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阶梯思维方式在新生儿窒息护理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0-28 09:16张小红
医学前沿 2021年14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张小红

摘要:目的:研究降阶梯思维方式应用于新生儿窒息护理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内抢救的3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21年内的3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前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后者采用降阶梯思维方式进行抢救护理。 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时间。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诊评估、静脉通道建立和呼吸复苏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上述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阶梯思维方式可提升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缩短急救所用时间。

关键词:降阶梯思维方式;新生儿窒息护理抢救;应用效果

引言:

受到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各类因素影响,新生儿很容易出现缺氧和窒息情况,且死亡率较高,部分窒息新生儿经抢救成功也有可能由于长时间缺氧而出现感觉系统障碍、学习障碍和脑瘫,这对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我院积极研究抢救护理方法,将降阶梯思维方式应用其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共有30例新生儿,男性13例,女性17例;胎龄31至42周。研究组30例新生儿,男性20例,女性10例;胎龄32至42周。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均按照我院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标准化复苏方法进行急救护理(具体参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研究组新生儿采用降阶梯思维方式进行急救护理。具体采取如下措施:(1)组织学习。组织全体急诊科护理人员学习降阶梯思维方式的概念及应用方法,制定该思维模式下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要求护理人员熟悉该流程并严格执行;(2)降阶梯思维方式下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为:对入诊的窒息新生儿进行快速分级,针对重度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0-3分),采用降阶梯思维1级处理,观察患儿是否出现面色苍白、丧失意识、低氧血症等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进入绿色通道给予高级生命支持。轻度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4-7分),采用降阶梯思维2级处理,护理人员迅速对患儿的呼吸、意识、循环等进行评估,获取血糖、心电图等检查数据,发现异常数据立即进入绿色通道给予对症救治。未出现明显检查数据异常的新生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常规救治。Apgar评分在8分以上的窒息新生儿,对窒息情况进行观察,如10min后仍然存在窒息情况,且Apgar评分不断下降,立即分诊[1]。如窒息情况逐渐消失,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并做好后续观察;(3)降阶梯思维下的救治方法。在抢救中强调落实三个“及时”,第一,及时监测。监测患儿的桡动脉搏动情况、心肌酶水平以及心电监护,第一时间将异常情况反馈给医生。第二,及时控制。即便患儿已经恢复正常呼吸,也要做好后续观察,如发现异常的心率、呼吸、体温、意识变化,有抽搐和吸吮反射,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情况。第三,及时预防,抢救成功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包括压疮、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1.3觀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时间。抢救时间具体包括分诊评估、静脉通道建立和呼吸复苏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21.0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和计算,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查,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x2 检验,两组数据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为100%(30/30),对照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为93.33%(28/30)。研究组患儿后续共有3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1例脑瘫和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6.66%。对照组患儿出现6例并发症,1例脑瘫,1例学习障碍和4例呼吸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0%。上述数据对比,P<0.05。

研究组患儿的分诊评估、静脉通道建立和呼吸复苏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窒息在妇产科属于常见情况,由于窒息的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导致患儿的存活率较低,抢救成功后容易出现严重后遗症。可以说,在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中,每一分一秒都决定了患儿的生死,缩短抢救时间至关重要。降阶梯思维方式是一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迅速找出问题、制定对策、做出判断和反应的救治理念,多用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具有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作用。过去,降阶梯思维方式多用于心肌梗死、脑外伤等患者的急救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优势明显,渐渐也开始渗透于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中。在降阶梯思维方式下,医护人员均在明确的目的下展开科学的分诊和救治工作,根据患儿的表现、检查数据等判断窒息的严重程度,再通过有序的分诊,确保患儿在第一时间得到需要的救治,这种分清轻重缓急的抢救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也最大程度节约了医疗资源[3]。同时,在降阶梯思维下,彻底改变了过去依照护理人员的经验性判断进行盲目分诊的方式,使分诊更加的准确、科学、有依据,也提高了救治的针对性。此外对于轻度窒息或者已经恢复正常呼吸的患儿,通过加强后续的监视和生命体征监测,如再次发生窒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减少了反应和准备的时间,降低了危险。

综上,降阶梯思维方式应用于新生儿窒息抢救中,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节约宝贵的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突出,作用显著,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禄艳.降阶梯思维方式在新生儿窒息护理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我和宝贝2020年10卷9期,72-73页,2020.

[2]王志琴,袁琼英,汪小娟.降阶梯思维方式在新生儿窒息护理抢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5):124-126.

[3]张庆.降阶梯思维方式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友2020年12期,209页,2020.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