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如何?

2021-10-26 03:13张婷婷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神经性剂型皮炎

张婷婷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266

神经性皮炎为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在青年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发病后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病程周期较长,易于复发。严重者可干扰患者睡眠,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神经性皮炎,中医学认为疾病多基于神经精神心理与免疫等因素所引发,可分为不同病型,需针对性用药,或配合针灸等疗法。现对神经性皮炎的中医疗法分享如下,为读者提供参考。

1  神经性皮炎的表现及病因

神经性皮炎是多因素作用下所引发的疾病,总结常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神经因素。临床认为精神因素是神经性皮炎的主要诱发因素。如情绪过于波动或持续高度紧张及焦虑不安等,可导致神经性皮炎症状反复发作。第二,局部刺激。若日常衣着的衣领部过硬,在反复摩擦下容易引发皮炎。另外,受到化学物质刺激与阳光照射等也均可诱发神经性皮炎。第三,肠道功能與内分泌。肠道功能障碍与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及体内慢性感染病灶可引发过敏性反应,进而发展成为神经性皮炎。中医学认为,神经性皮炎多基于风湿热邪客于肝脾二经、心火旺盛所引发。发病之处以风湿之邪阻滞皮肤为主要病因,或情志不遂及肝火郁滞也可作为主要诱因存在。

2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2.1中药内服疗法

对于神经性皮炎,中医以对症药物治疗为主。神经性皮炎为脾经湿热与肺经风毒客于肌肤腠理之间,兼感风湿热邪所致。针对血热型患者的治疗,以凉血清热与消风止痒为主要治疗方向。组方为生地黄与牡丹皮及苦参等。对风燥型患者的治疗,以养血润燥与消风止痒为主要治疗方向。组方包括熟地黄与当归及红花等。针对肝经郁热型患者的治疗,以疏肝理气与清热散风为主要治疗方向。常用药为柴胡与生地黄及白芍等。针对风湿蕴阻型患者的治疗,以祛风除湿与养血润肤为主要治疗方向。可采用全虫方进行治疗。针对虚风燥型患者的治疗,以养血润燥与祛风止痒为主要治疗方向,可采用止痒合剂进行治疗。

2.2中药外用疗法

在中药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中,常见方式为中药制备成不同外用剂型,治疗神经性皮炎外用剂型常见为传统剂型与现代外用剂型。其中传统外用剂型包括散剂与油剂及熏蒸剂等。将土茯苓与苦参及大青叶等中药用纯度较高的白酒浸泡3天,获取到的药物涂抹到患处可有效解除神经性皮炎症状。现代剂型常用软膏剂与沐浴剂及熏洗剂等。中医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性皮炎,可促使药物直接作用到皮损处,有助于缩短药效发挥时间。外治可避免口服用药对胃肠道及肝脏刺激,副作用小,且操作方面,还可短时间内缓解瘙痒症状。外用法治疗神经性皮炎中,需要将中医辨证疗法作为基础,与内治法辨证在药物选择上相近。治疗期间所用药物多为具有除湿止痒功效的药物。常用药包括滑石粉与地肤子及苦参等。

2.3中医熏药疗法

熏药常用组方为苍术、大枫子、苦参、白鲜皮、五倍子、松香等,将中药研磨成粉。药熏方法为,将熏药放置到熏炉内燃烧的炭块上,促使其冒烟。患处皮肤紧贴熏炉进行治疗。另可应用纸卷熏法治疗,将熏药卷到草纸内燃熏。针对皮损结合厚薄程度确定熏药时间,常规为15-30分钟。熏药过程中接触皮肤的温度控制在40-80℃之间,结合患者耐受情况灵活调整。熏药前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局部对触觉与湿度感觉迟钝。熏药治疗时高温熏在皮损部位,自觉舒适。皮损部位与邻近正常皮肤对热的耐受程度有所不同,若采用同样温度可导致正常皮肤发红或起泡。恢复期间,皮损局部对温热耐受力逐渐降低,对触觉与温度感觉逐渐恢复。熏药治疗中,可能有少数患者出现不适反应,与皮损程度与个体化差异等因素相关。熏药过程中可基于熏烟引发轻度口咽干燥不适感,极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与头痛等不适反应。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中药膏与内服用药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疗效。熏药治疗效果与病程周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病程周期较长且皮损较厚,则治愈周期较长,病程周期较短且皮损较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且治疗时间较短。熏药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常规没有严格禁忌症,仅有局部皮肤急性炎症或血管、痣部位发病者不能够应用此种方法治疗。针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身体过于衰弱患者熏烟可能出现不耐受情况,需停止治疗。

2.4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以血海、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为主要穴位,以大椎、风门、风池为辅助穴位。主穴中,对穴位处皮肤消毒后,直接针刺血海穴与风池穴,向上斜刺大椎穴。若针刺后出现强烈针感向上肢或下肢放射,则需将针提到较浅部位。合谷穴位与足三里均采用直刺法,皮肤局部运用平刺法,与皮肤夹角小于15度,针刺方向为皮损中心部位,沿病损皮肤边缘,间隔2cm刺一针。辅穴中,向下或向脊椎侧斜刺膈俞穴,向鼻尖方向刺入风池穴。大椎穴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3针,对挤使出血数滴,用消毒棉球擦拭。直刺风池穴与阴陵泉穴,向下斜刺脾俞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在此过程中行针2-3次。用重度刺激法行针,捻转幅度3-4圈,捻转频率每秒3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10天为1个疗程。

2.5中医艾条治疗

针对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以熏灸法较为常用。熏灸时穴位或患部有温热感,皮肤红晕但无灼痛感为耐受力度。操作人员将一手指置施灸部位旁,手指测定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避免导致皮肤受损。熏灸后,在艾柱燃点处倒水浇灭。艾灸火力直接作用到皮肤,深通经络。艾灸具有较强的激发机体免疫作用,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强化患者抗病能力,促使真皮与皮下组织神经,血管与淋巴管的肌肉功能可逐渐恢复。常规艾灸3天后,瘙痒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抗过敏止痒与镇静作用显著。患者皮损部位若外用皮炎平等药物,联合艾条治疗可进一步缩短治愈时间。若神经性皮炎复发,则可继续用艾条延长数天治疗,控制复发。

综合以上,对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可采用多种中医疗法。其中,内用中药以辨证施治为主,外用药可取适当组方研磨成粉后涂抹于患处,有助于快速止痒。除此之外,还可配合艾条与针灸等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神经性剂型皮炎
逃不开的痒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益母草不同剂型临床应用优势浅析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
夏日需防凉席导致的皮炎
猪精液冷冻保存的剂型及品种效应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
心情不美丽 皮肤不美丽
黄连膏配合冷喷治疗化妆品皮炎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