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观察

2021-10-23 08:02赵宝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沙坦窦性心阵发性

赵宝顺

(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普内科 开封 475000)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心房颤动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是高血压患者常见并发症[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疾病发展,坎地沙坦酯为临床常用药物,能抑制血管收缩,达到降压目的,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他汀类药物为临床近年发现的具有辅助降压效果的药物,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高血压并发症,但临床对其与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87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观察组女21例,男23例;年龄51~69岁,平均(61.07±3.49)岁;病程3~8年,平均(5.71±0.79)年。对照组女17例,男26例;年龄51~69岁,平均(60.14±4.23)岁;病程3~8年,平均(5.36±1.0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24 h心电图显示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入组前未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窦性心律;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1个月内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恶性心律失常;合并其他心脏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服用胺碘酮0.2 g/d等对症治疗。

1.3.2 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酯片(国药准字H20080183)治疗,口服,8 mg/次,1次/d。持续治疗6个月。

1.3.3 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163270)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坎地沙坦酯用法剂量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口服,20 mg/次,1/d次。持续治疗6个月。

1.4 检测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分离,10 min,取血清低温保存待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

1.5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静息心室率60~80次/min,舒张压降低≥1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收缩压降低>20 mm Hg;有效,治疗后静息心室率81~100次/min,舒张压降低<10 mm Hg,或收缩压降低10~20 mm 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血浆NT-proBNP。采用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LAD。(3)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维持窦性心律比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18、TNF-α水平。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总有效、窦性心律比率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LAD、血浆NT-proBNP、hs-CRP、IL-18、TNF-α等)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均脱落1例。观察组无效3例,有效17例,显效23例;对照组无效10例,有效18例,显效1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χ2=4.647,P=0.031)。

2.2 两组治疗前后LAD、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LAD、血浆NT-proBN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LAD小于对照组,血浆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AD、血浆NT-proBNP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AD、血浆NT-proBNP比较(±s)

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脱落1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血浆NT-proBNP(pg/dl)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LAD(cm)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42 43 t P 4.38±0.21 4.52±0.49 1.725 0.088 3.59±0.34*3.04±0.27*8.269 0.001 318.94±75.26 320.18±73.29 0.078 0.938 254.39±45.16*166.31±42.05*9.309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18、TNF-α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hs-CRP、IL-18、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18、TNF-α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18、TNF-α水平比较(±s)

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均脱落1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IL-18(g/L)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TNF-α(μg/L)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42 43 t P 3.69±1.52 3.76±1.48 0.218 0.828 3.07±0.49*1.54±0.23*18.497<0.001 18.09±3.56 18.23±3.47 0.186 0.853 14.16±3.14*12.74±2.95*2.149 0.035 5.82±0.79 6.04±1.03 1.108 0.271 4.70±0.26*3.96±0.58*7.559<0.001

2.4 两组维持窦性心律比率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窦性心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窦性心律比率(79.07%)高于对照组(57.14%)(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维持窦性心律比率比较[例(%)]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为心房颤动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是多重折返小波导致间歇性快速、不规则的心房节律。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增加,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降压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坎地沙坦酯为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可产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并与平滑肌ATI受体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发挥降压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LAD、血浆NT-proBNP低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心功能。阿托伐他汀钙为他汀类药物,可减少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度,抑制心肌肥厚、纤维化,从而减少心肌重构、电重构;还能限制超氧化合物合成,促进一氧化氮表达,从而改善心血管内皮细胞功能[3~4]。阿托伐他汀钙与坎地沙坦酯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小LAD,降低血浆NT-proBNP。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窦性心律比率(79.07%)较对照组(57.14%)高(P<0.05),表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能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hs-CRP为临床检测炎症反应的关键指标,其水平高低与心血管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IL-18水平升高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心房颤动;TNF-α通过细胞毒性作用,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造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5~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8、TNF-α低于对照组,表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在坎地沙坦酯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能通过干扰G蛋白代谢,抑制炎症介质表达,从而降低血清hs-CRP、IL-18、TNF-α水平。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能有效维持患者窦性心律比率,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沙坦窦性心阵发性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认识新型沙坦类降压药
坎地沙坦靶向TRAIL-DR5介导的AMPK信号通路减少宫颈癌细胞自噬保护的研究
如何看懂体检报告中的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哪些降压药不能搭配着吃
沙坦“致癌”,必须要换药?
肺癌症状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