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和思考

2021-10-21 12:09任莎莎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全职公益基层

任莎莎

随着群团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化,女性社会组织成为妇联群团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服务基层社区妇女儿童家庭的重要帮手,以项目化方式委托女性社会组织开展阵地建设、家庭建设、妇女服务、儿童服务,极大地扩展了基层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广度、深度、温度。因此,本文以建邺区女性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探究女性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出建议对策,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一、建邺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一)平台助力,规范引领

2012年,建邺区妇联成立了“女性社会组织沙龙”,按照“积极引导、加快培育、优化服务、促进规范、发挥作用”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为基础,打造了“建邺半边天”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立了《建邺区半边天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日常管理制度》、《建邺区妇女儿童工作“微创投”项目服务规范》等制度,为40余家女性社会组织提供链接、交流、提升三类综合服务。

(二)人才培育,扎根建邺

建邺区妇联大力支持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在人才培育上下足功夫,积极完善人才推荐机制,在全职妈妈社群服务、家庭教育服务、传统文化服务、女性创就业服务等领域中,培养和推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示范性、专业性的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到区街社三级兼职妇联干部、区政协委员、区作风监督员等队伍中,让女性社会组织人才能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更广泛的引领作用。

(三)厚积薄发,成果显现

2013年以来,建邺区妇联累计购买了100多个公益项目,同时借助建邺半边天平台开展了全周期的服务监测、评估和督导服务,服务居民超过45000人次,吸引了区内外优秀女性社会组织中的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等专业人员,针对巾帼志愿者、重病家庭、全职妈妈、军嫂、女性“老漂族”、外籍人士等服务对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二、女性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项目资金稳定性弱,服务效果显现难

整体而言,建邺区各家女性社会组织在区域内开展公益服务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建邺区妇联每年的妇女儿童工作“微创投”资金、区民政局的快乐公益项目资金、街道社区的为民服务资金、零散的社会捐赠等,但受限于服务周期、服务资金量、政府购买方式等多种因素,使得很多女性社会组织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是服务目标难以长期化;二是服务内容深度尚且不够;三是服务效果难以短時期显现。

(二)缺乏人才保障政策,人员全职化困难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女性社会组织人才发展存在的困境是:一是女性社会组织凭着公益情怀扎根基层做服务,但是缺乏企业化思维来管理机构和运作公益项目;二是由于公益项目允许列支的人员性工资(包含工资和五险一金)比例较低,难以支撑女性社会组织用具备一定竞争力的薪酬,招募和留用合适的人才。

(三)角色定位不够清晰,作用发挥不充分

从社区负责人的角度而言,女性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不够充分的情况主要分为:一是单打独斗,缺乏与社区实际工作需求的高度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与社区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二是女性社会组织与社区在资源优势、能力优势、专业优势等方面没能充分形成有效互补,社区的需求与社会组织的服务供给没能进行充分有效地衔接;三是对社区服务理解认识上有一定差异,部分社区负责人觉得社区治理一定是聚焦社区层面所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做服务,而不仅仅是常规服务的重复。

三、推动女性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的建议

结合女性社会组织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实际工作中可以操作的层面,建议采取三项行动:

(一)重信用,建立区街社三级评价排行榜

借助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采集区、街道、社区对女性社会组织的综合性评价打分,构建“区街社三级评价排行榜”,每年更新,该排行榜一是可以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二是可以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信息披露机制,三是为政府各个部门采购公益服务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建议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公益服务购买方式:一是购买岗位,对驻点工作人员待遇进行托底保障,适用于较为复杂、且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性、持续性的项目;二是购买服务,根据服务量确定项目资金,如对全区贫困单亲妈妈的服务,可以根据单亲妈妈的数量和个案服务次数来确定资金;三是购买岗位+服务,适用于较为复杂和综合性的服务项目。

(二)重应用,分类建立三类公益人才队伍

围绕女性社会组织机构发展、公益服务中的全职人才需求,借力妇联组织的协同、联动优势,以及辖区内龙头企业、女企业家、妇联执委等外部资源,共同助力女性社会组织全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化解人员全职化困境:一是打造一批“公益机构运营官”队伍,培养一批善于运用企业思维管理公益机构的公益人才队伍;二是打造一批“公益社推官”队伍,借助知名媒体资源,在全区选拔和培养一批熟悉各类宣传媒介的公益人才队伍,助力女性社会组织信息质量提升、影响力扩大;三是打造一批“公益产品研发官”队伍,针对女性社会组织发展、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选拔培养一批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专门从事公益服务的包装、公益产品的提炼。

(三)重实用,依社区需求培育三类社会组织

在基层社区治理中,根据街道社区的服务基础、社区治理问题的难易等,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分三类社会组织进行培育和支持,精准女性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一是“草根互助类”,即培养当地社区的居民参与各类较为简单和重复性的社区公共服务;二是“社区服务补充类”,即社区居委会在妇联、民政、少数民族等各个条口的具体服务中,需要具备相应特长的女性社会组织来进行补充性的服务;三是“社区服务参谋类”,即在社区各类服务工作基础扎实、有序开展的基础上,需要女性社会组织充当参谋者的角色,对社区治理服务品牌进行包装、社区整体服务框架梳理提升、重点难点问题突破和治理等。

结语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中,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减负、疫情防控等关键词,应该主动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做好谋划、顺势而为,形成具有创新性、有效性、可复制推广的实务经验,助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猜你喜欢
全职公益基层
基层巡览
韩国全职奶爸数量创新高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公益
公益
公益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公益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