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引起患儿不自主体动反应的影响研究

2021-10-28 09:16齐云飞苏振福
医学前沿 2021年14期
关键词:依托咪酯不同剂量

齐云飞 苏振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引起患儿不自主体动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研究群体,择选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之间收治的患儿100例,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施行艾司氯胺酮静脉注射预处理,均在麻醉诱导前两分钟进行,对照组应用剂量0.5mg/kg,观察组应用剂量减半为0.25mg/kg,以患儿麻醉诱导不自主体动反应率、Ricker镇静-躁动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进行影响研究。另对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患儿的躁动率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不自主体动反应率偏高,观察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均略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拔管时间早且无躁动案例,(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使用0.25mg/kg或者0.5mg/kg所产生的的影响偏差不大,但相对0.25mg/kg剂量术中镇静效果较好,术后疾病控制效率高,从安全、经济的角度看,可将0.25mg/kg剂量作为艾司氯胺酮应用的基本形式。

关键词: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依托咪酯;患儿不自主体动反应

患者药物的耐受性差,尤其在麻醉过程中需根据常规的麻醉剂量,围绕小儿的体重等数据适当减量,促使麻醉诱导逐渐发挥作用。为麻醉期间降低依托咪酯引起的不自主体动反应,可通过艾司氯胺酮预处理的形式,保障麻醉效果并控制不自主体动的发生,降低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等,减少麻醉痛觉,起到麻醉保护作用。本文围绕0.25mg/kg、0.5mg/kg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剂量分析其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患儿入院并行麻醉治疗的时间为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患儿皆因腺样体肥大展开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患儿31例、女患儿19例,年龄1~7岁,观察组男患儿30例、女患儿20例,年龄1~9岁。两组患儿均配合完成系列检查,具有手术适应症,且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案。排除合并脏器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功能障碍、过敏、精神疾病、休克等患儿,手术均为微创,无手术创伤,患儿经正常治疗流程出院。期间对患儿的疾病、手术调查不做研究表述,P>0.05.

1.2方法

术前结合手术需求对患儿家属宣教,做好相应手术无菌准备,术前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正常且无大哭大闹等情绪表现,记录患儿的心率、血流动力等相应的指数,将艾司氯胺酮静注,预处理时间为麻醉诱导之前2分钟,两组分别注入不同剂量,对照组0.5mg/kg、观察组0.25mg/kg。依托咪酯静注2mg/kg,诱导过程中严密监护患儿的相应反应,待患儿完全丧失意识以舒芬太尼等联合药物诱导,观察患儿心率等基本指标的变化,随时做好麻醉不良反应控制准备[1]。

1.3观察指标

以患儿麻醉诱导不自主体动反应率、Ricker镇静-躁动评分(按照患儿安静、镇静、躁动、危险躁动的表症进行评分,其中各有定义标准,其中安静合作的定义为患儿既能够被唤醒又能够依从)、Ramsay 镇静评分(对患者进行1~6分的评价,结合患者主要表现,通常将2分左右患儿安静依从的评分作为标准,高于2分则患儿进入睡眠状态,可唤醒,要与5分则患儿反应迟钝或无反应,低于2分则患儿过于清醒,烦躁)进行影响研究。另对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患儿的躁动率进行记录[2]。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 4-s)表示,配对资料t计量、计数x2检验,统计差异P判定(P<0.05or P>0.05)。

2.结果

2.1两组不自主体动率对比中,观察组偏高但仅多出两例,镇静评分中,两次评价均以观察组分值更低,详见表1.

2.2观察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12.3±0.5、患儿的躁动率为0;对照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17.1±0.4、患儿的躁动率为1,两组对比中,观察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短,且无躁动案例,更具有术后恢复积极影响,P<0.05.

3.讨论

微创手术既要充分的保障麻醉的效果,要求切断患儿感受神经,促使患儿进入入睡状态,但又需要考虑到患儿的耐受力,提升药物的安全性而有效控制剂量。患儿在麻醉诱导中出现不自主体动的比率偏高于成人年,本次研究中使用0.25mg/kg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的不自主体动率略高于0.5mg/kg,但实际比率之间的差距较小,分析原因为患儿运动神经兴奋,围术期情绪难以自控,缺乏依从意识,依托咪酯的不自主体动可能会影响吸氧效果,甚至导致患儿不安坠床,因此本研究认为使用0.25mg/kg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虽在不自知体动反应上控制效果略低于0.5mg/kg,但其他如镇静如术后的反应等更好,更适合进行患儿诱导,在麻醉中减少患儿痛觉,可作为依托咪酯麻醉抑制前的平衡用药[3-6]。

参考文献:

[1]于平,在常虹,李帆.氯胺酮预处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D].当代学,2016,(32):142-143.

[2]章体玲.光雪峰,张伟华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处理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9):77-79

[3]黃小彬,黄国勇,刘小青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475-476.

[4]汪小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10):3654-3655.

[5]周晓锋小剂量氢胺酮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观寨[U].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3):65-66.

[6]韩洪伟小剂量氧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2):145-146.

猜你喜欢
依托咪酯不同剂量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对比及对病症的影响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分别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内镜下息肉摘除术120例麻醉效果评价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
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依托咪酯深麻醉下拔管应用于老年开胸手术观察