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分析中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2021-10-26 02:45林英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林英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8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收入本研究中,基于双模拟法分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医治疗,2组治疗期间均接受综合护理,对2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5.12%)比对照组(75.61%)高,差异明显(P<0.05);MD值和眼内压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中医治疗方法的应用,除改善眼内压水平外,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医治疗;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30

闭角型青光眼是因为前房角关闭,导致眼内房水流出受到阻碍进而造成眼内压水平提高,以疾病发展速度为依据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分别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部不适、虹视及发作性视朦胧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临床表现,对于病情相对较强者,经足够的休息或者睡眠后,眼压水平改善明显,且临床病症显著改善;对于病情严重者,若治疗不及时,则会显著损伤视力水平[1]。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针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中医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8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接收,以双模拟法为基准分组,对照组(41例)中,有22例男,19例女;年龄跨度:18岁至65岁(41.32±10.25)岁;观察组(41例)中,有24例男,17例女;年龄跨度:18岁至63岁(41.28±9.64)岁;在临床资料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关诊断标准相符;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药物治疗史和手术史;具有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对照组:西医治疗,具体如下:林佐胺滴眼液与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接受为期6周的治疗。

观察组:中医治疗。详情如下:若患者是因为肝郁气滞引起的,予以疏肝理气活血汤剂;若患者是肝肾阴虚型,予以滋阴清热汤;若患者是脾气虚弱者,予以健脾益汤,以患者病情变化为依据,对汤药用量进行调节,接受为期6周的治疗。

两组均接受综合护理,详情如下:利用播放舒缓音乐、看书籍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若疼痛显著,予以镇痛剂;睡眠干预,为患者营造舒适、干净、温馨的治疗环境,及时清洁病房,护理操作开展过程中,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噪音影响睡眠质量。心理疏导,将心理调节工作做好,主动与患者沟通、接触、交流,减轻其内心压力。除此之外,实施健康知识讲解,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

统计82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MD值和眼内压。疗效判定[2]:(1)经国际对数视力表检查提示提高超过2行,视野扩大超过5°,MD和眼内压改善明显,代表显效;(2)经视力表检查提示提高2行,视野扩大2°至5°,MD值和眼内压水平基本缓解,代表有效;(3)与以上判定指标不符,代表无效。((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x±s)和t;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率(%)和x2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详情如下表1。

2.2 MD值和眼内压

治疗前,2组MD值和眼内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详情如下表2。

3  讨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指的是因为视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眼部疾病,而眼内压病理性提高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应加强对眼内压降低的重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过程中极易导致眼内压频繁提高,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不可逆损伤。常规治疗以西药治疗为主,其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在中医技术日益发展的同时,中医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男性是主要发病人群,而且大部分是单眼发病,复发率高,一旦患病,则会在短时间内导致眼压水平提高,致使眼部疼痛加重[3],与此同时,视力水平降低。本文在给予中西医治疗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方法,目的是明确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相比于对照组(95.61%)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MD值和眼内压水平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利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患者,可使患者气血改善,调理经脉,治疗过程中,结合疼痛干预、心理调节、睡眠干预及健康知识讲解,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合理调整眼内压水平。

综上所述,予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医治疗联合综合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及早减轻患者临床病症,改善眼内压水平,同时该方法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关怀英,张大卫,孔凡宏.老年慢性閉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211-1213.

[2]董刚.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0):107-108.

[3]吕冬蕾,宋继科,毕宏生.慢性心理应激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吉林中医药, 2017,37(2):155-158.

猜你喜欢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研究
弱视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变应性鼻炎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