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中硫含量的检测研究

2021-10-21 09:35胡杰邓雪丽保艳敏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硫含量汽柴油有害物质

胡杰 邓雪丽 保艳敏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私家车辆的持续增多,对汽柴油的需求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在此形势下,加强对汽柴油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作为汽柴油资源的组成成分之一,硫化物质的存在不仅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亦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损坏。本文从汽柴油检测标准内容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具体阐明汽柴油硫含量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硫含量;检测;汽柴油;有害物质

作为石油化工产品,汽柴油主要是借助相关工艺技术进行石油的提炼处理而产生,因提炼加工技术存在差异,所以会制备成不同型号的汽柴油产品。而受到成分复杂、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汽柴油存在一定量的有害物质,不仅影响到对汽柴油质量的控制,同时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一定威胁。正因此,探讨汽柴油中硫含量检测方法,对于促进汽柴油质量控制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一、汽柴油检测标准

(一)汽油标准内容

相较于Ⅳ阶段汽油标准而言,新标准在诸多方面做出调整,具体表现为:(1)进行车用汽车密度指标的规定,要求汽油密度指标在处于20℃左右时需控制在720~775kg/m3范围内,进而达到优化燃油经济性的目的[1]。(2)新标准中对汽油牌号、蒸气压进行调整。(3)新标准中以Ⅳ阶段标准为基准,进行锰含量、烯烃、硫含量指标限值的一定程度下调,如硫含量指标以10mg/kg标准取代以往50mg/kg的标准;烯烃含量标准以24%取代以往28%的标准;锰含量标准以2mg/l取代以往8mg/l的标准。其中针对硫化物含量的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燃油中硫含量高代表着其产品质量相对较差,且使用期间会对相关部门造成腐蚀。另外,硫含量的控制与雾霾问题的治理存在密切关联。

(二)柴油标准内容

通常情况下,会以安全性、清洁性、流动性、着火学等指标进行柴油质量评价,为实现对柴油品质的强化控制,我国在充分参考借鉴欧盟柴油品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进行GB19147-2013新标准的制定,其变化内容具体包括:(1)进行十六烷值的调整,以51/47/45的标准来取代以往的49/46/45;(2)进行硫含量标准值的下调,以10mg/kg来取代以往的50mg/kg[2]。

二、汽柴油中硫含量检测方法

(一)气相色谱-选择性检测器联用法

硫含量检测中国该方法的应用在测定下限、选择性、灵敏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能够在精准检测硫含量的基础上,进行硫化物含量、分布的精准显示[3]。其检测结果不仅可以为汽油加工提供参考,亦可以为选择脱硫催化劑提供指导。针对选择性检测器的应用,其中最佳检测器为AED与SCD,具体涉及到:(1)FPD。该检测器能够承受淬火,其S/C选择性与硫灵敏度分别为105、20.0pg/s。其中FPD型检测器又分为单火焰型检测器(SFPD)脉冲式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双火焰型检测器(DFPD)。上述检测器SFPD的应用最为常见。(2)AED。该类型检测器的S/C选择性与硫测定灵敏度分别为105、2.0pg/S,不具备淬火作用。(3)SCD。该类型检测器S/C选择性、硫测定灵敏度分别为105、0.5pg/s,不具备淬火作用。

此外,气相色谱-选择性检测器联用法的应用还涉及到对GC-FPD、GC-AED、GC-SC的选择。在实际检测期间,GC-FPD应用主要是对样品组分采用气相色谱柱进行有效分离,以FPD为载体实现富氢火焰与含硫化合物组分的相互作用,通过分解、激发最终形成二氧化硫,通过对320-480nm波长利用光电倍增管进行信号值检测,最终实现对含硫量的精准检测。GC-AED检测法同样是对样品组分利用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处理,然后对组分利用等离子体进行原子化处理,而发射出的硫原子光谱则成为硫原子的跃迁载体,最后依据光谱强度实现对硫含量的检测。

(二)紫外荧光法

该检测方法原理体现为:硫元素经汽柴油燃烧而形成二氧化硫,经除水后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在紫外光能量的影响下最终生成激发态二氧化硫,通过与稳定态接触后达到荧光发射的目的,最后依据光电倍增管信号值进行硫含量的精准检测。作为以往硫含量检测的最佳手段,国Ⅲ~Ⅴ标准中均以紫外荧光法作为标准检测法[4]。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紫外荧光法应用在操作便捷性、检测效率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能够在3~5min内即可实现对硫含量的精准检测。同时,该检测手段还具备精度高、下限低等特点。但是该方法应用存在辐射性,为避免检测人员受到紫外线、辐射光的影响,需在检测期间按照标准规定进行防护用具的全面佩戴。

(三)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该方法应用原理体现为:样品经X射线照射,以0.5373nm波长为基准进行硫元素Ka谱线强度的检测,在标准样品强度曲线比对前进行背景强度的去除处理,以校准方程的应用为前提,实现对样品硫含量的精准检测[5]。该方法应用在高效性、灵敏性等方面存在显著优化,且测量流程实现对预处理的简化,且检测期间无需借助高温设备即可实现在短时间内获取精准结果。尽管检测下限要高于紫外线荧光法,但是仍可达到3mg/kg的标准。

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汽柴油品质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大,汽柴油硫含量的检测愈发受到领域内的重视。尽管当前多种检测方法的应用能够做到对硫含量的精准、高效检测,但是随着我国对汽柴油硫含量规范的愈发严格,传统检测方法的应用会逐渐无法满足实际品质管控要求。所以需在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重视对硫含量检测方法的持续开发与创新,进而为汽柴油品质控制的强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热孜万古丽·艾拜都拉.汽柴油中硫含量的检测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0,No.57(04):39-40.

[2]赵志武,刘祥楼,王策.基于紫外荧光分析的汽柴油硫含量检测方法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00(006):30-31.

[3]张艾蕊,王海,王梅玲,等.车用汽柴油中硫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6,38(008):741-745.

[4]王晶晶.关于车用汽油柴油中硫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石化技术,2019,026(006):51,62.

[5]王艺、张怡、孙儒瑞.紫外荧光法测定车用汽柴油中硫含量[J].辽宁化工,2020,v.49;No.467(09):144-146.

猜你喜欢
硫含量汽柴油有害物质
紫外荧光法检测石油产品中硫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产品中微量硫的微库伦分析法实验条件的选择
轻型汽油车N2O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危险废物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面向企业的产品环保信息化建设
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标准和检测技术分析及发展方向展望
浅析红木家具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