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她们的人生意义

2021-10-26 09:22李傲琪
今古文创 2021年40期
关键词:参政西汉皇后

【摘要】 西汉作为接秦而起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涌现了诸多杰出的女性。皇后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在整个西汉王朝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戚与宦官交织纵横的男权歧视下,她们历尽血雨腥风,与人斗、与天斗、与命运斗,却始终敌不过一句母凭子贵,又有几个能够善始善终呢。但是她们并没有卑躬屈膝,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在朝政中占据一席之地,渐渐走近政治的中心。纵观能够在满朝文武中冲破传统的牢笼脱颖而出的成功女性,她们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她们对于朝政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 西汉;皇后;参政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49-03

作为在秦后建立起来的西汉政权,人们并没有完全被束缚在封建纲常礼教中。这时在统治阶级中出现一些能够逐渐走进政治中心的女性,例如西汉时期的吕后、窦后等。她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逐渐掌握一定的统治阶级思想,开始具有了敢于冲破牢笼的勇气,成了挣脱男权束缚的先行者。但是这些深处统治阶级的女性也只不过是在外戚、母家的辅助之下掌握相对程度的话语权,而这一时期下层社会的多数平民女性还不过是处于失语状态。

史学界多两汉之际女性相关问题做出诸多讨论,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诸多的论证多从女性政治、经济方面入手,论证这一时期女性社会地位低下,遗憾学界对于皇后这一特殊群体参政之史实关注较少,偶有一些论述的出现多集中于某个皇后,一些观点的出现缺少史料的支撑。但随着不断加深对传世文献的解读,西汉时期多位皇后都有自己独立的人生品格,能够冲破传统思想的桎梏,走向西汉政治权利的中心层,并且为汉朝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拟从西汉多位皇后入手,来探寻汉代女性的真实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重塑两汉皇后的新价值。

一、皇后之出身考

西汉时期成年的皇帝共计11位,立皇后16位。西汉时期的16位皇后出身较为复杂。“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①吕雉之父吕公为了躲避仇家举家迁至沛县后结识刘邦,可见吕后不过是出身于平民百姓之家。“窦太后父少遭秦乱,隐身渔钓,坠泉而死” ②“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 ③若与吕后相比,孝文皇后窦氏出身则更为贫寒。“其后帝为微行出游,常与富平侯张放俱称富平侯家人,过河阳主作乐,见舞者赵飞燕而幸之” ④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⑤ 赵皇后本是被收养之女,一骑绝尘凭借自己能歌善舞之身“飞上枝头做凤凰”。整个汉王朝的统治思想是由黄老之学逐渐发展到独尊儒术,在西汉前期并没有构建起完备的儒家思想体系,“应劭曰:礼,妇人不豫政事,时帝已自躬省万机。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因欲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杀之。” ⑥

黄老之学在窦后的提倡下占据一定的统治地位。封建纲常名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没有达到巅峰状态,所以皇帝在选择妃子时,大多能以自己的个人意愿为主。经过对东汉时期历史的考察不难发现,东汉时期的皇后大多是出身豪门贵族,正是因为东汉时期是外戚干政较为严重的时代,皇帝需要外戚的支持,而外戚也需要皇帝所给予的权利来使自身能够一直处于社会顶层而不被取代,如此一来皇后便成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中间人,对政局之稳定发挥重要作用。正因如此东汉社会呈现出与西汉时期截然不同的选妃制度,才使得西汉时期皇后的出身各异。

二、“持天下八年”——参政意识之“因”

纵览中国古代整个社会,“男尊女卑”现象成为主流,两汉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低下,直至宋明理学的出现,使女性社会地位跌入谷底。西汉时期的皇后出身各异,却涌现出了吕后、窦后这样对西汉朝政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女性。她们虽不单凭借一己之力,但却能走到呼风唤雨之地,参与国政建设。她们步步为营、审时度势,终向政治权利的中心圈层走去。

究其参政意识形成之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作为刚刚接手秦王朝的西汉政权,秦王朝的余温还会深深影响西汉。先秦时期的宣太后就是杰出女性参与政治的典型例子,相传“太后”这一称谓就始于宣太后,“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委成冢宰,简求忠贤,未有专任妇人,断割重器。唯秦芈太后始摄政事,故穰侯权重于昭王,家富于嬴国”⑦ 可见太后摄政,始于此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宣太后摄政为西汉王朝女性参政提供了一个蓝本,在前人影响之下,西汉时期的皇后参政对整个王朝政局的作用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西汉建立之初,没有完全构建起儒家思想体系,社会思想统治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这一时期女教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女性能够在诸多方面展现自己的能力。“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⑧ 在黄老思想的体系下,封建纲常名教没有束缚住女性前进的脚步,使得女性有机会参与政治。然而随着时间逐渐推移至董仲舒罢出百家独尊儒术后,大肆宣扬女德、女教后,女性地位走低,皇后摄政便杳无音讯。其三,西汉诸多皇后其自身具备一定的治国能力。“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⑨ 吕后独立的性格,为人果敢使其自身有能力能够“持天下八年”,文帝窦后更是将《老子》研究透彻,为西汉王朝提供了一個强有力的治国方略。这诸多的因素使得西汉时期的几位皇后能够逐渐走向政治中心,不仅有参政、议政者,更有把持朝政者,对西汉时期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女性参政提供了范本。

三、“投之地以授舜”——参政现象之“表”

西汉参与政治较为著名的皇后及皇太后有吕后、窦后、王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吕太后作本纪,将女性统治者放在高位,足以见得吕后对西汉王朝的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吕后“为人刚毅”,“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⑩高祖几次欲立爱子如意为太子,“赖公卿大臣争之,及叔孙通谏,用留侯之策,得无易。”⑪在吕后的精心策划之下,才有了惠帝即位。吕后的参政使汉初的皇位继承发生了改变,如若没有吕后参与其中,汉朝的发展则不得而知。

西汉后期女性参政的代表则是历经元、成、哀、平四代的王太后。西汉后期,汉平帝年仅九岁便即位,此时由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虽然此后朝政由大司马王莽所秉持,但在王莽由“假皇帝”做到“真皇帝”时她能够认识到“人心不相远也,我虽妇人,亦知莽必以是自危,不可。”⑫ 在王莽的胁迫无奈下交出玉玺时还能“投之地以授舜”⑬“莽更汉家黑貂,著黄貂,又改汉正朔伏腊日。太后令其官属黑貂,至汉家正腊日,独与其左右相对饮酒食。” ⑭ 对王莽代汉立新的行为做出强烈的反抗。显示了在男性政权占据主导的社会中,一些统治阶级的女性仍旧能够冲破世俗的牢笼,拨开山海间层层云雾,冲向统治的云霄。

四、“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参政实践之“果”

西汉自高祖刘邦建国以来,经文景之治、昭宣中兴,社会呈现出统一繁荣的景象。作为孕育这些统治者的女性,她们对整个西汉王朝所做出的贡献绝不是生儿育女这么简单。

吕太后在惠帝崩后立少帝,此时开始控制朝政。吕氏“持天下八年”,“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⑮ 自吕后执掌朝政,改变了汉初社会动乱的局面,使得社会平稳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吕后也为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做出贡献,匈奴冒顿单于提出“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⑯如此无理且羞辱吕后的要求,吕后还能做到为江山社稷所隐忍,给匈奴单于回信“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敝邑恐惧。退日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汙。敝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⑰ 显现出吕后过人的气魄,也为西汉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将西汉前期出现的繁盛局面之功劳归于吕太后,给予其较高的评价,表明了建汉之初作为杰出女性代表的吕后,执政期间所作所为是整个西汉王朝一份重要的財富。

而另一位参政代表——窦后,将西汉时期黄老思想推至巅峰。“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⑱ 她精通《老子》,信奉黄老之学,使得儒家思想只能在其死后才能得到发展,对西汉时期人们思想领域的控制是较为严苛的,使黄老之学呈现出兴盛的局面,窦太后对道家思想的延续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⑲ 在七国之乱发生时,窦后能够反思自己,将社稷放在首位,使国家转危为安,展现出窦后高尚的品格,如此之女性能够参与到政权建设中来也为西汉之幸事。她们深深影响着王朝皇位的更迭,尽自己所能改善同周边民族的关系,并且能够在严苛的思想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都是她们为西汉王朝做出的杰出贡献,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穹顶之下的她们不懈的努力,又怎会构建出大汉王朝的盛世画卷呢?

综上,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中,在黑暗社会的暴虐统治之下,女性矢志不渝的与男性强权做顽强抗争,她们在封建社会的精神桎梏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她们时而会出现一点成功的迹象,时而又被现实打压的“尸骨全无”。刘向编写《列女传》,为了解两汉时期的女性提供一定的史料,“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也。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⑳ 正是由于刘向生活在汉元帝统治之下由盛转衰的西汉时期,他清楚地认识到外戚和宦官的专权使得整个汉王朝岌岌可危,所以他开始编写《列女传》,用此来反对外戚参政,他提出“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㉑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东汉时期的外戚宦官专权更为严重,刘向此举没有达到目的,但为今天史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

生存在西汉王朝的杰出女性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形形色色的宇宙万象中找寻自己的一丝地位,怵然发现有着一丝一毫的希望都会驻足自己漂泊不定的脚步,去追求自己心中所构建的九重天。像吕后、窦后她们都会认为自己是囊括整个王朝最伟岸的存在,但是在现实的逼迫面前,她们同样也看不清自己的无奈。并不是后宫妃子这些人们有什么不同,只是世间的万千都在呓语后宫的是是非非。宦官、外戚在无情嘲讽她们蚕茧似的生存,而她们也只能在相互的斗争中两败俱伤。有多少的白昼与黄昏她们是在恍惚中蹒跚而过,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察觉到她们也渴望能登上穹顶。在男权的压抑之下,穹顶之下的她们用力再用力,穿过白云环拱的山洪海啸,冲破恐惧、迟疑、畏惧、苦痛,走向政治的中心,名垂青史。

注释:

①班固:《汉书》卷1上《高帝纪》,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页。

②司马迁:《史记》卷49《外戚世家》,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762页。

③班固:《汉书》卷97上《外戚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375页。

④班固:《汉书》卷27《五行志》,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395页。

⑤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71页。

⑥班固:《汉书》卷6《武帝纪》,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37页。

⑦范晔:《后汉书》卷10上《皇后纪》,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10页。

⑧班固:《汉书》卷22《礼乐志》,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53页。

⑨班固:《汉书》卷97上《外戚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371页。

⑩班固:《汉书》卷97上《外戚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370页。

⑪班固:《汉书》卷97上《外戚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371页。

⑫班固:《汉书》卷98《元后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448页。

⑬班固:《汉书》卷98《元后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449页。

⑭班固:《汉书》卷98《元后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451页。

⑮司马迁:《史记》卷9《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46页。

⑯班固:《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224页,第3225页。

⑰班固:《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225页。

⑱班固:《汉书》卷22《礼乐志》,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53页.

⑲班固:《汉书》卷52《窦田灌韩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072页。

⑳班固:《汉书》卷36《楚王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718页。

㉑绿净:《古列女传译注》卷1《母仪传》,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43页。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绿净.古列女传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黄清敏.东汉中后期女主执政现象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

[6]康清莲.从边缘到中心——论两汉皇室女性的地位及外戚专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2).

[7]刘美,陈艳君.略论两汉女性的参政议政[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8]唐会霞.汉代后妃面貌考察[J].安康学院学报,2012,(04).

[9]田文红.论西汉女性参政及其启示[J].求索,2015,(07).

[10]朱子彦.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干政[J].上海大学学报,1994,(01).

作者简介:李傲琪,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研究生,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中国古代史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史。

猜你喜欢
参政西汉皇后
颜回之乐
西汉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参政运动研究
美国华人参政问题初析
日天皇退位后皇后或改称“上皇后”
人必其自爱
湖南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