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26 01:17刘潺潺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血压控制应用效果

刘潺潺

【摘要】目的:急性主动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应用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录的52例急性主动夹层患者,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26例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6例围术期系统护理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血压水平更接近于正常值,且疼痛评分数值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中,实验组数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主动夹层患者在制定护理干预路径时,配合应用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对患者血压进行良好的管控,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围术期系统护理;急性主动夹层;血压控制;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021

急性主动夹层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具有发病紧急、病情进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主要是指主动脉内膜在破裂之后,有血液进入到主动脉内膜,之后形成夹层血肿,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也会彼此分离。患者在发病之后会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痛感出现,且血压值会异常升高,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降压以及止痛治疗[1]。临床为了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往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内容单一,无法满足患者身心各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在患者围术期内配合系统化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数据为我院符合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准的52例患者,将52例患者平均划分为26例对照组、26实验组,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0例、22例,年龄最低与最高分别为39岁、69岁,平均年龄(45.62±2.14)岁,实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28例、24例,年齡最低与最高分别为38岁、70岁,平均年龄(45.65±2.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具有相似性(P>0.05),与医学实验的开展要求相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时配合的干预措施具有常规性,主要内容包括用药指导、术前准备、注意事项告知、病情观测等,实验组在采用上述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配合应用围术期系统护理,本文着重探究实验组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整理如下。

1.2.1疼痛护理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痛感强烈,大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所以在患者病情确诊后,首要措施就是进行疼痛干预,评估患者的疼痛位置、疼痛性质等,若患者疼痛出现紧急加重的情况,证明患者可能出现血肿破溃的情况,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对其引起重视,开展对症处理。除此之外,在疼痛干预中应该遵医嘱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止痛药物,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2]。

1.2.2血压控制护理

在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具体护理人员应该遵医嘱进行降压,具体应该以血管活性药物为主,具体可以采用微量泵泵入的方式,向患者体内输注硝普钠,在整个用药阶段都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进行观测,并且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药物剂量与速度进行科学的调整,一旦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疼痛感强烈的情况,就需要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

1.2.3并发症护理

急性主动脉夹层在术后可能会伴发多种并发症,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病情康复时间,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同时还会恶化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临床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并发症防治对策[3]。例如,护理人员应该实时观测患者的双下肢、呼吸功能、术后尿量与颜色等情况,并且要抽取一定剂量的血液样本进行监测,从而及早发现患者可能伴发的并发症,开展早期处理。

1.2.4心理护理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在病情危重、病情进展速度快、症状明显等因素的影响,心理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这时应该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疾病后续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水平,从而树立患者的治愈信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鼓励,从而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消除患者负面心理。

1.3统计学方法

SPSS.23处理结果指标,指标以计数、计量资料表示,依次开展卡方检验、t检验,结果表现为百分比、±标准差,P<0.05证明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以及疼痛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以及疼痛评分对比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率较高,若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患者预后情况较差,所以当前为了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尽快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将患者作为重心,配合疼痛护理、血压控制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本文开展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的对比实验,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的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更稳定,且疼痛分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因此为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丽艳. 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2020,7(6):143-144.

[2]王欢欢,马丽园. 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66-169.

[3]马颖,闫慧.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儿围术期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 护理研究,2018,32(05):821-824.

[4]呼菊莲. 系统护理干预对围术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8):3175-3177.

猜你喜欢
血压控制应用效果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及管理的效果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
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