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药学专业中药物分析实训碎片化教学的探究

2021-10-26 03:13叶玉珊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药学专业实训

【摘要】药品的质量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药品质量控制责任重大,近年来频发的药品安全事件给药品质量敲响了警钟。我们急需培养精通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保证药品的质量与安全。通过对药物分析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究用碎片化教学解决存在的问题,由于将部分实训操作内容制作成微课资源,让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药物分析实訓内容,课前能进行学习,为实训课上熟练操作提供前提,课后还能及时复习,到工作岗位可以回顾操作内容。

【关键词】实训;碎片化教学;药物分析;高职;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R-4;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204

1   药物分析实训碎片化教学的背景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属于专业方向课,它是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药用化学的基础上,于第四学期开设。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药品质量检测所必需的知识和岗位技能,能在药品生产、贮藏、使用环节,从事药品检验、药品质量管理等工作。开设课程共计126学时,实训课开设64节。药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结束后在对应的岗位上实习,因此药物分析是实习前的职业能力储备课程。而药物分析的实训课占比50%以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也中微课的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碎片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正在探索中高速发展。[1]在药物分析理论课系统化学习的框架下,实训课进行了碎片化的教学改革。在校企的深度合作下,对接岗位将实训内容项目化后进行实训操作,碎片化学习由于其灵活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2],而操作碎片化处理后便于学生学习。

2  药物分析实训碎片化教学使用原因

2.1学生基础薄弱,易失去信心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比普通高校的生源的基础较薄,学生学习药物分析比较吃力,这种吃力延续到实训课上,药物分析实训课中需要操作很多仪器,学生在吃力的学习背景下缺乏信心失去兴趣,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树立信心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从简单操作开始,操作应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能做到,能做好的再能熟练操作后逐个开展各项质量检查的实训课。

2.2实训课程用时长

一些项目化教学耗时长,包括学习内容多,难度大,在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实训教学。在这部分的项目碎片化处理,缩短一次实训课的操作时间。

2.3课时安排有限,难达到熟练操作目的

尽管实训课时比例高,但在有限的一个学期里,在课堂内,学生的操作难以达到熟练。在没有反复实际操作的条件下,需要进行反复学习,(1)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2)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碎片化处理的资源进行学习。

3  药物分析实训教学的碎片化处理方法

将实际操作分段碎片化,每一个碎片化操作相对也是独立的操作,能在短时间内强化训练,碎片化的实训操作制作成8到15分钟的微课,放入互联网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以随时播放,进行预习、复习等,也可用于实训中的演示等。

以玻璃仪器矫正实训课为例:在药物分析实训课上需要使用大量的精密的仪器,包括了精密使用的玻璃仪器和设备等。因此必须学生具备“精确”的意识。掌握玻璃仪器矫正的技能也是学习药物分析实训的开始,一次4个课时的实训课对于操作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法完成此次操作,学生首先要熟练的掌握天平的使用,还要熟练的掌握玻璃仪器的使用(如容量瓶和移液管)。将该项目分解成天平的使用和玻璃仪器的使用,用6~8个课时分三次完成实训教学。分解后的实训内容制作的微课资源,放于教学平台上。要求学生上课前进行视频,将微课点击情况纳入最后学习评价中。安排学生一次两个课时完成天平的使用的任务来的强化训练,并考核,再用2~4课时强化训练溶液配制,包括了各种常用规格的移液管及容量瓶的使用,并进行考核。最后用2个课时的时间完成玻璃仪器矫正的操作。

实训内容碎片化处理后,内容相对独立,且便于制作8~15分钟内的微课资源,鉴于微课知识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时间短,但针对性强的特点[3],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智能手机登录教学平台便可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应用到教学实施过程中[4]。为日后的整合实训操作提供前提条件。将基础的操作分解出来,进行项目化操作前的实训训练,合格后进行项目化操作。在项目化操作中不断强化每一个碎片操作,可以在每次的项目化实训中将碎片化的基础单元操作作为每个项目操作的考核,可以通过抽查学生和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考核,如无法达到合格要求需要进行反复操作,达到合格后方可进行完整的一个项目化实训操作。

本实训课的前阶段是由简单的实训操作组合而成,既满足项目化整体操作的要求,又不复杂,利于学生掌握。前期的强化训练为后面阶段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还对后期出现的基础操作进行不断的抽查考核,以此来达学生具备岗位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亚丽,张伟,陈笛,等.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效果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1):309-310.

[2]王慧,王丹,张天弓.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策略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9(3):67-71.

[3]耿胜男,杨莉.微课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效果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38-39.

[4]张桂娟,那岩,李大亮,桑咏梅.基于师生共建课程微课资源实践碎片化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1,5(21):165-168.

作者简介:

叶玉珊(1980-),女,贵州贵阳,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实验师,中级,药学专业、医学学士学位。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药学专业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关于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