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术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分析

2021-10-26 02:34徐碗垚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低体温护理措施手术室

徐碗垚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所选均为手术室患者,总共抽取60例,选自2020年01月~2021年01月之间,分组时按不同护理进行,平均分为2组。分析组应用预防低体温护理,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分析对比2组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结果:2组分析统计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等指标数据后,得出结论最优的为分析组,表明本次研究达统计要求(P<0.05)。结论:手术室应用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低体温及其他并发症率,患者普遍满意,可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预防;低体温;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08

在临床上,手术实施期间通畅耗时较长,术中患者若无特殊措施保温,则极易发生低体温事件,以儿童、老年人等最为常见[1]。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则可导致麻醉药代谢减弱,且可导致机体代谢功能不断降低,从而引起凝血障碍和延迟苏醒,甚至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增加各種并发症风险,进一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恢复[2]。而通过在手术期间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则可有效维持其体温恒定,从而积极预防低体温[3]。因此本文所选均为手术室患者,总共抽取60例,选自2020年01月~2021年01月之间,分组时按不同护理进行,平均分为2组,即探讨了手术室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现做下述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所选均为手术室患者,总共抽取60例,选自2020年01月~2021年01月之间,分组时按不同护理进行,平均分为2组。经收集整理2组性别、年龄等显示:年龄均为18-70岁区间内,分析组男女统计各为16例和14例、均龄统计为(45.8±3.1)岁,对比组男女统计各为17例和13例、均龄统计为(46.3±3.5)岁,对比2组病例性别、年龄等经处理发现P值>0.05,2组结果差异未达统计要求。

1.2方法

分析组应用预防低体温护理,具体为(1)首先调节室内温度,一般为24-26℃左右,且消毒时间可适当缩短。(2)其次术中促使患者暴露的身体面积尽可能缩小,可采取毛毯进行遮盖,确保不影响手术,并能保暖,注意做好隐私保护工作。(3)术中需对患者低温定时监测,一旦降低,则需立即做好保暖干预,并做好针对性护理。(4)注意提前在恒温箱中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处理,确保滴注时液体温度为37℃左右,注意预热处理术中使用的冲洗液等。(5)术中可提供辅助保温护理,即利用外部设备如充气式保温毯等对患者予以保温,以确保其体温恒定。(6)术中可利用手术贴膜,以防细菌转移,提供无菌表面,利于对液体流向予以控制和无菌巾铺放等。而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即按照手术流程常规护理患者。

1.3评价指标

分析对比2组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评估结果100分,以自制调查问卷为工具,分为三项指标,即不满意、一般、满意等)。

1.4分析数据

应用SPSS22.0软件完成统计工作,资料中计量、计数等类型用x2、t分别检验结果差异,获取结论后用“x±s”和(%)分别加以表示,若得到P<0.05的结论,则表明本次研究成立,且差异达到统计要求。

2  结果

2.1对比2组低体温发生率

分析组出现1例低体温,发生率3.33%,对比组出现4例,发生率13.33%,2组分析统计数据后,得出结论最优的为分析组,表明本次研究达统计要求(P<0.05)。

2.2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率

表1资料分析,2组分析统计术后并发症率的指标数据后,得出结论最优的为分析组,表明本次研究达统计要求(P<0.05)。

2.3对比2组总满意率

表2资料分析,2组分析统计总满意率的数据后,得出结论最优的为分析组,表明本次研究达统计要求(P<0.05)。

3  讨论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多种因素可导致其低体温发生,如大量输血、室内环境、麻醉等,其中大量血液、液体等输注,则可促使冷稀释作用于机体内,可吸收机体热量,并降低体温,加速了热量消耗;而室内温度也可对患者体温产生影响,在手术室中,通常需应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确保短时间内空气产生对流,此种情况则可导致患者体温降低;而患者接受全麻处理后,其肌肉产热松弛等功能下降,加之麻醉后可扩张血管,致使患者散热能力增强,进一步增加了低体温风险[4]。而通过对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加以干预,如调整室内温度、预热处理输注液体、减少手术耗时、保暖护理、监测体温变化等,则可有效帮助患者维持体温恒定,可积极预防低体温事件,从而进一步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而保障患者术后康复和预后转归[5]。本文资料数据表明,2组分析统计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等指标数据后,得出结论最优的为分析组(P<0.05)。可见,手术室应用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发挥着极大优势。

综上,手术室应用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低体温及其他并发症率,患者普遍满意,可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焕英. 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护理措施的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06(15):87-89.

[2]张玉娟. 预防手术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J]. 医药前沿,2018,8(10):259.

[3]李瑞红. 预防手术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231-232.

[4]张爱华. 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其相关护理措施[J]. 家庭医药,2018,08(12):304.

[5]周丽婷,徐敏,顾瑛. 预防手术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分析[J]. 母婴世界,2018,11(14):238.

猜你喜欢
低体温护理措施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