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信息分析

2021-10-26 08:23陈云峰张成人潘雅萍
医药前沿 2021年27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全科病房

陈云峰,张成人,潘雅萍

(上海市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435)

上海市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全科病房,部分社区还专门设立了安宁病房[1],其目的都是为了缓解当前二、三级医院“住院难”的问题。社区医院的全科病房承载着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临终关怀等多种功能[2],收住的患者也具有高龄化、病种多样化、疾病慢性化等特点[3];全科病房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上级医院高周转率、高专科性导致的一床难求问题;也让部分难以收住上级医院的肿瘤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有了容身之处;但现今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而上海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居民对社区医养结合病房的需求更为迫切[4]。故发现各社区卫生中心全科病房所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其改进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目前全科病房共开设一个病区,本研究采集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3 年内我院所有收住全科病房患者的资料和住院医疗信息,通过描述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以期发现潜在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全科病房住院患者中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患者共计261 例,其中男107 例,平均年龄(76.20±11.49)岁;女154 例,平均年龄(85.92±9.36)岁。(1)纳入标准:①患者本人或家属能真实完整提供既往疾病史;②入院后能配合进行各项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2)排除标准:①住院数据缺失或真实性存在疑问者;②办理入院当日因各种原因即办理出院,未进行入院相关辅检以完善诊断者。

1.2 信息采集方法

通过高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THIS 5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收集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办理入住登记的患者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院原因等。

1.3 观察指标

(1)电子病历诊断系统均为《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采集的诊断数据以出院小结的最终诊断为准;为便于统计分析,在整理诊断数据时合并部分诊断名称;如“高血压Ⅰ级”“高血压病”等统称为“高血压”;“股骨颈骨折”“髋骨骨折”等统称为“骨折”;“支气管肺癌”“胃癌”等统称为“恶性肿瘤”。(2)日均住院费用=出院结账总费用/住院天数,不包含患者住院期间护工费用。(3)出院原因根据出院小结信息进行分类,分为正常出院、死亡出院、转诊出院、其他出院。(4)床位周转率=全年总出院人数/床位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全科病房患者年龄及人数情况

全科病房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住院患者共261 人,年龄29 ~98 岁,性别及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全科病房患者年龄及人数情况(n=261)

2.2 不同第一诊断住院患者情况

全科病房不同第一诊断住院患者水平比较,诊断排名前10 的疾病为脑梗死、冠心病、脑供血不足、骨折、脑出血后、肺部感染、高血压、肿瘤、糖尿病、消化道出血;诊断排名前5 位的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第一诊断住院患者情况

2.3 合并疾病数量患者情况组间多重比较

同时合并多种疾病诊断的住院患者情况水平比较(纳入标准为内外科慢性疾病诊断,如上感、低钾血症等急性病诊断不计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合并疾病数量患者情况组间多重比较

3.讨论

自1978 年中国的首轮医疗改革以来,已经40 多年过去了,在不同阶段的医改过程中,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的定位与责任范围也在不断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目前集医疗、预防、康复、防保、计生、慢病随访于一体的格局[5],更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社区医院设立的全科病房与其他科室比较,承担的责任与发挥的作用相对逊色不少,这里面有决策层的因素:全科病房的设立投入大,成本高,但收益小,导致许多社区不愿意开设,或者仅设立数张床应付检查所用[6];有患者层的因素:由于担心社区的医疗质量差距,导致部分患者住院意愿不强烈,而另部分又不愿意出院,导致床位始终被占用;有医疗层的因素:全科病房的医护人员配给普遍不足,经常出现1 名医生负责整个病区的情况,导致工作负荷大,无法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7]。

根据世卫组织的判定标准,65 岁以上的为老年人,而上海市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面临的老年疾病、照护养老问题更是突出,我院2018 年—2020 年的住院患者中,老年人也占据了绝大部分,占总人数的86.21%。其住院原因也多种多样,除了医疗需求方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护理照顾方面的需求入院;究其原因考虑上海也是当初独生子女政策贯彻实施最好的城市,当下1 对夫妻照顾双方4 位老人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敬老院又普遍存在医疗上的短板,导致目前各社区全科病房的床位还是一床难求。因此,在将来的医改中,如何将敬老院的医疗短板补足,将社区医疗机构全科病房还给真正有医疗需求的患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8]。

而在住院诊断排名前10 位的目录中,内科系统慢性疾病占据了其中八成,排名前3 位的分别为脑梗死、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而且多病共存现象普遍存在,3 种及以上疾病患者占据了总人数的53.64%;但是所患疾病的多寡在住院日均费用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方面是由于社区药品和辅助检查的匮乏,导致不同种类的疾病、不同轻重的病情,所得到的都是类似的药物、类似的检查;而基础层面的医疗服务提供下,却并没有看到合理的转诊率,无论住院期间出现疾病是需要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还是治疗,患者本人及家属都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是向上转诊时并没有绿色通道,患者仍担心到人满为患的三级医院漫长的等待就诊、等待检查、等待床位的繁琐性[9],而高龄化更降低了疾病寻求进一步诊疗的欲望;二是向下转诊时同样需要漫长的等待床位时期,全科病房的低周转率导致转出患者回归时无床可住,在又没有居家条件的情况下更是一筹莫展;导致了目前双向转诊的双向不畅通现象。因此,我市社区全科病房可以考虑全面与定点二、三级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开设向上转诊的便捷通道,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专科诊治技术[10];同时保留部分固定床位,收住向下转诊的稳定患者,消除患者转诊出院的后顾之忧;让患者真正的获益。

在整理采集数据时不难发现,住院患者的人次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同一患者的反复住院,占总住院患者的70%以上,我院全科病房目前规定的通常住院时间为6 个月,而根据本文数据显示除了少数转诊、死亡和自动出院患者,大都到了住院时间极限才办理出院,而且很多是在数个社区的全科病房、护理院之间循环住院周转,部分甚至为象征性上午办理出院手续,下午再次办理入院,导致目前我院的住院证登记刚通知到2 年前登记的患者,床位使用率仅为2.42,相当于1 张病床1 年内只能收住2 名患者;这方面除医疗因素外,也包含着经济性因素,相对于全自费的社会办养老院而言,能纳入医保的社区全科病房的优势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当前社区医院的全科病房存在定位含糊不清,医疗优势没有得到体现的问题,如何明确入院指征,区分确实需要住院治疗及可以居家医疗护理的患者,同时完善家床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快住院周转,协调畅通双向转诊的通道,都是将来全科病房改革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全科病房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社区卫生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