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探析

2021-10-23 11:36李秀玲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并发症

李秀玲

摘  要:目的  探析鼻中隔偏曲治疗中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0年4月曹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鼻部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4 d,两组鼻部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嗅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塞、流鼻涕、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治疗中,采用鼻内镜三线减张矫正术,能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的鼻部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部功能;并发症;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022-02

伴随鼻中隔软骨、周围硬骨生长,其骨质会出现不同程度相互抵触,骨质接触部分形成骨嵴或隆起,即为鼻中隔偏曲。该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鼻部正常功能,还会破坏其外在美观性,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及时治疗是确保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的关键[1]。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速,鼻内镜手术被认为是鼻中隔偏曲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较,近年新提出的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该术式以患者鼻部的生物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三条线对鼻中隔偏曲的应力集中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完成手术。为进一步探析三线减张手术的临床优势,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8月~2020年4月曹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其中C型偏曲19例,S型偏曲19例,年龄20~54岁,平均(30.26±2.35)歲;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其中C型偏曲18例,S型偏曲20例,年龄21~53岁,平均(30.30±2.30)岁。患者资料齐全,两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标准;精神状态正常,积极配合治疗;无先天性失聪、失明等。

排除标准:拒绝参与研究者;合并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操作步骤:患者仰卧并调整至舒适体位,采用局部麻醉。于鼻前庭皮肤、黏膜的交界位置做手术切口,将骨黏膜、软骨黏膜进行分离,切除多余软骨,将筛骨垂直板咬除,复位鼻中隔黏膜,填塞鼻腔,止血、消毒,术毕。

观察组:鼻内镜辅助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操作如下:患者仰卧并调整至舒适姿势。将患者头部垫高15 °左右,对鼻腔黏膜进行收缩操作后,进行局部麻醉。鼻内镜内视操作视野下,于鼻中隔皮肤、黏膜的交界位置做L型手术切口,长度2 mm。将鼻中隔左侧的黏骨膜、黏软骨膜进行分离,准备咬骨钳,将软骨条咬除3 mm。经过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到达右侧中隔,将咬除掉偏曲的骨质上骨膜进行分离,同时将犁骨、软骨上下颌骨鼻嵴进行分离,切除鼻中隔软骨3~5 mm,水平方向切割,将偏曲的鼻嵴凿除,恢复正常软骨的竖直状态。若软骨无法恢复竖直,需在表面相应位置作楔形切口,手动帮助复位,缝合并填塞鼻腔,术毕。

1.4  观察指标

(1)术后14 d评估患者鼻部功能:自拟鼻部功能测试评分表,包括鼻塞、流鼻涕、嗅觉、疼痛感四项内容,每项总分10分。其中嗅觉评分越高,鼻塞、疼痛及流鼻涕评分越低,提示手术效果越好。(2)统计患者并发症(血肿出血、鼻中隔扇动、外鼻畸形、鼻中隔穿孔)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鼻部功能评分对比

术后14 d,两组鼻部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嗅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塞、流鼻涕、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半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鼻内部软骨组织的异常生长,会导致多种鼻部畸形,其中就包括鼻中隔偏曲。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原因较多,常见原因有:额骨、上颌骨等软骨组织发育过快,导致鼻中隔软骨生长空间受限;鼻中隔软骨、两侧腭突同时过度生长,导致软骨组织受压弯曲;骨化时间不同步,鼻中隔支架上部、下部组织骨化时间不一致,或骨化后软组织仍未停止生长,导致中隔偏曲[2]。分析鼻部的生物力学性能不难发现,鼻中隔软组织上方、下方、前方组织的异常生长,均会导致偏曲的发生,因此治疗重点是改变上述三个方向的受力区域,切除多余组织,促使偏曲中隔复位。

本次研究认为,鼻内镜三线减张矫正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手段。三线减张矫正利用的就是鼻中隔周围的三条力线,在三条张力线区域对鼻中隔组织形成压迫的软骨、骨性结构进行切除,就能缓解鼻中隔组织所受压力,恢复中隔组织的竖直状态。在鼻内部结构中,第一条力线是由鼻小柱大翼软骨、方形软骨尾部形成,第二条力线是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连接而成的,第三条力线是犁骨、上下颌骨、软骨下骨等多处组织连接形成。在鼻内镜透视下,三条力线的解剖结构清晰展现,术者只需分析异常力线及组织,进而切除张力组织,就完成了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3]。本次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术式,两组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鼻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鼻内镜辅助的三线减张矫正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基于三线减张矫正术的良好临床效果,笔者对其优势进行总结:在内镜辅助下,术者全程可清晰探查到鼻内部的相应结构,手术定位精准且切口小,术中差错少,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在内镜下可轻松鉴别软骨组织的力线压迫情况,进而将多余组织切除,操作精准,能有效降低术中患者所承受的风险;此术式对患者年龄无限制,各年龄段鼻中隔偏曲患者都可接受此术式治疗,不会对鼻部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4-5]。但需注意的是,为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需在做手术切口前向患者双侧鼻中隔黏膜中注入止血药水,手术分离黏膜、切口等操作切忌粗暴,术后要密切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使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能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的鼻部功能,减少并发症,建议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世嵘,陈凯,张志雄,等.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和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25-26.

[2]汪文利.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3):1967-1968.

[3]黄成勇,刘琳.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7):60-62.

[4]赵永坤,朱双芬,翟珂玞,等.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30(10):242.

[5]刘懿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0):1298-1302.

猜你喜欢
并发症
带膜支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改良Devine 术与传统Shiraki 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探讨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