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21-10-28 09:16施珍
医学前沿 2021年14期

施珍

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护理中实施PICC护理干预手段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08例肿瘤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的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54例患者,前者实施常规穿刺护理方式,后者采取PICC置管护理,对比两组感染率。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护理方式的运用可有效提升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应用观察

引言:当前PICC置管已经被广泛运用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能够有效减轻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所造成的刺激性,避免因重复穿刺给患者静脉所造成的损伤,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本次研究对比了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院内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9年1月~2021年6月,为方便对比随机分为人数对等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及平均年龄分别为29、25例(52.26±11.64)岁与31、23例(54.33±9.17)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资料较为均衡(P>0.05).

1.2 方法

對照组沿用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支持,同时采取静脉穿刺的方式对其展开治疗,在此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表现,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展开救治。

观察组患者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该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对患者上肢静脉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而且可最大程度地减少静脉炎以及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为治疗过程中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①留置管操作,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留置位置,穿刺成功将其做好相应的正压封管以及固定工作,在此过程中需做好置管长度的控制工作,同时确保该操作处于无菌状态下完成。②护理措施,因在置管后患者的手臂活动受到限制,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就需要将留置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使其能够对此有正确的认知,在此情况下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更可提高其配合度,确保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穿刺位置的具体形态表现,注意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并根据药物说明以及患者的心率等做好输液速度的调节工作,注意测量患者穿刺手臂的臂围,查看其是否有肿胀现象[2]。其次在导管置入后,为避免脱落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查看导管的固定情况,保证其处于稳定的状态。并定期对其伤口处进行清洁消毒,每日更换敷贴,以此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率。在其伤口愈合情况良好且并未发生感染等问题时,就可将敷料更换时间调节为一周,并连续观察患者的实际变化,一旦发现穿刺处有红肿现象时就需要适当调整敷料更换时间。最后,护理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需要保证其无菌性,在注射药物前后均需要进行冲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封管。在此需注意的是一旦发现导管内存在血凝块时应当及时抽出,以此防止栓塞等风险事件发生[3]。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所有参与研究实验中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在采取相应措施展开救治后,还应当进行详细记录,以数据的方式表示,以便于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

1.4 统计学处理

在此次对比研究实验中可将SPSS19.0作为统计学处理所用,计量的资料为(x±s),[n,(%)]作为计数资料,检验可用t、X2,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且有着统计学意义,可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本次实验共有108例患者参与研究,每组54例患者,在经过观察后明显可见,在置管前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与置管前对照组12例感染例数相比,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有所降低,感染的人数为2例,感染率分别为22.22%、3.7%,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科学调查表明,当下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该疾病并无直接治愈方法,只有通过化疗、放疗、长期服药的方式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化疗药物本就有着一定的刺激性,较易引发静脉炎等并发症问题,不仅会加重病情,更会给治疗的顺利性及效果带来一定的阻碍,同时反复的穿刺也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痛苦感,负面情绪也随之产生。对此就需要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以及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置管技术的运用可确保在化疗过程中有良好的静脉通道,减轻因反复穿刺所产生的不适感,改善患者的预后,切实提高治疗疗效,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通过所得数据来看,实施PICC置管护理干预手段的观察组感染率明显有所降低。(P<0.05)。

综上所述,将PICC置管护理手段运用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率,更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感,缓解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减轻护理工作的强度,具体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车晓娟,陈间英,朱美群,祝玲丽,陈志华. 纽曼护理模式在肿瘤科PICC置管化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09):177-179.

[2]郭志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01-202.

[3]王娟,宋荣芹. 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穿刺置管术对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ICC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9):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