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脑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10-28 05:27李梦圆
康颐 2021年18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急性脑梗死生活质量

李梦圆

【摘要】目的:研究优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急救效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急诊科室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等待的时间、住院天数和溶栓时间;评估两组患者在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后,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P<0.05),抢救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优化后的院前急诊护理明显提升治疗效率,降低患者致死率,缩短患者等待治疗时间、住院天数和溶栓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和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抢救效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

当人体血液不流通的状态下导致血流淤积堵塞血管,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等基础疾病造成部分部位发生梗死几率较高[1-2],如不尽快治疗会出现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急性脑梗发病迅速,不及时抢救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导致大脑组织坏死的情况,患者基本在安静状态下或睡觉时突发疾病,出现头疼晕眩的症状,严重者神经功能受损甚至会发生半瘫状态。临床通常选择药物溶栓来进行控制患者病情恶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护理人员的自身操作逐渐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尽早的进行溶栓治疗,短期内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患者抢救率降低风险的发生。采取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后,为出现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抢救率[3-4],治疗过程中监督并指导患者正规的自我保护方法来提升其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三甲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急诊科室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64.48±7.28)岁;脑梗持续5~24小时,平均(27.48±6.48)小时。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56±7.36)岁;脑梗持续6~28小时,平均(28.39±6.38)小时。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过各项检查后确诊;(2)患者为急性突然出现的脑梗死,持续时间不超过五小时;(3)患者都为第一次发生脑梗死或之前患有脑梗的病史;(4)患者神经功能并未出现受损情况,评估神经功能在10~20分。排除标准:(1)如: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或受损,意识不清晰;(2)患者曾受过外伤出现脑内出血或外伤严重。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基础院前急诊护理措施:

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在接到120電话后出诊,到达患者现场后禁忌盲目抢救,在没有明确患者发病原因的情况下禁止药物治疗。帮助患者平躺,用三人搬运法把患者运到担架上,防止再次晃动患者导致病情加重。对于年龄较大或装有义齿的患者,首先把衣服松开取出义齿,呕吐的患者协助把头偏到一旁,避免分泌物导致呼吸道堵塞造成呼吸困难。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如有发生抽搐的前兆,立即用纱布或棉质手巾垫在患者口中,避免患者抽搐时口腔内受伤。在到达医院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搬动患者,上下路途中保持患者头部在上减小脑内出血,也可让家属协助双手托起患者头部避免途中摇晃。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患者血压出现上升情况时用药物进行降压,如患者发生肢体瘫痪时,为防止进一次加重患侧肢体损伤,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为患者进行按摩肢体,缓解后立即转送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随时把患者身体状况报告给抢救医生,通知抢救室做好接诊准备,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采取院内急诊护理模式抢救治疗。

观察组选用优化后的院前抢救护理接诊:

(1)总体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自身护理技能,提升对抢救护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每星期进行一次模拟抢救练习,选取成绩优异的护理人员建立专门的急性脑梗抢救小组。出诊后在去往患者途中随时保持了解身体病情发展,询问家属其发病原因,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或有无基础疾病等如患者神志不清告知家属切勿移动患者,口中有呕吐物及时把患者口腔异物清除避免堵塞呼吸道,与出车司机制定来回路程最短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2)当急性脑梗抢救小组到达目的地后,迅速测量患者心率血压,改良预警评分在急性脑梗死病人转运过程中进行早期评估,依照患者评分实施不同的护理急救措施。①发病程度轻微的患者迅速进行转运;②病情一般严重的患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待病情平稳后立即开展转运;③病情发展十分严重的患者需要即刻开展抢救治疗,降低患者颅内压并保证患者神志清醒。让患者呼吸通畅,解开患者紧身衣物保持吸氧,情绪不稳定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定剂,半昏迷的患者口中塞纱布或棉质毛巾等预防发生抽搐时损伤口腔,发生心跳骤停的情况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直至患者清醒。

(3)转送患者过程中持续给患者吸氧,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搬送患者,由头在上足在下的体位降低颅内压。随时观察患者身体状态,发生改变时立即实施抢救,急诊科护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后在医院门口等待接诊患者,让抢救医生在治疗室备好急救物品,保证患者在入院时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救。

(4)患者接诊后,抢救小组简单清晰的告知医生患者身体情况,立即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和医院内护理人员一起制定合适的抢救方案。严重急性脑梗的患者运送至icu实施抢救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溶栓时间、住院天数和治疗时需要等待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 2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选用优化后的院前急诊护理模式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降低,总体抢救有效率提高,P<0.05结果具有显著性,可见表1。

3 讨论

突发性的急性脑梗死对大部分人们来说无疑是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部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时应立即进行抢救[5-6]。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进行溶栓的等待时间,实施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尤其重要,在接诊后立即制定最快最有效的护理方案,总体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抢救治疗的致残和致死率[7-8]。院前急诊护理抢救小组在接到电话后立即出动,途中与家属保持联系并教给家属简单有效的急救措施,到达后首先测定患者病情发展程度,依照结果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充足的氧气直到到达医院,简单的与急诊室人员做好交接后,迅速开启急诊绿色通道,实现先抢救患者后续再缴费的原则。保证院前急救护理小组的抢救质量,确保院前抢救和院内抢救一体化的有效开展,防止发生出现影响抢救治疗的因素,运送患者过程中做完基本的护理措施,缩短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抢救等待时间,降低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9]。有效的院前急救的方式能够尽可能地帮助患者的疾病得到缓解,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到正常生活。尊重患者自身意愿,对其进行护理特殊的个性化护理服务。针对不同患者的认知、学历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实行个性化健康宣教计划,保证在整个治疗过程的效果。

短时间内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接受,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需做好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语气温和、耐心地告知其相关病情及预后情况,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在知道病情后,焦虑的心情会让患者情绪极其不稳定,在科室中针对这种情况与家属共同关心患者。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首要的治疗重点是大幅度地减少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的持续时间,提升患者在抢救成功后预后生活质量[10-13]。在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时,尽早的溶栓治疗纠正患者脑内缺血状态,降低预后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4-17]。而针对采取优化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对后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护方法也逐渐提高。与对照组的患者对比之下,观察组内患者总体成功抢救的效率明显超过对照组,无效率和致残率也总的降低。优化后的院前急诊护理措施可明显加强急性脑梗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恢复[18-19]。刚入院时,患者难免心理紧张,尽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还要增强其治愈的信心。患者信心的建立能够逐渐恢复其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创造轻松氛围,讲解疾病的必要进展与治疗流程,运用宣传手册等方式,通过温柔体贴的护理工作,赢得患者的信任,通过向患者讲解并告知可能出现的防止不良事件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了解疾病基础知识面对突发情况的发生,医务人员在进行正念疗法时,要注意沟通的态度以及语气。

综上所述,对于突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救措施,不仅可以极大的减少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尽快的进行溶栓治疗提升抢救效果,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的锻炼,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值得应用和宣传。

参考文献:

[1]金慧玉,支晨.急诊护理套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8,39(8):125-129.

[2]刘运萍,刘玲,曾裕心.院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2):1705-1706.

[3]杜晓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急救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08):860-861.

[4]皮玲丽,李丹卉,谭薇,陈晖,张继文,彭刚刚.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6):55-58.

[5]戴倩.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6):100.

[6]黄志萍,苏娅,陈秀红,等.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9,12(10):2663-2665.

[7]张占华.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7(9):52-54.

[8]杜晓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急救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08):860-861.

[9]李葳,郭海平.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运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2):153.

[10]戴倩.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6):100.

[11]王金朋,林彦婷,王宇,孙云鹏.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4):89-91.

[12]赵雪梅.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及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5):152-156 .

[13]刘运萍,刘玲,曾裕心.院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2):1705-1706.

[14]荆莉萍.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5):143-144.

[15]蔡少青,曾艳,杨露.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47(02):258-259.

[16]徐萍.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梗死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4-16.

[17]万娟,唐芳.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153-154.

[18]刘芳,施玉林.改良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与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9):156-157.

[19]皮玲丽,李丹卉,谭薇,陈晖,张继文,彭刚刚.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6):55-58.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急性脑梗死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