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1-10-28 09:16武春
医学前沿 2021年14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化疗应用

武春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我院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各量表之间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在使用心理护理时,效果表现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预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心理护理;晚期肺炎;化疗;应用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初诊时已达到肺癌晚期患者已超过30%,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目前临床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措施是化疗,它虽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同样也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加上化疗期间所产生的毒副反应,在一定程度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肺癌化疗效果,本研究探讨了心理护理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行化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25~67岁,平均(45.53±14.17)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6~68岁,平均(45.28±15.53)岁。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中肺癌诊断标准[2];(2)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晓研究所有内容,且自愿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难以沟通交流;(2)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及配合度较低;(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化疗后饮食和生活指导、皮肤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向患者提供有益于健康的知识和信息;清楚的掌握患者现阶段的心理状态,积极修复和疏导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根据患者受教育的程度选择相应的交流方式,保障与患者之间的谈话内容通俗易懂;除此以外,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善于倾听患者,引导患者抒发自身的情绪,禁止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2)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心理护理计划制定,同时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更清楚的认识疾病,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重視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在情感上和精神上全力支持患者,增加其治疗的信心。(3)化疗期的心理干预:长期化疗对患者身体与精神有极大考验,化疗期的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护理患者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多与其沟通,传递积极信息,给予更多的理解与陪伴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的毒副反应,针对毒副反应的差异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如针对脱发的患者应向患者解释毒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开导并安慰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告知患者脱发只是暂时的现象,待化疗结束后,头发还会再生;针对疼痛感剧烈的患者应先劝导患者放松,可借助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让患者紧张的心情逐步放松;针对恶性呕吐的患者更应及时稳定患者的情绪,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呵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范围内予以患者喜爱的饮食,以此提高患者的食欲,必要时可通过其他方式为患者补充营养。(4)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主要集中体现在家人对患者的心理影响,通过多种途径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理解肺癌化疗的相关知识,给予肺癌化疗患者更多理解;同时让患者家属更多的陪伴患者,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

1.3临床观察

[1]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态,SAS总分超过40分即为焦虑存在。SDS总分50分以下无抑郁,50分-59分为轻度抑郁,60分-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

[2] 选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QLQ-CCC)[4]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共考察躯体、心理、社会和总体感觉四个方面,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

1.4统计方法

对本次研究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 表示,比较用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治疗态度的差异与患者治疗结果之间关系密切,积极的治疗态度可以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反之亦然。而癌症晚期患者更应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求生信念,让患者重拾治疗的信心。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措施,也是一种特殊性、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是专注护理患者心理健康的措施,它是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及治疗特点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从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进行全面护理[5]。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SDS和SAS量表评分均得到显著的改善。这与林碧云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有研究发现[7]晚期肺癌患者若长期存在负面情绪,则会引发心理的应激状态,导致患者内环境的失衡,而患者内环境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加重患者的心理应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心理干预则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患者稳定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

同时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包括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社会支持及总体感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崔桂琴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体现,心理护理干预在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过程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主要原因是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和其自身的负面情绪,而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更有助于让患者能够正视自身的疾病状态,提升患者战胜病魔的斗志,同时针对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认知,消除对化疗的恐惧,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在改善患者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综上所述,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施。另外,提醒了广大护理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技术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从而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CA Cancer J Clin, 2016, 66 (2) :115-132.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12):935-964.

[3] 刘新民, 孙红, 聂晶.医学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0-145.

[4] 崔芳芳,李秋芳,吴秋歌,等.肺癌化疗病人感知控制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6):2731-2735.

[5] 胥秀, 冯丹, 贾罄竹, 等.心智觉知干预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 2017, (1) :50-54.

[6] 林碧云, 陈芳, 徐美英.预见性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38(18):3023-3026.

[7] 何依群,席曉莉,何发群.心理干预对肺癌放化疗患者抑郁情绪及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5):641-645.

[8] 崔桂琴,潘骥群.个体化心理干预结合姑息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0):16-20.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化疗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