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高举平台法固定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21-10-25 10:04王艳赵雪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8期
关键词:粘贴输液导管

王艳 赵雪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151)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是否比常规固定法更适合脑梗死患者。方法:选取2019年4月~9月本科室使用留置针的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30~89岁,住院疗程10~14d,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营养状况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选用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按照静脉留置针输液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两组患者均使用输液接头,观察组在输液接头处采用3M透气胶布高举平台法固定,而对照组在输液接头处用输液贴采用常规法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松脱情况及输液接头处受压皮肤的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针的脱管情况及皮肤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比常规固定法更适合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

脑梗死患者大多基础病较多,病程漫长,需定期输液,巩固治疗,所以血管基础性较差,不便穿刺。而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又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护士的工作时间[1]。所以本科室脑梗死患者优先选择留置针输液。脑梗死患者大多伴有偏瘫,肢体活动不方便,需要定时翻身和肢体康复锻炼,因此临床中常因留置针固定不当而出现管道松脱[2],需要频繁更换粘贴或增加粘贴的数量或重新穿刺,给患者造成经济和生理上的双重损失。其次,脑梗死患者大多伴有感觉障碍,对疼痛不敏感,为避免输液时被针刺伤,本科室选取无针输液器,在留置针肝素帽处连接一个输液接头,以直接和输液器相连。长期留置针管,尤其对一些瘦弱、老年、皮肤脂肪层薄的患者,如果固定不当,会造成连接接头处受压皮肤的损伤。所以针对此问题,本科室采取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大大的减少了此类事情的发生[3],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9月本科室使用留置针的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30~89岁,住院疗程10~14d,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营养状况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

均选用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规格为24G×19mm;无菌敷料透明贴膜,输液接头,安尔碘,输液贴,3M透气胶布。

1.3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照静脉留置针输液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两组患者均使用输液接头,最后均用无菌敷料透明贴膜固定好之后,延长管迂回,肝素帽位置高于穿刺点[4],观察组在输液接头处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取3M透气胶布3cm,形成一个5cm×3cm的长方形,在长边处剪一个T型,然后使T型的横边对贴交锁固定住输液接头,而对照组在输液接头处用输液贴采用常规法固定。最后记录在本科室建立的留置针登记表上。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松脱情况及输液接头处受压皮肤的损伤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见表1。两组留置针固定效果分析见表2。经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留置针的脱管情况,皮肤损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种留置针固定方法效果比较

3.讨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大多存在血管条件不理想情况,譬如,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差、皮肤松弛入针困难等问题,这些因素是导致静脉穿刺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如果频繁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甚至容易诱发感染。传统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存在容易脱落、不够美观、容易感染、容易回血、固定面积小等弊端,整体临床应用效果偏差。而应用高举平台法固定静脉留置针,一方面能够免除频繁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出高举平台法的自身优势,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避免反复粘贴医用胶布而带来的静脉留置针位移风险,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尽可能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特别是要在皮肤消毒完毕且皮肤干燥后再进行固定;确保在皮肤外侧的导管应当按照血管逆方向固定成“U”型或者“C”型弯,以穿刺点为中心点垂放敷料,随后再从导管上部开始固定,确保敷料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留存,保证敷料牢固固定在患者皮肤。导管两侧胶带应当保持对称,并且让导管在胶带的支撑下悬空,避免与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

3.1 导管固定不牢是使管路松脱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规法固定使用输液贴比较窄,粘贴面积较少,加之患者分泌的油脂,汗液,使输液贴的粘性降低[5],再加上患者频繁活动锻炼,牵拉导管,增加导管的脱落,为了加固导管,需要频繁更换输液贴或增加输液贴数量,这样既增加耗材,又影响美观,还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而高举平台法采用的3M透气胶布粘性比输液贴好,与皮肤粘合面积较大,受汗液油脂的影响较小,更重要的是3M胶布间约有0.5cm的对贴,明显缓冲了皮肤表面的牵拉力,使导管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3.2 输液接头固定不当,过紧、过松都有可能对受压处皮肤造成损伤,压疮发生的常见因素是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常规固定,输液贴粘性较差,粘贴不牢,与皮肤间存在缝隙,使输液接头来回活动,增加了与皮肤的摩擦力;增加输液贴数量,使输液接头紧密贴合皮肤,加大了其与皮肤的压力;频繁更换输液贴,来回撕贴,增加了皮肤的敏感性。高举平台法固定牢固,使导管活动度减小,而且输液接头下面被对贴的3M胶布垫起,对受压处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了其与皮肤的压力和摩擦力,从而降低皮肤受损的发生率。

4.结论

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牢固,美观,减少脱管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反复穿刺,节省患者开支;其次,可以有效地保护皮肤,增加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依从性;除此可以减少护士工作量,节省科室开支。因此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避免了常规法固定留置针存在的弊端,更适合脑梗死患者使用。

猜你喜欢
粘贴输液导管
帖脸谱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猫头鹰》小粘贴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A ski trip to Japan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