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精细护理配合效果

2021-10-23 04:20樊玲丽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效果

樊玲丽

摘  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精细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护理的159例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情况分为标准配合组(常规护理)81例和精细配合组(精细护理配合)78例。对比满意度、出血等事件发生情况、焦虑情绪评分。结果  护理后,精细配合组满意度明显高于标准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配合组出血等事件发生率、焦虑情绪评分低于标准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护理配合在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出血等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和提高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精细护理配合;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090-02

近年来,我国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传统的黏膜切除术肿瘤残留率和复发率较高。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与传统剥离术相比,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出血等事件发生率低、焦虑程度轻、医疗费用低等优点,且可达到与传统剥离术治疗相似的效果。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不断发展给各种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提升了各种类型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但同时需要做好护理[1]。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护理的159例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情况分为标准配合组(常规护理)81例和精细配合组(精细护理配合)78例。对比满意度、出血等事件发生率、焦虑情绪评分,分析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精细护理配合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护理的159例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根据护理情况分为标准配合组(常规护理)81例和精细配合组(精细护理配合)78例。标准配合组男性41例,女性40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5.25±7.06)岁。精细配合组男性38例,女性40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5.21±7.03)岁。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具备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指征;②智力正常,依从性好,能配合护理和随访;③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的患者;③中途退出或资料缺少患者。

1.3  护理方法

(1)标准配合组采取常规护理。①术前配合:常規根据剥离术的需求做好患者术前的生理准备,并准备好操作仪器和术中急救药物。②术中配合:术中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护理操作。术中密切观察医生的各项操作步骤,配合做好手术器械传递工作,并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术中操作。如果剥离术中出现出血或穿孔并发症,及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保持冷静,避免惊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③术后配合:术后加强患者病情监测,同时辅助患者解除枕仰卧位。术后24 h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止血、补液、保护胃粘膜等相关护理。密切注意腹痛、呕血、大便发黑、肠鸣音降低等不良情况。④饮食护理:术后48~72 h内,患者应严格禁食,以减少剥离术伤口摩擦;如剥离术伤口较大,应在术后72~96 h内严格禁食,然后进食米汤等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性食物。(2)精细配合组采取精细护理配合。①术前配合:有效连接剥离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使其处于正常待机状态;铺设无菌剥离术板,准备好剥离术所需的操作仪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指导患者左侧卧位,口服利多卡因。②术中配合:密切观察剥离术进展情况。按消毒技术规范对所需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准备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高渗盐水、氧气、心电监护仪,准备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同时固定口垫,插入内窥镜时指导患者采取吞咽动作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③术后配合:术后除了常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ES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腹痛、穿孔。出血通常发生在ESD治疗后2周内。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测,吸氧2~3 L/min,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并记录眼睑结膜颜色、呕血、黑便等情况。术后第2天可复查血常规。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按时遵医嘱给药止血;做好配血、输血准备,如有活动性出血征象,应及时输血,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腹痛主要由插管时的机械刺激和治疗过程中形成的溃疡引起,患者主诉中上腹疼痛、压痛,遵医嘱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粘膜保护剂治疗;对于ESD穿孔并发症,立即发现的小穿孔可以用非手术治疗,如内窥镜钳夹、胃肠减压和广谱抗生素治疗,而大的穿孔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

在出院之前发放自制满意度问卷,满分为0~100分。90~100分表示满意,75~89分表示比较满意,低于75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2  出血等事件发生率、焦虑情绪评分

术后72 h内观察出现的不良事件(出血、穿孔、腹痛)情况。采用SAS量表进行焦虑情绪评分,分值范围20~80分,得分越低表示焦虑程度越轻。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精细配合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标准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出血等事件发生率、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术后72 h内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标准配合组出现腹痛4例,出血3例,穿孔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9/81);精细配合组出现腹痛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8%(1/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2,P<0.05)。标准配合组焦虑情绪评分为(48.21±7.03)分,精细配合组焦虑情绪评分为(40.21±7.0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5,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诊疗技术相继问世。内镜黏膜剥离术作为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具有以下优点:(1)创伤小,术后脏器功能恢复快,疼痛轻微,住院時间短;(2)可在封闭条件下剥离治疗;(3)出血少。其被广泛应用于浅表病变的治疗,但围术期需要加强护理[2]。

正确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程序,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观察,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减少出血等事件发生率、减轻术后焦虑情绪,保证剥离术顺利进行,提高剥离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充分的心理护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是剥离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积极配合可明显提高治疗质量,术后精心护理可使患者早日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确保剥离术顺利进行,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4]。

因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处理较为复杂,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术中护理方法、手术操作程序、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仪器设备护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具体操作中灵活运用[5]。

本研究中,护理后,精细配合组满意度明显高于标准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配合组出血等事件发生率、焦虑情绪评分低于标准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细护理配合在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出血等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程度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曹蕾,陈红,李靖.综合护理干预对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4):839-842.

[2]余爱玲,任玲,颜晶,等.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精细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2):3089-3092.

[3]赵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4):479.

[4]王晓慧.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5):231-232.

[5]贾必菲,刘志权.快速康复理念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2):14-16.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