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诊断和CT影像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23 04:34任建新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有效性

任建新

摘  要:目的  探讨DR诊断和CT影像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均已确诊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100例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DR影像诊断方法,实验组选择CT影像诊断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的检出时间[(2.50±0.50)min]短于对照组[(8.65±0.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检出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实施CT影像诊断方法较DR的临床应用有效性更显著。

关键词:脊柱爆裂型骨折;DR;CT;影像诊断;临床应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127-02

脊柱骨折疾病是临床较常见疾病类型,而脊柱爆裂骨折具有一定特殊性,好发于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发病后可出现严重的脊柱畸形,并且不能直接移动,导致术前诊断难度提高[1]。脊柱爆裂型骨折为较严重的脊柱骨折疾病,并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疼痛、脊柱畸形等,若其临床症状持续加重,则可导致截瘫,甚至死亡,具有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2]。因此,临床需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工作,给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显著参考依据。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探索DR诊断和CT影像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均已确诊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100例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2~77岁,年龄均值(33.65±2.65)岁;受伤至接受临床诊断时间为20 min~4 h;均值(1.25±0.25)h;受伤原因:车祸伤18例,高空坠下伤9例,冲击跌倒伤13例,重物致伤9例,其他因素致伤1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3~78岁,年龄均值(33.50±2.70)岁;受伤至接受临床诊断时间为20 min~4 h,均值(1.20±0.30)h;受伤原因:车祸伤17例,高空坠下伤11例,冲击跌倒伤12例,重物致伤8例,其他因素致伤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工作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均符合临床伦理学审核批准及同意。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已确诊脊柱爆裂型骨折;②具备齐全的临床资料;③配合依从性高。

排除标准:①不配合或者不主动参与研究者;②临床资料不齐全者;③合并精神障碍疾病者;④合并严重重要脏器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选择DR影像诊断方法,具体操作:检查仪器均统一使用万东TX-DR1000型DR摄影仪器;嘱咐患者调整检查体位为仰卧位;操作者进行摄取腰椎正位片、腰椎侧位片,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性可增加双侧斜位平片;后期处理均运用柯达DryView6800干式激光打印机。

实验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选择CT影像诊断方法,具体操作:检查仪器均统一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Sensation16CT扫描仪器;扫描参数包括:电压调整为120 kV,电流调整为250 mAs,层厚调整为5 mm,层距调整为5 mm,重建层厚调整为1 mm,矩阵调整为340×340;在实施检查过程中,协助患者调整仰卧位,并沿着其椎管垂直面实施扫描操作,同时结合DR片内容、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等确定具体扫描范围,若伴有复杂骨折则可适当实施薄层扫描;在进行椎管狭窄检查过程中,应置于切面为椎板上方,并进行摄取骨窗、软组织窗;将所得数据统一传送到专门后处理工作占,并实施冠状位、矢状位重建。两组所得数据均由2名具备丰富临床影像学工作经验的临床医师负责阅片,若出现意见分歧时,经相互协商以取得一致。

1.4  評价指标

评比两组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包括检出时间和临床检出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检出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检出时间为(2.50±0.50)min,对照组患者的检出时间为(8.65±0.35)min;实验组患者的检出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1.252,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检出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脊柱爆裂型骨折是骨折疾病类型,而且其症状比较严重,是由于外伤高能量损伤而致骨折类型,并且以男性为好发人群。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多伴较明显脊柱疼痛症状、脊柱变形现象等,容易缺乏脊柱稳定性,并进一步加重病情[3]。如果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病情严重,则会出现截瘫情况,甚至死亡。由于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病情相对复杂,临床需给予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及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状况。因此,实施尽早检查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对于其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4]。

对于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而且,目前以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主。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指出,与DR影像诊断方法比较而言,实施CT影像诊断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实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且给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良好参考依据[5]。DR影像診断方法是临床常用X线诊断手段,该检查方法能够呈现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脊柱椎体情况,而且其检查费用较低。但是,DR影像诊断方法不能清楚显示具体情况,而且未能检出轻微骨折情况。因此,临床实施DR影像诊断方法过程中,需促使正确的体位摆放,以提高其检查诊断准确性[6]。但是,DR影像诊断方法未能发现轻微骨折、隐匿性骨折。CT影像诊断方法为临床常用的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方式之一,其具备优势包括检查图像清楚度高,能够清楚观察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脊柱骨折受损害状况,从而使DR影像诊断方法的缺点得到有效弥补[7]。作为临床上新型诊断技术一种的CT诊断技术,不但能够使椎体解剖具体情况、椎体骨折具体情况清晰地显示,还能够有助于观察具体的椎体移位滑脱情况、椎体移位碎骨片的位置、椎管狭窄情况以及椎间盘突入情况等,从而使临床开展疾病治疗工作得到更多依据[8]。分析本次结果,实验组检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CT影像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较DR更高,可缩短检查时间,以及提高临床检出率。

综上所述,CT影像诊断方法能够缩短检查时间,提高临床检出率,用于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新莲,马建春.脊柱爆裂型骨折中DR和CT影像诊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6):66-67.

[2]李小燕.210例椎体楔形改变病例资料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4):3889-3891.

[3]王伟明.数字X线摄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6):150-152,159.

[4]王小林,郭文兵,薛太平,等.DR和CT影像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13-15.

[5]张卫东,贾建文,魏宏庆.DR和CT影像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143.

[6]谢洪彬.DR和CT影像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161-162.

[7]常志辛.DR和CT影像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7):50-51.

[8]赵标.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不同影像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7):51-53.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