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

2021-10-28 09:16程晨
医学前沿 2021年14期
关键词:求助者咨询师舍友

程晨

一、個案信息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某高校大一学生,女,18岁,汉族,父亲为公务人员,妈妈在工厂工作,有一个弟弟。该生体型中等,高考和入学体检未发现身体疾病,家族三代无精神病史。求助者性格内向,上进心强,学习刻苦,因临近考试引发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进而引发舍友关系僵硬等一系列问题。

(二)成长经历

自幼其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父亲因工作原因对该生管理较少,主要由母亲照顾,从小对其严加管教,紧抓学习成绩,导致该生自我要求高,考前压力过大,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缺陷,不能有效调节情绪和心理。

(三)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压力过大,担心考试挂科,紧张焦虑,与舍友冷战,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个人陈述: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有大的考试我都会紧张焦虑,班主任会给我做心理疏导,安抚我的紧张情绪。我以为上大学了会比较轻松愉快,结果每天都有很多课,早晚还有线上线下选修课,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学题有时候做一天才解出来,我就觉得很烦躁。心情低落时我想跟妈妈打电话抱怨,发泄一下情绪,但是她每次一接电话就是问我学习情况,使我没有心情说别的事,就会大哭起来,舍友一开始也比较关心我,可我不想说,我不想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将心事讲给别人听,一般都是积压在心里或者偶尔跟妈妈说一下,现在临近期中考试,担心自己会挂科,有时候会在宿舍摔凳子,哭鼻子,现在舍友也不怎么关心我了,同学们很冷漠,我觉得活着就没什么意思。

(四)对个案的初始印象

求助者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比较敏感和要强,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二、咨询信息

2020年11月初——2021年2月末,每月一次,会谈共4次,该生没有接受过督导和药物治疗。

三、个案概念化(含评估与工作诊断)

(一)诊断:由考试焦虑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对照症状学标准,求助者目前的问题:a.父母及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压力过大;b.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c.自我封闭自我否定,想法消极。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情绪反应尚未泛化,未影响正常生活;从病程标准看,病程持续半个月,时间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初步考虑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其家族中无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该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诊断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症相鉴别:求助者由于担心考试失败而倍感压力,产生苦恼、焦虑、烦躁,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存在合理性,求助者的主要情绪反应不是原发焦虑,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坚持自主学习,社会功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病程短,未出现泛化症状,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综上所述,求助者符合适应障碍的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四、咨询方案

(一)理论依据

系统脱敏法是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相对立的刺激,能有效帮助求助者消除对考试的焦虑感。

经过对求助者的全面分析,采用系统脱敏法降低、消除其对考试的焦虑,再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身的情绪困扰和自我挫败行为。

(二)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减少对学习和考试的担忧,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重新认识考试结果的重要性;2.调整母亲的期望值,使之更加符合女儿的实际情况。3.调节求助者心态,学会放松;4.改善应试技巧,控制心理节奏。5.学习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与室友关系。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不断消除求助者的消极信念,让求助者能打开自我,正确、有效排解情绪,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增强其适应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三)咨询方法

1.肌肉放松训练。教会其基本的放松技巧,出现紧张状态时,能通过肌肉放松达到心理放松; 并布置咨询作业: 近期面对考试出现焦虑、紧张时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肌肉放松练练习,一天一到两次。

2.采用“系统脱敏”技术。帮助求助者降低某一种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具体方法措施如下,首先假设诱发焦虑的情景,从低到高分为6个等级:

1级:明天就要考试,我还有很多没复习;

2级:我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3级:我拿到了试卷;

4级:我被一道题难住了;

5级:时间快到了,还有很多没做;

6级:考试后发现自己的许多答案同大家的不一样。

然后,让求助者完全放松,按照焦虑等级,让相应情景在求助者大脑中顺序想象,如某一情景刺激在放松时仍诱发焦虑,就不断重复这一程序,直到求助者想象中不再伴随焦虑反应时,说明该等级的情景刺激已经脱敏成功,松弛反应抑制住了焦虑反应。

3. 角色扮演法。让求助者扮演其舍友,咨询师扮演求助者,重复当时场景,当咨询师哭闹时,得到了求助者的安慰和询问后选择自我封闭、闭口不言,多次询问无果后,自身还会再次主动关心和询问咨询师吗,让求助者站在他人角度体会自己的言行存在的问题,改变周围人都很冷漠的错误观念。

五、咨询过程

咨询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评估阶段。咨询师首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以知心朋友的身份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咨询求助动机,收集当事人、当事人父母、舍友反馈的相关信息,从而确立咨询目标,制定个性化心理咨询方案。

咨询第二阶段:咨询阶段。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咨询过程中采用“系统脱敏”技术让该生能够正确认识、看待考试,降低和消除因考试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最后进行家庭治疗,父母应该调整对该生的期待,也应调整对考试成绩的认知,认识到大学和高中的不同,需要求助者全面发展,最终让求助者能以较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以及将来要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咨询第三阶段:咨询的回顾和总结阶段。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回顾咨询中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优点,也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要学会用合理信念看待周围的人与事,建议求助者阅读一些减少压力、人际交往的书籍。

六、咨询结果

咨询第四次时,求助者表明自己近期精神状态、生活状态都很好,与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慢慢恢复和转变,遇到问题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母亲态度已有改变,能够得到有效沟通和回应。

七、案例评价及反思

(一)对咨询目标成败的思考与分析

确定的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已实现,让来访者能够改善个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咨询师需持续跟进,给予求助者长久有效的帮助,最后实现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二)对咨询过程的评价与反思

咨询过程的四次谈话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突破。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来源是多方面的,需要给予多对一的关注和帮扶,就离不开辅导员、家长、同学的共同努力。辅导员在与家长及时沟通后,父母积极配合,逐渐改变固有的、偏激的教育方式,将重心转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上,舍友也表明会团结一致,伸出援助之手,在潜移默化中使求助者性格更加外向开朗,心态更加积极。

猜你喜欢
求助者咨询师舍友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无债一身轻
拒绝的正确方式
心理求助指南你了解多少?
一例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行为矫正方案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新技能
同感的技术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