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空肠间质瘤诊疗体会

2021-10-28 09:16陈献琦柳东方建明张惠忠
医学前沿 2021年14期
关键词:粘膜消化道内镜

陈献琦 柳东 方建明 张惠忠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高位空肠间质瘤和围术期的方法。方法:回顾式分析了10例高位空肠间质瘤治疗临床数据。结果:本组选间质瘤的发病区域均为高空肠部(距离屈氏韧带≤10 cm );多以右上腹部不适、餐后胀感等消化道症状,腹部包块和反复黑便症状就诊,部分病人可有肠梗阻症状,内镜及CT为最常见的辅助诊断手段。10例患者均行外科治疗,完整切除肿块及部分肠段,切缘为阴性;术后无肠道瘘、胆道瘘、吻合口狭窄和胰腺炎等相关并发症状,治愈后出院。对于高风险病人辅助甲磺酸伊马替尼口服,降低肿瘤复发风险,随访期为24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等。结论:高位空肠周围间质瘤的症状较晚,发现部分肿瘤大,诊断困难较大,因屈氏韧带的固定位置较强,吻合困难较大;高位空肠周围神经丛丰富,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易发生胃瘫;围手术需要严密观察和及时治疗。

胃肠间质瘤( GIST)是间叶组织源最常见的肿瘤[1],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位置,也可发生在大网膜、肠系膜及后腹壁等其他位置。其中,胃GIST最为常见(大约60%)[2],其次为小肠(约25%)和结直肠(约10%),而十二指肠 GIST (约为5%)较为少见。高位空肠发生的GIST包括十二指肠水平、升段及空肠开始部分,发生的几率较小。

一、资料与方法

1.1普通資料:1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其中6例为男性,女性4个例,年龄为36~79岁,中位为55岁。肿瘤的发生区域:均位于高空肠,4例通过纤维胃镜或十二指肠镜检查,2例发现在十二指肠粘膜下有增殖性病灶,2例间质瘤穿孔通向十二指肠,6例CT检查显示十二指肠占位病变,1例CT 检查显示十二指肠壁局限增厚,5例CT检查显示腹部占位病变,4例消化道钡餐表示不规则缺损。

1.2疗程及检查结果:10名病例患者均完全手术切除高位空肠肿块以及空肠部分;1例右半结肠完全切除,切缘检查为阴性,各例未见切缘阳性。肿瘤通常直径大约为2.5~15cm,大小各不相同,平均肿瘤直径大约为8cm,均多数为单发或无结节,>2cm者8例。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300毫克,平均手术持续时间150min。所有病例患者在术后均未明显出现肠道瘘、胆道瘘、吻合口狭窄和胰腺炎等相关并发症状,治愈后院外定期复查并继续治疗。6例病人在术后服用了甲磺酸伊马替尼长期治疗,未行放化疗治疗。随访持续时间为24月,未发现复发依据,无肿瘤生存、生活质量好。

二、讨论

小肠间质瘤在40岁以上时的中老年人比较多见,其临床主要症状特征是出现腹部不适、隐痛、黑便或腹部有肿块等不明显的原因。消化道粘膜造影检查表明患者胃肠道粘膜完整,若胃肠粘膜完全清晰可见时显示不规则的消化道粘膜壁充盈缺损,胃肠内镜检查同时可见十二指肠肠道粘膜下的多种增殖性胃肠疾病,可有效地准确表现胃肠肿瘤发生部位和胃肠粘膜结构是否光滑,无胃肠溃疡和恶性肿瘤间的压迫以及胃肠壁的异常情况,需要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检查超声内镜。

CT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和肿瘤内有无出血、坏死和钙化,多排CT可从冠状面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定位诊断。 磁共振对GIST信号显示不均匀, t1w1 以等信号为主, t2w1 以高信号为主,这主要与此类肿瘤易发生坏死和出血有关,缺乏特征表现。本组四例患者磁共振均为不均匀信号。总之,根据肠壁外小间质瘤生长的规律,行上腹CT结合内镜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变,提高了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断的效果,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间质瘤依据肿瘤的大小和高倍镜下的核分裂率进行了风险评估。分组为高风险组的病人需要长时间口服伊马替尼来预防肿瘤的复发,目前除了伊马替尼之外还用舒尼替尼以及一些免疫剂等来进行治疗。外科切除术是治疗肠间质瘤最主要的手法,因为GIST很少通过淋巴结转移,主要是局部复发或经血行到肝脏转移,所以手术最有效的方法是完全切除肿瘤;既往的共识认为,间质瘤只需保证切缘的阴性,无必进行广泛淋巴结清扫[3],但根据最新相关共识,对于2-3cm的间质瘤,可以适当缩小切缘至2cm;间质瘤的普遍淋巴结转移率约为10-15%,小肠间质瘤的转移率更高,故而应酌情清扫。

本组10例病人肿瘤均在高位空肠内(距离屈氏韧带≤10 cm ),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及部分空肠,可达到根治的目标。因高位空肠发生肠瘘,多需二次手术治疗,空肠瘘在手术后营养支撑、护理上存在很大困难,增加病人痛苦,预后差。在术中应注意:(1)不推荐局部切除肠壁方式切除肿瘤;(2)吻合口要纵切横缝,以防止狭窄;(3)常规放置空肠营养管经腹壁引出,防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并发胃瘫后呕吐将空肠营养管吐出,再放置困难;(4)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5)保证切缘阴性;(6)保持包膜完整,遵守无瘤操作,以免造成腹腔种植转移。

参考文献:

[1] 周海新,张达坤,麦联任等.老年胃肠间质瘤并发胃肠道出血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4):3517-3519.

[2] 王灵杰,张瑞平,李健丁等.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的现状与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4):405-407.

[3] 邱海波,孙晓卫,周志伟等.胃肠间质瘤辅助治疗研究新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9):961-965.

猜你喜欢
粘膜消化道内镜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带你了解消化道出血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