较少,应用范围广泛。根据相关实验研究,退黄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存在确切效果[12]。基本组方为金钱草、茵陈、桅子、茯苓、薏苡仁、黄柏、车前子、甘草、生麦芽。联合使用光照疗法,实验结果证实,患儿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并且治疗总有效率提升[13]。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胎黄”范畴,由于母体湿热、邪毒等影响,新生儿出生后脾运能力差,难以将胎体湿热、毒邪疏泄至体外。方中茵陈可发挥出清热利湿至功效,桅子可清三焦湿热,方中黄柏、车前子在解毒、清热、利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麦芽具有调畅脾胃作用,茯苓、薏苡仁等可发挥祛湿功效。联合使用诸味药材,可达到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的目的[14]。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茵陈可促进胆汁分泌、排泄,进而减轻黄疸症状。而桅子在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生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可加快胆囊收缩,提高胆汁排出效率[15]。

2.2中药泡浴

中药泡浴主要是选择具有利湿去黄、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将其研为细末,并使用开水冲泡,兑相应比例凉水后,使水温控制在患儿可接受范围内,进而将患儿置于盆中进行泡浴[16]。根据相关实验研究,联合使用中药泡浴与腹部抚触,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大便转黄时间等均有所提前,并且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选取金银花、紫苏叶、蒲公英等中药材,能够起到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等效果,同时三味中药轻清透表,性平和,不会对患儿产生较大刺激[17]。通过泡浴方式,药液可直接与患儿肌肤接触,并通过粘膜等进入体内,进而使药效发挥至最大化。同时结合腹部抚触方式,可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加快粪便排出,进而减少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排泄。

2.3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并且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该种方式不存在副作用,同时不会对患儿产生刺激,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能够得到保证[18]。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予以黄疸新生儿中医推拿疗法,采用揉脊与腹部推拿方式。患儿处于空腹状态时,选取其后背正中线大椎位置等穴位,使用食指、中指等进行揉捏,同时对患儿神阙穴进行推拿,干预7-10天,可发现,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治疗总有效率提升[19]。通过该种方式,患儿脏腑功能得到改善,尤其是脾胃功能改善,促使患儿气机得到有效调节,进而达到利湿去黄的目的。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推拿对患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加快胃肠蠕动,促使胆红素随粪便排出体外。

3.中西医联合治疗

治疗新生儿黄疸,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应用较为广泛。联合使用中药汤剂与蓝光疗法,可提升治疗总有效率。联合使用中成药与西药,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采用中药熏洗以及蓝光疗法,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缩短患儿大便变黄时间[20]。此外,通过直肠给药疗法,联合西医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联合使用蓝光疗法与中医推拿,黄疸新生儿治疗时间缩短。

综上所述,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十分常见,只有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减少黄疸诱发的相关并发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当前,西医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疗效较为显著,包括药物疗法、蓝光疗法、换血疗法以及支持疗法等,但是一些方法应用存在局限性,并且如果使用不当,发生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概率将会增加。随着人们对中医重视程度增加,中医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大量临床试验验证,将其与西医疗法相结合,能够全面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磊,陆文霞,胡月媛等.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可行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4):9-11.

[2]曹玉琴.中药泡浴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21-222.

[3]王宏杰,杨之藻.中药煮散剂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2):1539-1540.

[4]王先坪,钟宽,谢晓灵.白蛋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海峡药学,2020,32(12):107-108.

[5]郭媛媛.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免疫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之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2):1850-1851.

[6] Awang H ,  Ja'Afar S M ,  Ishak N , et al. Determinants of Neonatal Jaundice Among Newborns in Pasir Puteh District, Kelant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Clinical Sciences, 2020, 6(6):109-122.

[7]汤水金,陈艳,陈瑛.全身中药熏泡浴联合腹部抚触治疗ABO溶血足月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5):5035-5036.

[8]章铭.菌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对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23):59-61.

[9]冯春玲.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0,34(06):45-47.

[10]翁珂涵.新生兒黄疸应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蓝光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20,17(12):93-94.

[11]陈小玲,许翠雯,颜惠萍.分析鸟巢式护理联合防撞条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光疗患儿血清胆红素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1945-1946.

[12] Yan C ,  Zhou L ,  Kang X . Effect of humanized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its effect on oxygen satur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2021, 13(5):4908-4914.

[13]林栩栩,王勉,叶秀莲等.经络按摩联合中药药浴综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06):908-909.

[14]任舒婷,顾晓慧,吴晓萍.自拟清热利湿退黄汤结合新生儿按摩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1):1391-1394.

[15]何蓉.苯巴比妥钠与肠道益生菌共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20):99-100.

[16]李晶.茵陈蒿汤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19):3016-3017.

[17]王红.腹部环形按摩联合间断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06):32-34.

[18]金克,胡青青,钱燕等.茵栀黄口服液与清蛋白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23):2891-2893.

[19]李若春.持续性蓝光照射以及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比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63-64.

[20]代振英,黄青,吴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血清白蛋白、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472-5474.

作者简介:覃东(1979-05)男,壮族,广西巴马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