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怀忠针刺治疗颈椎病经验总结

2021-10-28 08:13潘志强路怀忠申红琴苗瑜李李慧
康颐 2021年18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潘志强 路怀忠 申红琴 苗瑜李 李慧

【摘要】颈椎病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高达60%-7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可经非手术方式治疗缓解或痊愈[1],路怀忠主任医师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本人跟师山西名中医路怀忠主任医师临证获益匪浅。接下来笔者从颈椎病病因病机、针刺循经、针刺取穴、针刺手法等四方面介绍恩师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体会,希望通过与大家一起分享恩师的经验,来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省名中医;临床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们国家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颈椎病患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大约为3.8%-17.6%,颈椎病患者每年新增长人数约为1百万,且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颈椎病患者不仅迅速增加而且日益年轻化。往往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能言喻痛苦和不便,成为本世纪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颈椎病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高达60%-70%,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可经非手术方式治疗缓解或痊愈,因而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经济、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显得更加重要。路怀忠主任医师系山西省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研究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路师侍诊,亲受教诲,受益匪浅。本人在跟路怀忠主任医师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过程中,继承路怀忠主任医师在"针刺治疗颈椎病"的思想及并对路怀中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进一步阐明路怀忠主任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通过追溯路怀忠主任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渊源,整理、归纳、总结路怀忠主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重点总结路怀忠主任医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病因病机,针刺方法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辩证论治分症型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本人通过跟师学习,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学习中医经典和针灸籍,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来阐述路怀忠主任医师的学术经验。现将路怀忠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经验与特点归纳总结如下:

1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在古代中医无“颈椎病”病名,对本病的有关论述主要散见于“痹证”、“项痹病”、“颈肩痛”[2—3]、“麻木”、“项强”、“头痛”等条目之下。最早文献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有描写“不可顾,肩似拔、似折”;《素问》曰:“病在骨,骨重不可舉,……,寒气至,名曰骨痹”等。《张氏医通》曰:“有肾气不循故道,……。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张璐指出久坐伤肾,长期劳损,肾气不通,负荷过大导致颈部疼痛。

路师对颈椎病病因病机有以下几方面认识(1)各种致病因素皆可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正气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劳损,颈部姿势不良,外伤等各种因素都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2)颈椎内在平衡被打破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各种致病因素对颈部的长期侵袭,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导致颈椎动态失衡;(3)颈椎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太阳经气不舒,寒湿,瘀血,瘀积,气滞,皆标也,皆为病理产物,各种病理产物最终导致太阳经气不舒而发病。

2 针刺循经

路怀忠主任医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选经方面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等经络为主,因为这些经脉循行及主治疾病基本都与颈项有关,如《灵枢·经脉》指出: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卻入耳中”;“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灵枢·经筋》手太阳小肠经之筋,“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病“绕肩胛引颈而痛,……,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灵枢·经筋》膀胱足太阳之筋,“上挟脊上项”;《灵枢·经脉》:足太阳之脉,“从巔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动则病“项如拔”;是主筋所生病者。《灵枢·经筋》手少阳之筋,“上肩走颈,合手太阳”。《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其病……,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灵枢·经脉》督脉之别,“挟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入贯膂。”《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入属于脑。”

3 针刺选穴

3.1 主穴的选取

以天宗、大椎、束骨、后溪、夹脊穴(颈3-颈7)为主穴。

天宗穴:为小肠经穴位。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大椎:督脉之穴,可治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

束骨:束骨为膀胱经之输穴,对足太阳经所过之痛证疗效独特。束骨位于足小指本节。束骨穴位于足小指之侧,故名之为束骨。束骨也为水经之木穴,木与筋相应,故治诸筋挛痛效果佳。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而输主体重节痛,又为八脉交会穴,与督脉相通,故可治多种疾病,《针灸大成》指出颈项强痛,取后溪。《灵枢·经脉》讲“督脉为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颈夹脊穴:经外奇穴,取穴项部正中线的两侧,在1-7颈椎棘突下缘旁开0.5寸处,路怀忠主任医师习惯取颈3-颈7段穴位进行针刺,并使用电针对此系列穴位进行刺激,夹脊穴的解剖层次为:皮肤、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腰肌筋膜、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肌层为(竖棘肌及横突棘肌)、脊神经与其伴行的动静脉。故针刺夹脊穴时,可通过刺激穴区的肌肉及血管发生反应,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组织疼痛,进而发挥多重效应,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亦可通过脊神经前后根的传导,调节躯体和内脏的运动、感觉功能;从中医学讲夹脊穴处于督脉与足太阳经经气重迭之背俞功能带处,为沟通二者之枢纽。而督脉沿着脊柱往上,为一身之阳之总督,又为阳脉之海,与任脉(阴脉之海)及冲脉(十二经之海)同源相通;足太阳膀胱经循于六阳经与六阴经交汇之头背部,为一身巨阳,一身经脉之气皆通过此经会合、通达、转输且夹脊穴通过联通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针其可平衡全身之阴阳,通调脏腑之气血。以上这些为路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选穴经验,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路师选穴比较精练,但都是有经典理论的支撑和长期临床工作中的检验,从上可以看出路师重视经典和熟读经典的治学和临床的理念。

3.2 在选取主穴基础上辩证取穴

(1)风邪偏盛:患者多有双手麻木、头晕、颈部酸困等症状。取穴风池、风门、风府。风为百病之长,路师认为取三风穴主要祛风活血疏经通络。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穴主肺风面赤,目视荒荒,项痛强不得回顾。风门穴:是以风为长的寒湿之邪侵入人体门户,也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之一。《甲乙经》指出风门穴为督脉与膀胱经之交会穴,为督脉对足太阳膀胱经阳气补充最为充分的地方。风府穴:风府,在项入发际一寸督脉上,《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风府穴为督脉、膀胱经、阳维之会,祛风要穴,具有熄风开窍、醒神清脑作用,既祛外风,又祛内风。由此可以看出以上三穴治疗风邪偏盛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比较重要的穴位,针刺手法宜选用泻法。

(2)肝肾阴虚:肝主筋藏血,肝血亏虚,血不荣筋,则颈部肌失养;肾主骨、藏精、生髓,精血虚衰,骨失所养,则不荣则痛。患者往往年龄较大,病程较长,选穴主要为:大杼、肾俞。大杼穴:大者,多也。杼,本义为织布的梭子。《气穴论》指出:“督脉别经、手足太阳三脉之会,故为经脉之大机杼也”。《难经》:“骨会大杼。”大杼穴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汇聚之处,变化为水湿之气,表现出”水曰润下”的特性。肾俞:“肾”是指肾脏,“俞”是指腧穴,意即肾的背俞穴,是肾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腎俞穴主治作用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益肾壮火、舒筋活络、明目聪耳、祛湿散邪等。故肝肾亏虚可选取以上两穴。针刺手法易选用补法。

(3)脾胃虚弱:多见于久病,且病情较重,症见颈部疼痛,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纳食差,四肢痿弱无力,舌淡,少苔,脉虚细无力。选穴为:脾俞、肾俞、膈俞。其中脾俞:脾俞是脾经之背俞穴,在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是胃经之背俞穴,在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胃两经为表里经,共奏运化水湿及水谷的作用,且又可补益脾胃作用。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故选膈俞穴,膈俞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八会穴之血会。《甲乙经》记载:“凄凄振寒数欠伸,膈俞主之。”“背痛恶寒,脊强,……,呕吐多涎,膈俞主之。”该穴具有活血止血、补血养血之功,主治各种血虚和血瘀证。以上为脾胃虚弱证选穴。针刺手法易选用补法。

3.3 对于疼痛较甚选用局部阿是穴

阿是穴在《千金要方》中首先提出。孙思邀《千金要方》曰“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故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在痛症中应用广泛。路师指出,毫针深浅要掌握适度,便可直达病所,寒、瘀、湿重者可加以温针或艾灸。病痼、瘀重者可酌情刺络放血,可加用火罐。路师还指出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可积极运用“冬病夏治”之膏方贴敷法,可有效缓解天寒之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病案举例:(1)风寒夹湿:患者王某,男,62岁,患者于2周前因外感风寒湿气,出现颈部、右侧肩部疼痛,右上肢发沉、麻木,背伸受限,连及同侧下肢痛。颈椎X片示:颈椎骨质增生。经口服中药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颏下症:颈部、右侧肩部疼痛,右上肢发沉、麻木,精神可,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脉:舌质红,苔薄白,根部黄,脉滑数。

中医诊断:颈痹。证属寒湿痹阻。

西医诊断:颈椎病。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治疗:取穴:风池、风门、大椎、风府、颈夹脊、曲池、肩井、秩边,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经三次针刺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2)患者赵某,女,56岁,患者3个月前出现双手及双下肢麻木痿软无力,天阴或受凉后明显,腹部受凉后易胀闷不适。颏下症:双手及双下肢麻木痿软无力,伴双脚发凉,纳差,怕冷,腹部不适喜温喜按,眠可。

舌脉:舌淡,苔少,脉细涩无力。

病机:考虑患者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脉涩,为淤血阻于经络,上下不通,手足失养,手足麻木不温。此因脾胃亏虚,气虚则血瘀,痹阻经络。

中医诊断:痿病。证属脾胃亏虚,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颈椎病。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治疗:针刺取穴双侧脾俞、肾俞、膈俞、合谷、曲池、外关、水道、归来、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血海,气海、关元。关元、足三里、气海采用温针灸,其他穴采用平补平泻方法,留针30分钟。针刺10次后患者病情较前好转。

4 结论

路怀忠主任医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一定要抓住疾病的本质,调理患者的正虚,祛除患者的邪实。重视患者太阳经经气的枢机的通利,也要重视患者督脉经气的通畅。要从疾病的根本入手,针灸取经选穴方面一定要讲究辩证论治,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如电针、灸法、火罐等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在本病的治疗和调摄方面。路怀忠主任医师不仅重视对本病的调摄,此外还强调患者自我防护,“发病之日非患病之时”,患者的自身调摄比医者治疗更重要,医师需要在本病的发作期进行干预,更要引导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防治本病的反复发作。以上这些治疗颈椎病经验都是路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对自己理论充实的经验总结,路师告诫我们一定要熟读经典,活用经典理论,并且路师也重视对近现代医学家的医理的学习继承,常常教诲我们要吸取各家之多长,补自己的短板。路师用自身的言行教导我们作为一名医者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以解决患者痛苦为己任,不管治学还是临床都要保持一颗本心和不断学习进取之心,不为外界所扰,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医者,才能更好为广大群众服务,笔者与大家共享共勉之。

参考文献:

[1]孙青,乔琼,张晓燕,等.仰卧位拔伸手法配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1):59-60.

[2]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S].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8.

[3]黄桂成,王拥军.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39-244.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项八针”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牵引、中药熏蒸、推拿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牵引、中药熏蒸、推拿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