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人民币的本质,特征及影响

2021-10-25 04:50邹松涛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字货币

邹松涛

摘 要: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式,是金融科技与经济生活深度融合的阶段性产物,本质上仍是主权信用货币。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技术上表现为货币当局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必将对商业银行及支付体系、货币政策、跨境支付等带来深远影响。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职能的角度,分析了数字货币的概念和分类,研究了数字人民币的本质与特性,探讨了数字人民币对国内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与经济生活的深度融合,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82年David Chaum首先提出用盲签字技术实现完全匿名的电子现金/E-Cash(Electronic Cash),1994年荷兰Digital Dash公司开发了在Internet上流通E-cash的网上支付系统。2008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创造出比特币(Bitcoin)提出了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2020年12月Facebook发起的加密货币Libra(天秤币)更名为Diem,为推出一个单一的、锚定美元的稳定货币做准备。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发行流通主权数字货币的国家。

一、数字货币的定义和分类

数字货币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继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之后的新型货币形态。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金融应用场景下的数字货币层出不穷,数字货币的内涵和外延尚未有统一的口径。

英格兰银行 ( 2016) 将数字货币定义为通过分布式分类账实施的普遍认可且有息的中央银行负债。国际清算银行 ( 2018) 将数字货币分为通用型数字货币和账户型数字货币,又根据发行方不同分为法定数字货币 ( CBDC) 和私人数字货币 ( PD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发布《数字货币的兴起》(THE RISE OF DIGITAL MONEY),根据支付方式的四个属性将数字货币被区分为五个种类。

从货币发展史看,货币起源于人类商品交换过程,交换过程的便捷性、实时性和匿名性,使得货币形态逐步从有价值的实物货币转向了依靠国家主权担保的无内在价值的信用货币。在货币形态演变过程中,科技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从货币本质与属性、金融科技发展、货币形态变革等多个维度来考察数字货币的定义与分类。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最后形式,是商品及其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货币起源出发,以生产关系的视角,以金属货币为对象阐明了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表现为某种物品时,就形成实物货币或商品货币。当一般等价物表现为某种贵金属时,就形成金属货币,因而,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当今世界已进入现代信用货币本位时代,西方主流金融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米什金( 2015)指出货币是在商品或者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的,信用货币的本质是以国家信用为保障的价值符号。尽管货币的形态在不停的演变,但是在任何经济社会,无论货币是贝壳、岩石或纸张,它都具有三项职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 米什金,2015)。货币最根本的属性是交换价值。这种交换价值要么来自货币本身,要么来自国家强制力。正是交换价值,使得货币具有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在现代信用货币本位下,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强弱的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来说,MO=流通中的通货(Currency);M1=流通中的通货(Currency)+活期存款(Deposit,也即存款货币)。通货与存款货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支付过程是否具有匿名性,通货支付具有匿名性,而存款货币没有。

根据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笔者将或数字货币定义为:利用信息加密技术形成的数字化的价值符号。根据货币层次理论,将数字货币分为电子支付货币(Electronic Payment)和数字通货(Digital Currency)。电子支付货币是通过账户之间的转账结算完成支付功能。只不过这一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来完成。数字通货通过加密技术生成不可伪造、不可双重支付的字符串来实现实时、匿名的支付过程。根据货币的发行是来自金融当局还是私人,将数字货币区分为私人数字货币(Private digital currency)和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例如,微信、支付宝、网上银行,移动支付,IC卡等都属于电子支付货币。比特币(Bitcoin)、天秤币(Libra)都属于私人数字货币,我国的数字人民币(e-CNY)属于央行数字货币。

二、数字人民币的本质与特征

2019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提出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2020 年 4 月起,DC/EP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民银行研发试验的法定数字货币简称数字人民币,缩写为“e-CNY”。

(一)数字人民币的定义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指出,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数字人民币发行权属于国家,由中國人民银行负责发行,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是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

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的本质仍是主权信用货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式。它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是不需要账户就能实现价值转移的支付即结算的数字支付工具,技术上表现为货币当局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是继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之后全新货币形态。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是金融当局以国家信用为支撑通过国家强制力发行的价值符号,构成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数字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属于M0 中的通货(Currency)范畴,具有支付的匿名性。

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等)和银行卡支付(网上银行,移动支付,IC卡等)是通过转账结算完成支付过程的支付工具。都属于M0 中的存款货币(Deposit),不具有支付的匿名性。形象的来讲,第三方支付和银行卡是金融基础设施,就像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钱包里的“钱”。电子支付场景下,数字人民币、第三方支付和银行卡同时存在,应用于不同的支付场景,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也有差异。

(二)数字人民币的特征及运营模式

数字人民币既具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具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征。具体如下: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不计付利息;央行不向运营机构收取费用,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兑出、兑回服务费;基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资金转移,支付即结算;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多层次安全防护;可加载智能合约,實现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双层运营模式。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下层是商业银行对公众。央行按照 100%准备金制将央行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公众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实现数字货币兑换。“具体来说,指定运营机构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为其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服务。同时,指定运营机构与相关商业机构一起,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管理。”

双层运营模式通过“一币、两库、三中心”的运营架构来实现。“一币”就是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等价兑换,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实行中心化管理。“两库”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库和商业银行业务库两个数据库。“三中心”指的是数字人民币登记中心、身份认证中心以及大数据分析中心。数字人民币以数字钱包为载体触达用户。

三、数字人民币对国内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追踪和监控所发行的数字货币,及时有效地测量货币流通、周转速度,统计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同时,数字人民币与智能合约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投放货币过程中可前置生效条件 ( 如时间、数量、投向、利率、发放条件等) ,实现流动性投放的精细化、结构化管理,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预期管理,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加精准有效。另外,由于数字人民币提供可追溯的完整账本,简化监管报表报送和统计工作流程,提升监管数据质量,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二)对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影响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将会在支付场景中产生维度丰富的大数据。在用户知情授权的条件下,这些大数据流能将极大地推动商业银行贷款产品创新。一是贷前通过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加工,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程度,更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进而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二是监控贷款使用流向,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降低贷款违约风险。三是运用交易数据流对个人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行为分析,判断客户的真实信用水平和还款意愿,提高审贷、批贷的效率和精准度。数字人民币替代M0的特性,使得数字人民币直接走向支付终端。“支付即结算”体系在效率上要显著优于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和结算”体系。克服私人机构因支付行业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带来的垄断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有助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

(三)对跨境支付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跨境支付体系主要依赖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存在环节多、效率低、不透明和价格高的局限性。如果构建基于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将有助于实现实时的、去中心化的、跨系统同步的、零支付手续费的“支付即结算”的直接模式,极大提升高效性、透明性和安全性。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的领先优势,打造以数字人民币为媒介和计价货币的多层次市场化跨境支付结算新平台,有助于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和国际金融稳定。此外,数字人民币的跨国界应用,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普及和推广,打破现有的跨国支付体系垄断,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结语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式,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无限法偿、低成本和匿名可控等特点。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整体支付效率,实现对资金流量存量的实时监控,提升经济治理水平,增强金融稳定性。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数字人民币有助于提高跨境支付、结算清算的便利性。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多地展开试点,应用场景覆盖交通出行、购物消费、公共缴费、社保医疗等领域。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数字人民币应用新模式,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层面的研发与改进,增强监管能力,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系统安全平稳运行,防范国内外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293590/2021071614200022055.pdf

[2]姚 前.理解央行数字货币:一个系统性框架[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7(11):1592-1600.

[3]姚 前.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19(1):16-27.

猜你喜欢
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市场的应用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市场的应用研究
关于数字货币支付体系的几点思考
从数字货币到无现金报销结算引发的思考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浅析数字货币及其诞生的必然性
数字货币与货币层次的关系探析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应用动态
数字货币的国际监管经验与启示
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框架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