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研究

2021-10-23 03:22汝忠艳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护理

汝忠艳

摘  要: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恢复正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后,应该及时展开高压氧治疗,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039-02

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燃煤和燃气均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人体在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会引起组织缺氧,诱发急性中毒症状,对于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均会形成损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后,应该紧急进行救治,帮助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同时纠正缺氧,避免患者的心脏、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受到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高压氧治疗是纠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缺氧症状的有效方法,让患者在高压氧舱内接受治疗,通过呼吸纯氧,达到增加血氧和组织氧含量的作用,同时有助于促进脑血管收缩,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进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保护,有效缓解中毒症状。在高压氧治疗期间,还应该给予患者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减少治疗期间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范围20~76岁,平均年龄(47.41±5.09)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范围21~78岁,平均年龄(46.92±5.31)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意外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而引发中毒症状,患者的症状表现与《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相符[2]。

排除标准:引发相似症状的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合并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

1.3  方法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过院前急救后,及时入院治疗,保持呼吸道的清洁、通畅,实施高压氧治疗。将患者转移至高压氧舱内,用纯氧加压,将压力维持在0.25 Mpa左右,持续治疗60 min(1次/d),持续治疗4周(2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状态,关注其症状改善情况。加强对患者口腔、鼻腔的护理,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注意调整患者的体位姿势,维持呼吸通畅。与此同时,围绕着高压氧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由护理人员进行简单的说明和指导。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在展开高压氧治疗前,护理人员能够做好中毒症状的评估工作。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询问患者的感受。介绍高压氧治疗的原理、操作方法及预期疗效,并积极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提高患者对于高压氧治疗的认知。该过程中,患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病情及高压氧治疗方法,可以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高压氧舱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能够认真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适时做张口、吞咽等动作。(2)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医护人员要面带微笑,展现出亲切、温和的形象,与患者拉近距离。理解患者的心情,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眼神,向患者表达鼓励和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完成高压氧治疗后,持续进行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感受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尽量予以满足。(3)安全管理:警惕高压氧治疗治疗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精细化的护理干预,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患者在进入高压氧舱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准备好专用的衣物。

1.4  觀察指标

(1)并发症:统计两组发生脑水肿、肺水肿和消化道不适等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在治疗和护理后的呼吸恢复正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正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后,出现组织缺氧的情况,进而形成低氧血症,对患者的心脏、脑组织形成损伤,重症患者存在致残、致死的风险。为了减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应该在患者中毒后,及早地实施救治。实施高压氧治疗,患者机体血氧和组织氧含量显著提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缺氧症状,恢复脑组织血流,避免因长期、持续的缺氧而受到损伤,有助于患者脑代谢、脑功能的恢复[3]。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期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还应该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4]。开展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于高压氧治疗的认知,提高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与配合度,便于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5]。增进护患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疏导工作,其目的是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情绪因素对于治疗的干扰和影响。另外,加强安全管理,减少治疗期间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患者安全接受治疗,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44%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正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快速、良好、安全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杨,李翠红,杜晓芹,等.高压氧治疗介入时机对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5):523-527.

[2]黄卓玲,陈映柔,张叙填.整体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6):86-90.

[3]薛琴芬,王艳玲,杨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224-226.

[4]李文静,王翠英.对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后并发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7):239-240.

[5]陈梦凌,麦娴静,邓莉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高压氧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及对症状恢复时间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3):221-223.

[6]周立红,黄月凤.高压氧治疗结合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8,39(7):1379-1380.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