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对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干预

2021-10-26 01:17房启蒙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护理人员

房启蒙

【摘要】目的:评价巴林特小组对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在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护理人员中选择86名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奇偶数法分为A组(n=43)和B组(n=43)。A组实施巴林特小组干预,B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两组进行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的对比。结果:A组与B组干预后均比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前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评分相比,统计学不明显(P>0.05);两组予以比较,A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B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B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有利于缓解护理人员负性情绪,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护理人员;巴林特小组;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012

对临床护理人员而言,目前工作压力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繁琐的细节问题以及高强度工作,其往往会有负性存在,从而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加重护理人员的离职倾向。鉴于此,管理干預临床护理人员期间需要将重点确定为如何改善负性情绪与工作压力[1]。巴特林小组通过对医(护)患关系进行有效建立,从患者角度和需求着手,提升医护人员职业满足感。本文在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护理人员中选择86名作为观察样本,具体作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护理人员中选择86名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奇偶数法分为A组(n=43)和B组(n=43)。A组12名男,31名女;年龄在21-38岁范围内,均值则为(28.5±3.2)岁;护龄在2-17年,均值则为(11.3±2.5)年;25名护师,18名护士;B组13名男,30名女;年龄在22-39岁范围内,均值则为(28.4±3.1)岁;护龄在2-18年,均值则为(11.4±2.4)年;26名护师,17名护士。自然资料相比,统计学方面不显著(P>0.05),可给予均衡比较。

1.2方法

A组巴林特小组干预:(1)组建专门的巴林特小组,组长任命的是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医务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资格培训,组员选择其他人;(2)组员需要隔周进行1次聚会探讨案例,每个护理人员都要将接触到的困难案例提出来,呈报案例1次,聚焦困难案例,组员倾听,再事实性提问,组长象征性的让案例呈报者退到圈外倾听,小组讨论,案例呈报者最后回到小组进行反馈。此过程中组长需要鼓励组员勇敢的发言,并对发言走向进行引导,严格限制各环节的时间,1h/次。B组常规管理,护理人员以科室工作安排作为依据,遵照医生指示落实各项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

评估负性情绪用到的工具为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两项评分如果越高,则证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对正性和负性情绪进行评估时用到的工具为PANAS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分值与情绪表达成正比关系[3]。

1.4 统计学评析

得到的所有数据在进行统计处理时用的均为SPSS22.0软件,(x±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相比予以t检验,P<0.05若出现,则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变化

A组与B组进行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比较,A组两项评分均低于B组,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变化(x±s,分)

2.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PANAS量表评分变化

两组干预后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干预前,组间相比,A组变化情况优于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PANAS量表评分变化(x±s,分)

3  讨论

临床护理的特点为工作量大、细节繁琐,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很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受到影响,而长期带着负面情绪工作会直接影响积极性,增加离职的可能[4]。巴林特小组干预方式的提出,聚焦点是医患关系,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关于医护患关系的调节和交流沟通,同时进行鼓励倾诉、倾听、思考等,对情绪加以表达,及时反省,可有效解决压力问题,提高其互动力,明确潜在问题,提升医护共情能力,达到护患双赢的目标[5]。

本组研究中的A组,其干预后同比B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负性情绪评分低,正性情绪评分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巴林特小组有利于缓解护理人员负性情绪,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周瑛,杨菲菲,李娟英.基于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护理管理对提高护士自我效能的意义[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2):128-129.

[2]唐祖芝,陈付红.巴林特小组对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及工作压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3):105-108.

[3]李秀芬.巴林特小组在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及负性情绪干预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0):1396-1398.

[4]陈霞,石林,胡娟,薛素梅.巴林特小组对规范化培训护士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07):907-909.

[5]李琦,赵璧,金郁青,等.巴林特小组对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6):34-36.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护理人员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分析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团体辅导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