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分析

2021-10-26 08:23胡文娇徐美华
医药前沿 2021年27期
关键词:经穴心痛胸痹

胡文娇,徐美华

(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 上海 200010)

胸痹心痛是临床多发病,该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患者,该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患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患者出现阴阳气血虚弱,在血瘀、痰浊、寒邪影响下,引发该病,该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有胸痛、心悸、胸闷和憋气等,严重影响到患者健康安全[1]。以往多给予胸痹心痛患者常规西医治疗,难以实现标本兼治这一治疗目的,远期疗效不理想,故而,引入中医治疗理念,促使患者病情好转,具有积极意义[2]。本次研究以胸痹心痛患者为对象,分析经穴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4 月—2021 年4 月本院200 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男50 例,女50 例,平均年龄(57.18±5.89)岁;观察组男52 例,女48 例,平均年龄(57.76±5.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以及《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神经官能症、颈椎病、甲亢;重度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选取阿司匹林(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3020201)100 mg,口服,1 次/d;选取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17)60 mg,口服,1 次/d;选取普伐他汀(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01)20 mg,口服,1 次/d。治疗15 d。观察组患者另加经穴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1)经穴推拿治疗:选取穴位为神门和内关,引导患者采取坐位,展开经穴推拿治疗,操作者需要确保力度柔和、舒缓,每个穴位推拿时间为2 ~3 min。(2)穴位贴敷治疗:选取胸痹贴(将丹参15 g、没药15 g、乳香15 g、羌活13 g、郁金10 g、川芎10 g、佛手9 g、肉桂6 g、花椒6 g、附子5 g、细辛3 g 混匀研磨成细末,加入3 g 蜂蜜将其调为膏状)贴敷于患者的2 个心俞穴、2 个内关穴和膻中穴,应用胶布粘贴固定,贴敷时间控制在6 h/次。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的胸痛、心悸、胸闷和憋气中医症状积分,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2)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采取SF-36 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3)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患者的胸痛、心悸等症状明显好转,心功能明显改善,胸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且患者的心电图缺血现象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患者的胸痛、心悸等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有所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呈现出降低趋势,且患者的心电图缺血现象好转为有效;胸痛、心悸等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或者是加重为无效,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胸痛、心悸、胸闷和憋气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分)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胸痛 心悸 胸闷 憋气观察组 100 2.35±0.35 2.20±0.36 2.00±0.35 2.04±0.29对照组 100 3.12±1.11 3.12±1.11 3.01±1.02 3.04±1.03 t 6.616 7.884 9.366 9.34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 100 82.35±4.15 83.35±3.65 82.35±3.66对照组 100 62.35±3.66 61.25±4.15 62.54±4.11 t 36.144 39.987 35.996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讨论

胸痹心痛是临床上的多发疾病,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胸部疼痛,病情程度严重患者会出现剧烈性的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甚至会出现濒死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且随着患者疾病进展,其有可能进一步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症状,临床风险性和危害性高。

中医外用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当下,皮肤吸收药物的机理已经被临床现代医学所证实。经穴推拿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能够发挥出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主要选取神门和内关等穴位,这2 种穴位是胸痹心痛患者临床症状的反映处,能够将患者脏腑的实际病理状况反映出来,且与患者的经络脐血、脏腑之间密切相关,该治疗方式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穴位产生刺激,可以发挥出调理气血、疏通经脉等功效,进而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胸痹贴方包含多味中草药,其中肉桂为君药,具有温经通脉、活血通经、散寒止痛等功效;附子为臣药,具有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等功效,同时配合以花椒、细辛和羌活,以起到明显的散寒作用;丹参具有止痛、祛瘀和活血等功效;乳香、没药具有活血、止痛和行气等功效;郁金具有行气化瘀之功效;佛手具有理气疏肝之功效[4]。膻中穴属于八脉交会穴,中医有云气会膻中,能够起到宽胸膈、利上焦、降气通络等作用;心俞穴能够起到通心络、疏心气、壮心阳、安心神、养心血等作用;内关穴能够起到理气止痛、宁心安神等作用,以经络传导为途径,引药到达患者的病所,经由患者皮肤吸收药物,从而促使药物发挥出临床疗效,该治疗方式具有经济、方便以及药物作用时间长等优势。另外对于胸痹心痛患者来说,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调适的重视程度,中医认为七情除却喜以外,均有可能致使患者出现心气郁结,进而引发心痛,患者出现气失条达、忧思恼怒等症状,阻碍到心肝之气畅通,致使患者血脉运行受阻,久而久之形成心痛,在心脉瘀阻影响下,引发胸痹,故而,应给予患者精神调摄,避免患者出现喜怒忧思无度或者是激动等现象,令患者保持平稳、轻松的心态,多关心患者,临床医护人员需和患者家属共同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令患者以健康饱满的状态参与进临床治疗工作中,提升患者的积极性。确保患者病房环境适宜,空气清新,将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整到适宜范围值内,预防患者出现情绪激动、便秘、劳累、寒冷等胸痹心痛诱发因素,叮嘱患者戒烟戒酒,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当患者处于缓解期时,可以令患者参与一些适当的运动锻炼,包括室外散步、走廊活动、室内走动以及床边活动等,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以不会致使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症状为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也可以为患者选取打太极拳、快步走等运动方式。给予胸痹心痛患者中医治疗,选取经穴推拿配合穴位贴敷这一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穴位产生刺激作用,能够加快特定部位对于药物的吸收速度,从而发挥出激发经气这一功效,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取适宜穴位,有利于促使气血运行,令气血深入患者肺腑,散布到患者全身,中医治疗效果显著[5]。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胸痛、心悸、胸闷和憋气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穴推拿配合穴位贴敷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胸痹心痛患者经穴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经穴心痛胸痹
秋日的花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心痛不如行动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心痛的感觉
辨证施护胸痹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