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生物成像

2021-10-28 16:15华霞
医学前沿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水溶性探针染料

华霞

摘要 近年来,荧光成像(Fluorescence Imaging,FI)技术在癌症诊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红外区二区 (NIR-II,1000-1700nm)窗口的荧光成像,由于其生物组织吸收、散射和自身荧光相对较低,可以实现较高深度的穿透,达到无创或微创的深层组织成像,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好的快速排泄能力,使得近红外二区分子荧光成像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现有的NIR-II有机小分子荧光团,以及一些性能研究和改进方法,并对一些有机小分子的成像引导手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有机小分子的发展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荧光成像;NIR-II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的成像引导手术

1.引言

癌症在当今社会越来越严重,我们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监测和治疗癌症。生物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超声成像(US)、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MRI)和放射性核素被研究和应用于疾病的观察和预测。但由于精准度差、时空分辨率低、电离辐射风险高,使得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荧光成像(FI)由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侵害以及无有害辐射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NIR-II有机小分子因其排泄速度快、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而成为生物成像研究的热点。许多无机分子和基于碳纳米材料的NIR-II探针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单壁碳纳米管(SWCNTs)、量子点(QDs)、稀土掺杂纳米颗粒[2]等,但其成像后很难排泄,因此被临床限制使用。然而有机荧光团的荧光性质可以通过合理的化学结构设计来调整,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FI具有较高的信号背景比(SBR),克服了可见光成像对比度的瓶颈,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检测成像技术。由于有机小分子与生物结合肽和蛋白质结合良好,可以实现靶向癌症成像。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NIR-II有机小分子探针。

2.有机小分子染料的设计与特性

2.1有机小分子的化学结构设计

对于NIR-I荧光团,以BBTD为核心,设计了许多对称的D-A-D结构,这些衍生物的发射波长在900 nm - 1600nm范圍内。在这种结构中,利用内部A侧强功率群的空间构型来缩小能隙,促进荧光发射波长达到NIR-II区域。

第一个用于体内近红外FI的染料是吲哚菁绿(ICG)[4], FDA批准其用于人类临床转化。CH1055是首个基于BBTD核的NIR-II型有机小分子染料,由Dai[5]首次发表。自CH1055出现以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大量以BBTD为核心的NIR-II有机小分子染料如以及一些非BBTD核NIR-II小有机分子染料。

2.2提高水溶性的方法和增加量子产率(QY)的方法

2.2.1亲水性基团的修饰

大部分D-A-D NIR-II染料通过PEG修饰获得水溶性,而一些近红外染料通过亲水性小官能团进行修饰,如硫酸盐、羧基、胺,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于大多数花菁染料来说,通过引入磺酸基团来提高水溶性,也有一些染料通过引入羧酸基团来提高水溶性。Dai和Cheng等在CH1055的基础上合成了CH1055-PEG和CH-4T分子。而PEG和磺酸基团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其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6]。随后出现了一系列修饰小分子。Hong研究小组在他们设计的H1分子上引入了PEG链,得到了高水溶性的SXH分子[7]。

2.2.2胶束或其他载体包载

除了有机小分子染料直接添加亲水性基团外,疏水染料还需要亲水性包封才能用于体内实验。最常见的包封材料是DSPE-mPEG(聚乙二醇偶联磷脂),也有一些功能性包封材料,既能提供良好的水溶性,又能实现高的QY和靶向能力。通过纳米沉淀法将疏水染料转化为亲水纳米粒子。Fan课题组通过简单的纳米沉淀法将两亲性TPP-PEG-PPG-PEG-TPP共聚物[8]涂覆疏水IPICs,成功获得水溶性T-IPIC NPs。T-IPIC NPs实现了单个808 nm激光触发高性能NIR-II荧光成像引导的线粒体靶向PTT/PDT联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2.2.3添加屏蔽元素

为了提高荧光团在水溶液中的QY,采用Dai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S-D-A-D-S结构。首先,将3,4-乙二氧基噻吩(EDOT)作为给基引入BBTD核心单元和噻吩之间,并将1,2,6 -三取代苯作为侧链延伸的屏蔽基。小分子荧光团IR-FE以EDOT和BBTD为D和A,以二烷基芴为S,形成S-D-A-D-S结构。与噻吩给体相比,EDOT具有更大的基底畸变和更小的离域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并能调节静电势分布。此外,芴上的烷基链对主链的聚集起抑制作用。因此,红外IR-FE中的EDOT和芴均能提高QY,在甲苯溶剂中的QY达到31%。同时,PEG链与荧光团偶联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结果表明,EDOT对水溶液中荧光团的QY增强起决定性作用,其增强效果明显优于噻吩。Liang课以IR-FEP为基础合成了一种新的小分子荧光团IR-FP8P。PDOT上的烷基链可以有效地覆盖D-A-D核,同时由于烷基链的疏水性,可以很好的保护BBTD受体,降低水的猝灭效果,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9]。

3.有机小分子的生物成像

众所周知,NIR-II荧光团,如SWCNTs、稀土掺杂纳米颗粒和量子点等无机纳米材料容易在肝/脾部位滞留和积累,不易被机体排泄,具有潜在的长期毒性,因此有机小分子染料是成为最理想的造影剂[2],在FI和IGS方面有机小分子染料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影像观察血管、淋巴结、肿瘤,还可以通过影像指导淋巴结切除,甚至肿瘤切除,从而达到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3.1多模态成像

現有的多功能成像有两种成像模式,一种是将传统成像模式与NIR-II成像相结合,实现双模式或多模式成像;另一种是合成的NIR-II探针,能够对循环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无创动态可视化和监测,并能快速实时获得高分辨率、高功率的成像[10]。最近,Qiu课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纳米点Fs-GdNDs,实现MR-NIR-II双成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NIR-II引导PTT,显示了其在生物医学上巨大的应用潜力。Cheng课题组设计了新型NIR-II染料用于体内多功能生物成像,如CQL和CQS1000[11]。他们通过与HSA结合形成了CQT探针,CQT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荧光强度比单独使用小分子高6.65倍。而优化后的CQL在实时监测体内循环系统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此外,CQL出色的光学性能允许在NIR-II导航和前哨淋巴结下精确切除肿瘤淋巴结活检。

3.2 多通路复用生物成像

多路生物成像技术可以同时分析多个目标,其成像信号通常基于波长、寿命、强度等荧光参数,对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Dai设计合成了具有优异NIR-II成像性能的有机小分子,如p-FE、IR-FGP等。Dai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明亮NIR-II荧光团的分子显像剂IR-FGP。采用深红色、IR-FGP和荧光发射重叠较少的SWCNTs进行三色通道成像,其中细胞核被深红色染色。在自制共聚焦显微镜下对脑组织病理切片进行3D染色,获得NIR-I和NIR-II窗口的多色分子图像,多色成像扩展到1700 nm,超过了典型的400-900 nm,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成像波长范围,并为光学成像领域提供了额外的目标通道[12]。

4.总结与展望

除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外,对NIR-II有机小分子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多模态成像和治疗可以结合到一个纳米平台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和更高的治疗效率,可能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

2. 扩大NIR-II探针,实现了NIR-II FI,开发更灵活、更高效的NIR-II生物发光探针,开发能够响应不同分析物并对不同分析物具有信号能力的探针。

3. 为了红移生物发光或化学发光探针的发射波长,需要开发新的底物、高效的能量转移系统或突变的荧光素酶。

参考文献:

[1] C Lu, G Chen, B Yu, H Cong. Recent advances of low biological toxicity Ag2S QD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J]. Adv. Eng. Mater, 2018,20:1700940.

[2] S He, S Chen, D Li, Y Wu, X Zhang, J Liu, J Song, L Liu, J Qu, Z Cheng. High affinity to skeleton rare earth doped nanoparticles for near-infrared II imaging[J]. Nano Lett, 2019,19: 2985–2992.

[3] S Zhu, R Tian, A.L Antaris, X Chen, H Dai. Near-infrared-II molecular dyes for cancer imaging and surgery[J].Adv. Mater, 2019,31: e1900321.

[4] J.R.C.Emily D. Cosco, Oliver T. Bruns, Daniel Franke, Rachael A. Day, Erik P. Farr, Moungi G. Bawendi, Ellen M. Sletten.Flavylium polymethine fluorophores for imaging in the near-and shortwave infrared[J].Angew. Chem. Int. Ed, 2017,56: 13126–13129.

[5] A.L. Antaris, H. Chen, K. Cheng, Y. Sun, G. Hong, C. Qu, S. Diao, Z. Deng, X. Hu, B. Zhang, X. Zhang, O.K. Yaghi, Z.R. Alamparambil, X. Hong, Z. Cheng, H. Dai.A small-molecule dye for NIR-II imaging[J], Nat. Mater, 2016,15: 235–242.

[6] A.L Antaris, H Chen, S Diao, Z Ma, Z Zhang, S Zhu, J Wang, A.X Lozano, Q Fan, L Chew, M Zhu, K Cheng, X Hong, H Dai, Z. Cheng. A high quantum yield molecule-protein complex fluorophore for near-infrared II imaging[J].Nat. Commun, 2017,8: 15269.

[7] Y Sun, M Ding, X Zeng, Y Xiao, H Wu, H Zhou, B Ding, C Qu, W Hou, A Ebru, Y Zhang, Z Cheng, X Hong. Novel bright-emission small-molecule NIR-II fluorophores for in vivo tumor imaging and image-guided surgery[J]. Chem. Sci,2017,8: 3489–3493.

[8] C Yin, H Zhu, C Xie, L Zhang, P Chen, Q Fan, W Huang, K Pu. Organic nanoprobe cocktails for multilocal and 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J]. Adv. Funct. Mater, 2017,27: 1700493.

猜你喜欢
水溶性探针染料
荧光探针在游离肼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重庆市四季PM2.5化学组分分析
为什么彩色照片时间久了会褪色?
欢度佳节,芝加哥河又“绿”啦!
水溶性肥料的优势
染料、油和水
水溶性肥料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
并行测试探针卡的移动规则选择
水溶性有机肥在水肥一体化中的应用模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